這5個信號是在警示你,該關注孩子的身高了,別等到定型了才後悔

2025年03月31日12:50:33 育兒 8988

很久沒給娃測量身高,早上兒子起床後就推到大象身高貼下,認真地給他量了起來。這一量,發現這小子一點身高都沒長,嚇了一跳,趕緊對了年增長速度,發現在正常範圍內,才鬆了一口氣。

長身高,不是每月勻速增長,而是逮准一個節點往上躥的。就像竹筍拔節,看似悄無聲息,實則每天都在積蓄能量。長高有三個關鍵期——兩個高峰期,一個發生在3歲前,另一個是青春期;而3歲到青春期這個階段呢,是長高的平台期,雖然含金量不如前兩個黃金期,卻是積蓄能量的好時機,要想突破遺傳身高,那也抓住這個白金期才行。

這5個信號是在警示你,該關注孩子的身高了,別等到定型了才後悔 - 天天要聞

所以,當孩子出現以下5個信號時,說明身高增長放緩了,當爹媽的要趕緊“拉響警報”了,等到定型了,那就太晚了!

1.衣服穿一兩年還合身

長身體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費衣服”。去年穿着正好的衛衣,今年袖口應該卡在手腕上方才對。如果你發現孩子衣服穿了一兩年都不見短,甚至去年的牛仔褲今年還能露出腳踝,說明生長很有可能停滯了。

2.總比同齡人矮半個頭

家長會上看班級合影最扎心——自家娃永遠站在隊伍第一排,和後排孩子相比彷彿隔着“年齡差”。雖說每個人的發育節奏不同,但如果長期比同齡人矮半個頭以上,甚至被誤認為低年級學生,就要留心了。

這5個信號是在警示你,該關注孩子的身高了,別等到定型了才後悔 - 天天要聞

3.一年身高增長不到5厘米

了解孩子長高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每月測量身高,實時掌握其身高動態。若發現孩子連續幾個月,身高几乎沒有變,或者全年增長不足5厘米(大約比成人手掌短一截),可要引起重視了。

悄悄告訴你一個冷知識,身高在早晚測量時會有1公分左右的差距,測量時建議固定測量時間,比如上個月是早上測的,那這個月以及往後的日子,都在早上測量。

測量時,可能拿尺子在門框上劃線,嫌麻煩的話,也可以像我一樣在牆上貼個兒童身高貼,早上起來後拿起“大象”往孩子的頭頂一移,就能測出來了,超方便。

4.瘦得像根小豆芽

有些娃明明吃得不少,卻怎麼都掛不上肉,胳膊腿細得像麻稈,小臉也瘦巴巴的。這種情況可能是營養吸收出了問題,吃進去的食物沒轉化成生長所需的能量,身體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5.胖嘟嘟卻不見長個兒

千萬別覺得孩子“白白胖胖”就是健康!我見過不少孩子體重超標,但身高卻停滯不前。過多的脂肪會干擾生長激素分泌,沉重的身體還會給骨骼帶來壓力,就像背着沙袋跑步,自然跑不過輕裝上陣的孩子。

另外,身高長得快,但體重遠超同齡人,也不是什麼好事。這種粗壯型的,骨齡一般很容易超前發育,身高會提前封頂。

這5個信號是在警示你,該關注孩子的身高了,別等到定型了才後悔 - 天天要聞

愛不能只是光說不做,還要表現在行動上。為了讓娃長得更高,我們要多做一些功夫,當這些信號出現的時候,就要及早帶他看醫生,瞧瞧原因出在哪裡,然後有的放矢地調整生活習慣,比如:

運動要“上下蹦躂”

想讓孩子長高,得選能讓身體“拔起來”的運動。每天放學後帶娃跳繩200個,周末打打籃球摸摸高,這些彈跳動作就像給骨骼做按摩。游泳更是黃金運動,水流既能減輕關節壓力,划水時全身舒展的動作比吊單杠還管用。

這5個信號是在警示你,該關注孩子的身高了,別等到定型了才後悔 - 天天要聞

營養要“挑三揀四”

別光盯着鈣片!早餐喝杯牛奶配雞蛋,午餐來份清蒸魚拌菠菜,下午加餐抓把堅果,晚餐豆腐湯里撒點蝦皮。記住“三要三不要”:要多喝牛奶少吃糖,多吃深色蔬菜少喝飲料,多啃骨頭少碰炸雞。

睡覺要“黑燈瞎火”

晚上十點後的深度睡眠是生長激素的爆發期,可別讓孩子跟着大人熬夜追劇。睡前1小時關掉所有電子屏幕,卧室裝上遮光窗帘,床頭放個安撫玩偶。小朋友盡量九點半前入睡,初中生也別超過十點半,畢竟生長激素不會等人睡醒了再加班。

孩子的身高就像春天的竹筍,前期積蓄的能量決定了能拔多高。當衣服不再變小、身高增長放緩、體型或瘦或過胖時,就是身體發出的“求助信號”。

抓住骨骺閉合前的關鍵期,把運動當作成長的跳板,讓營養成為生長的燃料,用睡眠積蓄拔節的力量。別等到孩子定型後才後悔,畢竟有些機會,真是過期不候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雙春閏年掃墓禁忌是真講究還是老黃曆?2025清明祭掃全解析 - 天天要聞

雙春閏年掃墓禁忌是真講究還是老黃曆?2025清明祭掃全解析

“雙春閏年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這句民間俗語,讓不少朋友對即將到來的2025年清明節掃墓產生了顧慮。雙春閏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2025年的清明節,咱們到底能不能安心去掃墓呢?別急,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給大家一個明明白白的答案。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 天天要聞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小易(化名)媽媽怎麼也沒想通:女兒只是跳了200個繩,做了30個仰卧起坐,後果竟如此嚴重。11歲的小易今年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運動打卡。幾天前,在即將完成“每日任務”時,小易突然感覺小腹一陣陣劇痛,得知情況的母親起初並沒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 天天要聞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成年人往往只能觀察到幼兒的行為,卻不了解其背後的心理動機和行為邏輯。經常容易根據成人思維推斷,給幼兒的行為簡單粗暴地貼上各種道德標籤:哭鬧是任性,不肯分享是自私,依戀媽媽是軟弱……殊不知幼兒有獨特的大腦發育程度,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可能猶如驚濤駭浪。這一階段面對的人生挑戰遠比成人以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