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十歲才發現,70後拚命在城裡定居,也不是城裡人

2025年03月25日13:30:35 育兒 6341

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批人,大部分是村裡人。

那時候,農村是一派生機的,但熱鬧而不富有,聽說誰的萬元戶,都會羨慕不已。

上學那會,老師說:“城裡的房子,可高了,你一抬頭,帽子都會掉下來;城裡的火車,可長了,你看幾分鐘,車都沒有過去。”

同村的小劉,結婚的時候,新娘子只是提了一個要求:“去市裡逛一逛,住兩天。”

不知不覺,就點燃了一個夢:飛出山,去城裡生活。

一晃,我們就是五十歲的人了,也有一大批人,在城裡買房,定居,但是認真想一想,我們仍舊不是城裡人。

到五十歲才發現,70後拚命在城裡定居,也不是城裡人 - 天天要聞

01

小時候,我們特別期待做城裡人。

我家在湘南的一個山旮旯里。

房子掛在半山腰,東一戶西一戶,分散而居。

村子的東面,有一條砂石路,通往鄉里的集市,又匯入到更大的一條砂石路,通往縣城。

從縣城到村裡,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一共走四十多里。

山的另一面是什麼?我沒有去過。只能從來村裡的小車、中巴上,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那時候的小車,多半是吉普之類,門窗是關不緊的,一走動,就晃晃蕩盪,發出各種雜音。就是如此,也不妨礙孩子們的追逐。

車啟動了,我們不約而同地追出好遠,聞一聞汽油味,都是甜的。

七八歲的時候,母親帶着我去了一趟縣城,住在阿姨家。

阿姨家在城郊,雖然也是種地,但隔三差五會到縣城去賣菜。

跟着阿姨去賣菜,成為了我最驕傲的事情。阿姨總會給我買一碗幾分錢的汽水,有時候是一條大褲衩。

穿着城裡的大褲衩,我在玩伴面前,就可以吹噓老半天了,底氣也足了。

姨夫買了一輛農用車,突突突地開着,送阿姨去賣菜,然後去城裡的工地幹活。能搭上農用車,這讓我更加神氣。

母親說:“努力點,以後去城裡讀書。”

初中畢業後,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專。

開學的時候,父親在門口放了一串鞭炮。就怕人不知道,我要去城裡上學。

我的初中同學,一大半走出鄉村,去了東莞和深圳打工。

過年的時候,打工的同學會講東莞多熱鬧,深圳多好,還有擁擠的火車。

城裡,就像一個夢。引領着我們向前去。

到五十歲才發現,70後拚命在城裡定居,也不是城裡人 - 天天要聞

02

中年時,我們拚命往城裡擠。

人到中年,我們成家立業,第一要考慮的,就是在城裡買房子。

唯有買了房子,才能安定下來,我們的子女也能在城裡讀書。

記得我買房子那會,好幾個老鄉聞訊趕來,嘖嘖點贊。我的父親從老家趕來,幫我刷了一個星期的牆壁,滿臉都是歡喜。

當然,買房的錢,都是借來的。有五六個親戚,借錢給我,幾千的,一兩萬的,都有。

房子有了,這還債的壓力,使勁遞過來。不過,我不怕,努力幹活,又拚命摳門,兩頭擠一擠,總是會有餘錢的。

我的父母,也在努力賺錢,也想要幫一把。

忽然明白一句話——一套房,掏空了六個錢包。

不管怎樣, 看着孩子開開心心去城裡上學,大人們就不覺得多苦了。畢竟,為了孩子,總得拼一把。

在四十歲之後,陸續聽到很多同齡人在城裡買房的消息。也有同學,老鄉,買房之後,辦了喬遷宴。

也有同學,在東莞買房了,若是工作也不錯,那就真是金鳳凰了。

在村裡,有老人趾高氣揚地說:“我要去城裡,和兒女一起過年了。”這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

有老人多年都不回老家,專門在城裡,給兒女帶娃。這事情提起來,也是幸福指數飆升的。

“進城就是幸福”,就像一粒種子,一旦發芽了,就野蠻生長,還沒有辦法停下來。

村裡的人少了,年輕人幾乎不見一個。老人也少了,隨遷的情況多了。孩子更少了,若是誰在鄉里讀書,就認為是出息不大,家庭太窮。一個不好的標籤,憑空冒出來。

到了五十歲,其實還有很多70後,承擔著房貸。為了進城的目標,費盡周折。

到五十歲才發現,70後拚命在城裡定居,也不是城裡人 - 天天要聞

03

原來,我們只是從鄉村移到城裡的一棵樹。

我們在城裡有房子,也能夠打工,收入也比在鄉下的時候多很多。但是我們是城裡人嗎?

去辦事的時候,總有人問:“你是農村戶口,去某窗口。”

若是辦身份證,還得去鄉里的派出所。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過年了,最盼望的,居然是去鄉下住幾天,在老屋裡吃頓飯。

在任何地方,與人交談,你不會說“我是某個城裡的人”,而是告訴他,“我是某個鄉某個村裡的人”。

你在異地的城市,聽到有人說家鄉話,第一時間會湊上去,“老鄉,我是某村的”。大家頓時就親切了,聊起了家鄉的點點滴滴。正所謂,君自故鄉來,應知道故鄉事。

村裡有白喜事,就是出門在外的人,也是要回去一趟的。送一程,出把力,這是習俗。

你也許還花了一大筆錢,把老屋翻修了,有了小洋樓。雖然不常住,但你非得如此。

五十歲之後,很多人開始盼望能去老家養老,老想着種一點菜,喝一口井水,吹一吹老家的晚風。老家的狗,都純粹一些,不像城裡的寵物狗,沒有什麼靈氣。

我們終於活成了城裡的一棵樹,從鄉村移植過來的,在街道邊,或者在公園裡。雖然也枝繁葉茂,但是根卻很淺,一陣風就會吹倒的樣子。

到五十歲才發現,70後拚命在城裡定居,也不是城裡人 - 天天要聞

04

人生就是這樣,骨子裡是什麼,一輩子就是什麼。

你聞一聞,血液里還有泥土的芬芳。你還沒有辦法抹去。

從農村到城市,從貧困到富有,從封閉到開放,這是我們走過的路,但是走再遠,也無法忘記來時路。

或許我們的下一代,出生在城裡,讀書在城裡,去了更大的城市,那算是城裡人吧。

我們充其量,是一座通往外面的橋,是一次過渡。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 天天要聞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小易(化名)媽媽怎麼也沒想通:女兒只是跳了200個繩,做了30個仰卧起坐,後果竟如此嚴重。11歲的小易今年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運動打卡。幾天前,在即將完成“每日任務”時,小易突然感覺小腹一陣陣劇痛,得知情況的母親起初並沒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 天天要聞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成年人往往只能觀察到幼兒的行為,卻不了解其背後的心理動機和行為邏輯。經常容易根據成人思維推斷,給幼兒的行為簡單粗暴地貼上各種道德標籤:哭鬧是任性,不肯分享是自私,依戀媽媽是軟弱……殊不知幼兒有獨特的大腦發育程度,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可能猶如驚濤駭浪。這一階段面對的人生挑戰遠比成人以為的多...
警惕這些侵害孩子的行為!國家網信辦通報7類典型案例 - 天天要聞

警惕這些侵害孩子的行為!國家網信辦通報7類典型案例

近日,國家網信辦通報了一批有關網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典型案例,涉及惡意製作“沙雕動畫”短視頻、傳播未成年人軟色情、打造“網紅兒童”等共七大類。一起來看詳情2024年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實施之年。網信部門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依託“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聚焦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
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就是在家帶孩子的人 - 天天要聞

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就是在家帶孩子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語猶如溫暖的陽光和滋潤的雨露,對他們的內心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想要養育一個內核強大、情緒穩定的孩子,父母需要頻繁地說出一些特定的話語,為孩子的心靈注入力量,讓他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能夠堅定自信、從容不迫。“我相信
免費三天! - 天天要聞

免費三天!

清明時節踏青出遊掃墓祭奠自駕出遊等出行活動增多為預防和減少各類道路交通事故天水公安交警請大家收下這份出行小提示- 放假時間 -今年清明節放假時間:4月4日(星期五)至4月6日(星期日),共3天。- 天氣情況 -請廣大群眾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氣象預報信息,注意行車安全。- 高速通行情況 -清明節期間4月4日0時-4月6日24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