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相信我們都聽過一個詞,社會潛規則。
這個世界有兩套規則,一套是明面上的規則,另外一套是潛規則。前者用來忽悠人,而後者用來辦事情。
舉個例子。明規則說的是,誰的分數高,誰入選。而潛規則說的是,誰的背景深厚,誰入選。
那你認為,單位遵循的,是哪一套規則呢?毫無疑問,是潛規則。沒有為什麼,因為這是人情社會,講究的,必然是潛規則。
正如《大明王朝1566》所言,聖人的書是用來讀的,而用來做事,百無一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各種潛規則。因為人的本身,就是潛規則的創造者。

02
有一個諷刺的案例。
老陳是工薪一族,平時就對“關係戶”的行為特別不滿,認為這些“關係戶”都該死。
前些年,老陳的兒子大學畢業了,由於找不到工作,所以只能求父親幫助。
雖說老陳是工薪一族,但他還是有點人脈的,就給了點好處,託人給兒子找了一份工作。如此,他的兒子才有了“安身之地”。
事後,朋友就調侃他,老陳,你不是最痛恨關係戶的嘛,怎麼如今你讓兒子成為了關係戶呢?
老陳聽了朋友的調侃,也是老臉一羞,尷尬地笑了一下。
可以不客氣地說,老陳,就是99%的普通人的縮影。他們一邊痛罵關係戶,一邊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關係戶,或者直接託人幫孩子入職。
可見,“關係”是人類社會的核心所在。

03
社會潛規則的本質,就是“關係”。
一個普通人,由於沒有關係,所以他就會大罵關係戶,認為他們不是好東西。
可如果有一天,他有了關係,可以通過關係升職加薪,或者給孩子安排工作,那他就會認為,關係其實是好東西。
你說,這是不是諷刺的人性?
確實是諷刺的人性。但也說明了一個現實:表面上,人人都討厭關係;實際上,人人都渴望關係,甚至暗中操作着關係。
都是考試競選,為什麼考試高分的人無法入選,而考試一般般的人,卻入選了?
很簡單,前者沒關係,而後者有關係。
這年頭,考高分的人多的是,但有關係的人,少之又少。所謂“物以稀為貴,物多不值錢”就是這個道理。
沒關係,在人情社會,終究是寸步難行。

04
一個歷史案例。
《陳平盜嫂》的主人公陳平,乃是劉邦手下的謀士。他不僅好色,還貪財。
劉邦跟項羽爭霸的時候,就聽聞,謀士陳平積累了大量的錢財,還跟其他人有利益往來,關係很不錯。
對於陳平的行為,劉邦有點疑惑了,就找來了陳平:你積累錢財,廣交人脈,有什麼目的?
陳平沒有任何的猶豫,只是實話實說:大王,您跟項王爭奪天下,就需要臣等去辦事。而辦事,是需要金錢和人脈的。
聽了陳平的回答,劉邦哈哈大笑,也就沒有任何的追究。因為劉邦知道,做任何事兒,都是需要金錢和“關係”的。
拉攏人心,需要金錢和關係;策反項羽的身邊人,需要金錢和關係;哪怕是行軍打仗,也需要金錢(糧草)和關係。
有關係,萬事可成;無關係,舉步維艱。

05
寫到最後
在《大明王朝1566》中,嚴世蕃質問父親嚴嵩,難道不是我們嚴家說了算嗎?
嚴嵩教導嚴世蕃,我們只是在皇上(嘉靖帝)手下辦事的。而辦事,就需要懂得用人。只要用好了人,才是辦大事的第一要義。
用好了人,本質是什麼?就是關係。
為什麼嘉靖帝一開始不弄嚴嵩?
一,是因為嚴嵩有着平衡局勢的價值;二,是因為嚴嵩跟胡宗憲有師徒關係。而胡宗憲,是嘉靖一朝的第一名將。沒有了胡宗憲,東南沿海的倭患就平不了。
所以,名將胡宗憲才感慨,天下事,壞就壞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就只能講關係,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因為人是有感情、有羈絆的生物,而不是毫無感情的機器人。
一切事兒,都逃不過“關係”二字。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