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劉姥姥的人生哲學,你遲早脫離社會底層

2025年03月09日20:50:40 育兒 7981
讀懂劉姥姥的人生哲學,你遲早脫離社會底層 - 天天要聞

一部《紅樓夢》,千種女兒愁。

在整部《紅樓夢》里,眾人的命運,早已被曹雪芹用八個字寫盡:

千紅一窟,萬艷同悲。

像精明如王熙鳳、聰慧如薛寶釵、空靈如林黛玉……沒有一個得到了善終。

唯獨有一人,在那個一眾悲涼的結局中,落得了一個圓滿的歸宿。

這個人,就是我們熟知的劉姥姥。

劉姥姥出身底層,是一個貧苦的鄉村老婦。

但三進大觀園後,她卻能憑藉自己的智慧,贏得賈府眾人的敬重,以及後世人們的敬仰。

魯迅,曾盛讚劉姥姥為古今第一奇女子。

季羨林也說,劉姥姥是紅樓夢裡絕頂聰明的人。

劉姥姥的層次地位,早已超越底層,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個抹不去的光輝形象。

她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是因為深諳這三個人生哲學。

1

人生哲學一:

能捨棄毫不值錢的臉面

縱觀社會,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越是身處社會底層,越是窮得叮噹響的人,越容易好一些虛無的面子。

《紅樓夢》里,劉姥姥的女婿狗兒,便是這一類人中的典型。

狗兒一家在寒冬臘月,窮得連過冬的物資都沒有。

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不出門想點辦法,只會在家喝悶酒,拿媳婦撒氣。

劉姥姥點撥他:

當日你們原是和金陵王家連過宗的,二十年前,他們看承你們還好;

如今自然是你們拉硬屎(裝作硬氣),不肯去親近他,故疏遠起來......

你何不去走動走動,或者他念舊,有些好處,也未可知。

是他發一點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

可無論劉姥姥怎麼說明其中的利害,狗兒就是不去,他不怕窮,只怕出醜丟臉。

不得已,劉姥姥只好帶着孫子板兒,去賈府討活路。

到了賈府,她給看門的打躬作揖,小心翼翼地跟他們說要找太太的陪房周瑞。

見了周瑞以後,她又逢迎地喚上“嫂子”,說明自己的來意。

後來見到小自己好幾輪的王熙鳳,她也連忙跪到地上,磕頭數拜“姑奶奶安好”。

就這樣,劉姥姥把自己的面子放到了塵埃里,才得了二十兩銀子,幫狗兒一家渡過了難關。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

因此這些人總是把面子看得比命還重要。

然而太在乎面子上的光鮮,只能處處束手束腳,越活越窩囊;

過於注重自己的尊嚴,就如同畫地為牢,永遠也無法擺脫貧窮。

亦舒就曾說:

“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當你越是在意它,它就會越發沉重,越發讓你寸步難行。”

真正大智慧的人,早就捨棄了不值錢的臉面,去換取更有價值的東西。

讀懂劉姥姥的人生哲學,你遲早脫離社會底層 - 天天要聞

2

人生哲學二:

懂得為對方提供相應的價值

聽過一句很在理的話:

關係的本質,是各取所需,拿你有的,換你要的。

說到底,人與人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

但絕大多數底層的人不懂這個道理,他們凡事只想着索取,有便宜就占。

就算得了機緣,從高層次的人拿了點好處,他們也根本想不到感恩與回饋。

最終,沒有人再肯伸以援手幫扶他們,他們只能永遠在底層沉淪。

劉姥姥聰明就聰明在,她自始至終都沒有底層人的這種“索取思維”。

從賈府得到20兩銀子幫一家渡過難關後,她便開始盤算着如何回饋了。

她知道,賈府的人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都吃慣了。

但這些農家的野味和土菜,他們平時少有機會吃到,倒也能吃個新鮮。

於是,她就帶着自家種的,滿滿一大車瓜果蔬菜二度拜訪賈府。

正巧,賈母想找個老人說說話,王熙鳳便拉着劉姥姥去跟賈母嘮嗑。

期間,王熙鳳故意將一盤子各色花朵,都插到了劉姥姥頭上。

劉姥姥也不惱,反而笑着說:“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

吃飯時,鳳姐又給劉姥姥找來了十個大套杯,想以此灌醉她,讓她出點洋相。

劉姥姥也是十分配合,一邊喝酒,一邊語出驚人地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後合。

嬉笑過後,賈母的丫鬟鴛鴦,怕劉姥姥惱羞成怒,想給她賠不是。

劉姥姥卻連忙擺手,說沒什麼可惱的,大家不過都是為了哄賈母開心。因着劉姥姥的智慧,這一次,她收穫的比以往更多:

一百多兩銀子、衣服、點心、藥品,還有妙玉給的古董成窯杯,滿滿當當裝了一大車。

二進大觀園,讓她家一躍成了鄉里的有錢人家。

古人常說:“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

我們要想過得更好,就一定要懂得禮尚往來,也就是價值交換。

別人贈你三月春光,你予他四月桃花,這是人之常情;

別人給你提供經濟幫助,你給他人回饋情緒價值,這是等價交換。

如此置換下來,別人才會樂意幫助你,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拉你一把。

讀懂劉姥姥的人生哲學,你遲早脫離社會底層 - 天天要聞

3

人生哲學三:

有一顆感恩之心

《紅樓夢》越往後讀,越見一片蒼涼落敗。

但在這一片蒼涼落敗的景象里,卻還殘存着一絲人性之光。

這縷光,來自劉姥姥的一顆感恩之心。

在第113回里,賈府日漸落敗,王熙鳳病重,之前跟他們交往甚密的人,都樹倒猢猻散。

只有劉姥姥,特意趕來看王熙鳳。

王熙鳳便托她在老家屯裡求一求菩薩治好自己的病。

說罷,還從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鐲子交給她,作為供獻的銀錢。

劉姥姥卻不收,只說:“姑奶奶,不用那個。我們村莊人家許了願,好了,花上幾百錢就是了,哪用這些。”

回家後,她就用自己的錢,給王熙鳳求福消災。

但王熙鳳還是一病不起,她自知自己時日無多,便派丫鬟秘密把女兒巧姐送到舅舅王仁家去。

誰知,十二歲的巧姐,被王仁轉手賣入了南省瓜洲的一個妓院里。

王熙鳳聽後,心急如焚,只好在臨終前再次求助劉姥姥。

劉姥姥深知救回巧姐並非易事,但還是堅定地說:

“知道地方就行,我找她去,豁出我這把老骨頭,也得把她找回來。”

緊接着,她就帶着孫子板兒,千里迢迢地去找巧姐。

好不容易找到,劉姥姥拿出三百兩銀子想贖人,老鴇卻嫌不夠,坐地起價。

劉姥姥還是答應了下來,咬咬牙說:“回家,賣房子,賣地!”

最後,劉姥姥賣掉了所有值錢的東西,贖回了巧姐。

雖然她的日子再度過得清貧,但子孫承歡膝下,多年後,巧姐與孫子板兒喜結良緣,也成了她人生中最大的幸事。

“恩”這個字,情意深重。

上“因”下“心”,表示恩生有因,能得到貴人施與都是有原因的;

而“因”在“心”上,則表示因果相承,懂得報恩的人,才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福運。

正所謂,萬法雖空,因果不空。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將會被永遠困於社會底層。

反之,若底層社會的人懂得銜環結草,以恩報德,那他就必能等到否極泰來、枯木逢春之日。

清代點評家塗瀛在《紅樓夢論贊》中說:

劉姥姥深觀世務,歷練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

是真肝膽,真血氣,真性情之人。

她外貌粗鄙,卻內心淳樸;

她看似大字不識,卻深諳為人處世的真諦。

她能低頭、懂感恩、知回饋,她的這些智慧,讓她趕超了無數底層人。

若你我也能學會這三點,便也一定能脫離社會底層。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