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2024年05月14日19:25:21 育兒 1855

有人說,高齡生育,就像是摸着石頭過河。

你不知道河的對岸,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也不知道一腳踩下去,會遭遇怎樣的洶湧湍急。

這一切,就像是開盲盒一樣,充滿無限未知。

其實,自從二胎、三胎相繼開放之後,湧現了一批要娃大軍,在這其中,有一個特殊群體,那就是高齡產婦。

說起高齡產婦,就必須提到咱們今天要聊到的主人公,來自安徽合肥的盛海琳和她的丈夫。

盛海琳曾在60歲高齡,通過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引發熱議。

如今,14年過去了,現在的她怎樣了呢?當初又是因為怎樣的原因,讓60歲的夫婦,走上了試管嬰兒這一條路呢?

咱們今天,一探究竟。

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 天天要聞

01.14年前,一場意外突然發生

盛海琳出生於1950年,如果要為她的前半生貼一個標籤,我想應該是四個字:順風順水。

她出生於軍人家庭,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醫生,因其業務能力出眾,後來上任院長。

在往後,她的生活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結婚生子,有條不紊的在歲月的酸甜苦辣中,慢慢推行。

後來,她的女兒也長大成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

原以為,幸福會一直籠罩在盛海琳一家人身上,但是2009年的春節,卻發生了一場意外。

當時,盛海琳的女兒跟丈夫回老家過年,不幸遭遇煤氣中毒身亡。

生命彷彿按下了暫停鍵,那一天,盛海琳兩口子的天,塌了。

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盛海琳老兩口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酗酒、痛哭、爭吵,成為了這個家庭的“佐料”。

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 天天要聞

周圍的親朋好友,不想老兩口這麼悲痛,於是不斷的開導、勸說,希望他們能想開一些,畢竟斯人已逝,生者當如斯。

經過大家的勸慰,盛海琳也強迫自己嘗試從女兒離世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

可是該怎麼做?才能撫平內心的悲傷呢?

就在這時,一個大膽的想法,湧現在了盛海琳的腦海中:既然往後與孤獨作伴,還不如試試試管嬰兒,讓自己重新擁有一個孩子。

這個念頭一旦在內心滋生,便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瞬間在這個家庭當中席捲開來。

為了讓老伴也跟自己站在統一戰線,盛海琳不惜跪地請求,甚至直言“不做試管就離婚”。

在妻子的重壓之下,那個年過六旬的男人,最終無奈妥協。

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 天天要聞

此後,老兩口多地求醫,因為年紀太大,被無數次拒絕,可是她仍然不願放棄。

直到後來,合肥的解放軍第105醫院的醫生被盛海琳的故事打動,決定幫助她實現這個願望。

懷孕的過程,充滿坎坷與荊棘,十月孕期更是伴隨着多種高風險的挑戰,但幸運的是,在次年5月,盛海琳如願生下了兩個雙胞胎女兒。

後來,盛海琳的故事在網上被傳播開來,也點燃了許多高齡失獨家庭的生育之夢。

然而,在採訪中,盛海琳卻直言說,不建議大家效仿,如果能重來的話,她不會這麼一意孤行。

只是,盛海琳同樣也表示,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自己可能永遠從失去女兒的痛苦中走不出來。

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 天天要聞

02.14年過去,現狀令人唏噓

有人說,養個孩子,談何容易。

把這句話,對應到盛海琳夫婦身上,那隻能用“難上加難”來形容。

自從有孩子之後,盛海琳夫婦雖說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但生活重壓,同樣頃刻即至。

為了緩解生活壓力,為兩個女兒的未來打算,老兩口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這麼些年始終在外拼搏。

尤其是中途,盛海琳的老伴去世,生活重任全部壓在盛海琳身上之後,她更半點不能停歇。

也因此,常常覺得身心俱疲。

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 天天要聞

盛海琳說,現如今兩個女兒14歲了,她得不停地賺錢,讓經濟上有所緩解,也要讓孩子的未來,能夠過得更好一些。

所以,在這種“動力”之下,盛海琳一人既要忙碌一家人的生計,還得兼顧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動態。

她說,她要盡其所能,給兩個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讓讓孩子不必去看待異樣的目光,要讓孩子們明白,她們部不輸於任何人。

如今的盛海琳已經74歲了,這個年紀,本該享受晚年之樂,卻因為當年的決定,而不敢停歇。

箇中滋味,或許只有她這個當事人,才能夠真正體會。

不過就像有人說的那樣:

十年前,我們很難預測當初的一次決定,在未來能夠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怎樣的改變,所以活在當下,便是最好的狀態。

而我們這些旁觀者,能做的就是為盛海琳送去祝福,希望她想參加孩子婚禮的願望,能夠得到實現。

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 天天要聞

03.母愛偉大,但高齡生育並不可取

盛海琳的故事,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議論。

其中有很多人認為,在這樣的年紀要孩子,本身就是一種自私、不負責任的表現。

我們暫且不論這個行為,到底是對是錯,但是我們從盛海琳孤身照顧兩個孩子的忙碌身影當中,也能感受到母愛所蘊藏的無限能量。

不過話說回來,母愛雖偉大,但是高齡生育,真的不可取。

一方面,年紀太大,身體機能衰退嚴重,不但很難受孕成功,而且就算懷孕了,也會出現一系列的風險。

另一方面,當人到了一定年紀,自身的精力和體力,會大幅度衰退。

尤其是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不但考驗的是父母的體力、精力,還有腦力,所以年紀越大,越容易覺得身心疲憊。

更為關鍵的是,高齡生育,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可能真的不多,像盛海琳的情況,孩子才14歲,可自己已經74歲了。

暫且不提她究竟能不能等到女兒們雙雙結婚生子,即便真的能等到這一天,可是那時候,孩子忙於自己的家庭,整日奔波忙碌,又有多少精力和時間,來照顧年邁的她呢?

14年過去了,當初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夫婦,現在怎樣了 - 天天要聞

其實,很多事情,聽在我們耳里,可能覺得別人可以,我們也行,但實際上,等到這件事情,真正落在自己頭上的時候,才會恍然間明白,真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麼簡單容易。

所以,希望每一個在最佳生育年齡之後,想要生孩子的夫妻,都能夠掂量清楚。

要知道,生育孩子,不是買什麼菜、做什麼飯那麼簡單,一旦決定並且實施了,就不會再有機會反悔了。

最後也想問問大家,你對於盛海琳高齡生育這件事情,是怎麼看的呢?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官場微小說:養媳婦 - 天天要聞

官場微小說:養媳婦

趙明遠站在機場到達大廳,手指無意識地敲打着欄杆。作為市環保局局長,他平日面對各種會議和檢查都從容不迫,此刻卻緊張得手心冒汗。電子屏幕上顯示從巴黎飛來的航班已經降落,他整了整深藍色西裝領帶,深吸一口氣。
張大千共幾次游黃山?國家一級書畫鑒定師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良芷弟子湯發周說,共有三次 - 天天要聞

張大千共幾次游黃山?國家一級書畫鑒定師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良芷弟子湯發周說,共有三次

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註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秀麗,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名,有玉屏樓、西海門、始信峰、天都峰等名勝。張大千本着“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宗旨,曾在九年間三次登臨黃山絕頂。
DAMIANI矚目攜手VENINI於2025米蘭設計周傾獻獨家特展 - 天天要聞

DAMIANI矚目攜手VENINI於2025米蘭設計周傾獻獨家特展

2025年4月——以意大利手工製作而載譽全球的高級珠寶品牌DAMIANI玳美雅,將於米蘭設計周期間(4月8日至4月13日),在其全新揭幕的精品店內獨家呈獻“致敬MENDINI:VENINI大師典藏展”(MENDINI for VENINI)。展品皆甄選自威尼斯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