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跟我閨女閑聊,我說,快過年了,開心不?
我們家奶豆說,那有啥開心的?是平常短你穿,還是缺你吃了?不跟平常一樣嘛。
我心裡琢磨,咱倆到底誰是爸爸,誰是女兒,怎麼感覺你說話比我還老成持重呢?
其實試想想,也不怪孩子,說到吃喝玩樂,現在哪個孩子缺?
物質條件的豐富,確實沖淡了年味兒,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作為家長的我們,越來越不重視春節的儀式感。
也正因如此,才會給孩子帶來一種錯覺,過年,不過如此。
但實際上呢,春節可是我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
孩子對過年無感,說白了,並非是物質條件的豐富,讓他們感覺到一年365天都千篇一律,而是缺位的“儀式感”,讓孩子逐漸喪失了對新年的期待。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
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罷了。
是啊,比起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春節給予孩子更多的儀式感,才是他們最好的新年禮物,也更能讓他們的人生獲得幸福感。
01.儀式感的缺失,是對孩子童年的虧欠
這個時代,家長奔於生計,孩子忙於學習。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似乎都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想要快速的視線某個目標。
也正因如此,在家庭教育當中,儀式感反而成為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結果顯示:
有61.5%的人感受到家庭儀式感的缺失。
而這種缺失,讓本該屬於孩子快樂幸福的童年,變得黯然失色,同時也造就了很多孩子成年之後,對童年的巨大遺憾。
之前跟一個從小到大都是學霸的朋友聊天,他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去瘋玩,而自己在父母的期待中,不停地刷題。
這種情況,可能在很多“雞娃”的家庭,每一天都在重複上演。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借用本該屬於孩子的幸福,去豪賭未來,到底值不值得,對孩子來說,到底公不公平?
想起之前網上有人問的一句話:為什麼說沒有儀式感的家庭,是對孩子童年最大的虧欠?
下面有一個高贊回答是:
儀式感,就是某一天跟其他日子不同,但父母的“自以為是”,卻讓這一天變得平平無奇,從而造就了孩子童年的遺憾。
所以在我看來,所謂的儀式感,就是在特定的某個日子,把本該屬於這個日子的一切美好與溫馨,都完美無缺的還給孩子。只有這樣,他們的童年也不會因為某些片段的缺乏,變得索然無味、無從回憶。
02.給孩子春節的儀式感,藏在7件小事里
有時候我總在想,為什麼我們這一代人,提起過年,總會滔滔不絕的提起許多溫暖又幸福的細節呢?
比如,媽媽炸肉時,總會跟我說別出聲,以免衝撞了灶神,那一刻,充滿了神秘感與敬畏感。
再比如,吃餃子時,媽媽總會笑着提醒,吃到錢幣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那一刻,心裡滿是期待和欣喜。
但現如今呢,我們看起來越來越理智,越來越質疑那些傳統的觀念和講究,但卻不斷地破壞着本該屬於孩子的儀式感和幸福感。
正如網上有人說的那樣:
再怎麼平凡的生活,有了一份儀式感,都會變成孩子成長路上最閃光的記憶。
所以,我終於能理解父母在對待新年時的那一份鄭重其事和嚴肅虔誠,因為這一天,和其它日子都不同。
而孩子們就是在家長對待那一天的不同上面,找到了屬於自己童年的印記,也找到了專屬於自己的幸福感。
所以,如果我們都想要讓孩子擁有過新年的美好回憶的話,不如按照下面的這份“儀式清單”,跟孩子一起擁有新年的儀式感。
①和孩子一起置辦年貨
辦年貨,迎新年。
有人說:年味重不重,就藏在辦年貨的過程中。
深以為然。
小時候每逢年關將至,就會跟着父母去置辦年貨,那時候市集里擠滿了人,我們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好奇的看着每一樣東西。
而且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種氛圍感,會瞬間讓孩子感受到濃烈、傳統的節日氣息。
而這些一定會深埋在孩子心底,無論他以後會走多遠、飛多高,都會在某一個瞬間,回憶起兒時跟隨爸爸媽媽置辦年貨的情景,影響十分深遠。
②組織全家大掃除
我們常說:辭舊迎新。
但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是沒有辦法設身處地的感受到這句話的概念和意義。
所以過年前夕,就要帶着孩子來一場全家總動員式的大掃除,把家裡從頭到腳都打掃一遍,扔掉破舊的東西,清除掉陳舊的污垢,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而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能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而且因為自己的參與,會滋生一種強烈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③帶着孩子一起買新衣
年味兒濃不濃,就在於給孩子買新衣、買新鞋。
為啥這麼說呢?
因為帶着孩子一起買新衣,不僅僅是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節日氛圍,更重要的是可以給孩子種下一個“心錨”,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穿新衣,迎新年,在這件事情上,爸爸媽媽是很嚴肅對待的。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也對未來和新的一年,有更多的期待。
④給老一輩人準備新年禮物
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
趁着過年這個機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準備上新年禮物,不但可以促進親子關係,更能讓孩子切身處地的感受孝順這個傳統美德。
作為家長,可以把老人家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自行列出一份禮物清單,然後再根據孩子的清單進行逐一分析和討論,比如哪些物品沒有必要,哪些容易造成浪費等等。
等到確定好之後,就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購買,也可以讓孩子再準備上一張賀卡,寫上新年祝福,這樣更具有儀式感。
當孩子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之後,就對“善待老人、孝順長輩”有着更加清晰的認知,也對孩子的未來有着非常多的正向影響。
⑤邀請孩子一起做年夜飯,貼春聯
過春節,年味最重的就是,一邊做着年夜飯,一邊着手準備貼春聯。
這個過程,就非常有必要讓孩子參與進來。
不管是烹、炸、燒、煮哪一項,都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和時間,家長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去感受年夜飯製作的繁瑣,也能讓孩子感受到長輩對年夜飯的鄭重對待。
相信如果孩子能夠看到熱氣騰騰的飯菜,有自己參與過的痕迹的話,一定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當然,除了一起製作年夜飯之外,還要跟孩子一起貼春聯,這個過程,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貼春聯的由來,並且告訴孩子一些貼春聯的講究,讓孩子可以潛移默化的沉浸到新年的喜悅和幸福之中。
其實,每年春節,不管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我們大人,都有着特殊的意義。
經過一整年的學習,或者工作,我們終於迎來的階段性的總結,那麼這個時候,新年就是專屬於我們的修整期。
只有通過這些儀式感,才能讓我們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嶄新的一年,更好的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而過年的每一個生活片段和細節,終將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寶貴財富,在人生的某個節點,生根發芽,匯聚成巨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