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一本能被讀者奉為經典的武俠小說?這問題或許很難回答,但要避開哪些坑卻不難分析,最起碼的,書中的情節不能是“想一出是一出”,讀者想看的應該是那些將前因後果都交代清楚的故事。
金庸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他的大部分故事都是能夠通過書中的細節了解整條故事線的來龍去脈的,但《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似乎是個例外,這個角色有幾分“機械降神”的意思,彷彿是故事難以為繼,金庸才寫出了這麼一個“破局者”,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細品原著,你便會發現掃地僧的出現也是有鋪墊的。
一、無名老僧
掃地僧雖然是以少林僧人的身份登場,但書中的諸多細節都在證明他原本或許並非少林弟子,甚至連他自己也說過,自己是在幾十年前來的少林寺。

(掃地僧、慕容復劇照)
他是這麼說的:“那老僧屈指計算,過了好一會兒,搖了搖頭,臉上現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記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這位蕭老居士最初晚上來看經之時,我……我已來了十多年。後來……後來慕容老居士也來了。唉,你來我去,將閣中的經書翻得亂七八糟,也不知為了什麼。’”
書中並未提到掃地僧已經活了多少歲,而寺中的僧人們也壓根都沒見過這位僧人,更不知道這僧人身上有如此強大的武功。
少林寺中強者如雲,要在諸多強者的眼皮底下悄默默地偷學一身武功是不太現實的,哪怕是蕭遠山和慕容博那等高手也是選擇將秘籍偷走,外出修鍊,從這裡可以看出,掃地僧是在投奔少林之前就已經有了一身神功。

(掃地僧劇照)
所以他究竟是什麼身份?又是何派高人轉投了少林寺呢?這事還得從他與鳩摩智的那場對決說起。
二、逍遙派神功
藏經閣大戰一節,當時在場群雄里,唯有鳩摩智與掃地僧一樣,同是僧人,所以掃地僧在一旁高談闊論時,其他的高手們都在靜靜地聽那老僧傳經,唯有鳩摩智表示不屑,畢竟他也修佛多年,憑什麼聽這老僧的指點?
於是鳩摩智暗暗發起偷襲,以小無相功催動一招無相劫指攻向掃地僧。
要知道當鳩摩智偷襲他的時候,他甚至都沒正眼看鳩摩智,至少書中是這麼寫的:“(鳩摩智)暗暗使出‘無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覺地向那老僧彈去。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處,便似遇上了一層柔軟之極、卻又堅硬之極的屏障,嗤嗤嗤幾聲響,指力便散得無形無蹤,卻也並不反彈而回。”
等於說鳩摩智的這次偷襲,從表面來看應該是少林絕技“無相劫指”,但掃地僧卻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察覺到大輪明王所使乃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足見這老僧的確是可能與逍遙派存在些許關聯。
那他是逍遙子嗎?或許不是,因為有一個細節,掃地僧登場之時就是一副老者的形象了,這與逍遙子的形象不符。
新修版中,金庸雖然沒將逍遙子的故事補全,卻也算是補充了一段人設,其中就明確提到逍遙子得到了不老長春谷中的《神書》。

(逍遙派劇照)
說是:“不老長春谷里本來有部神奇的書,教人怎樣長生不老,現今這部神書給一個叫什麼‘逍遙子’的人拿去了,谷里只留下令人飲了可長葆青春的一道泉水。那兩個采燕客說,谷里偶然會有人拉着大松樹上的長藤,盪出谷來,但出來之後就回不去了。”
照書中所寫,逍遙子多半是得了《神書》之後就往修仙的方向去發展了,這也符合逍遙派一向的追求。
比如無崖子也用北冥真氣護體,保持着中年人的形象,直至散功才瞬間衰老,可見掃地僧並非逍遙派傳人,那他又如何會知道逍遙派的絕學?
或許有一種可能,鳩摩智,包括逍遙三老、逍遙子所用的所謂的“逍遙派絕學”壓根就不是源自逍遙派的,而是源自另一個組織的,那組織便是靈鷲宮。
三、靈鷲舊主
多數人壓根就沒明白靈鷲宮與逍遙派的關係,似乎在他們看來,天山童姥是逍遙子的徒弟,所以以童姥為首的靈鷲宮勢力就是逍遙派的分支。
其實金庸明確提到過,逍遙派與靈鷲宮完全是兩碼事,而且靈鷲宮存在的時間可能比逍遙派都要久遠得多。

(童姥、虛竹劇照)
比如虛竹成為靈鷲宮主之後,就被梅蘭竹菊帶着進入了靈鷲宮的後殿去修鍊那石壁上的精妙武功,至於那些武功是誰留下來的,可不是什麼逍遙子,而是數百年前的舊主人。
原著道:“梅劍見他皺起眉頭,沉思拔除生死符之法,頗為勞心,便道:‘主人,靈鷲宮後殿石窟之中,有數百年前舊主人遺下的石壁圖像,婢子曾聽姥姥言道,這些圖像與生死符有關,主人何不前去一觀?’”
“數百年前”,很明顯靈鷲宮遠比逍遙派存在的時間要久了,而掃地僧就極有可能是天山童姥之前的靈鷲宮主,至於靈鷲宮是如何被天山童姥奪走的,多半是因為當年還是前任宮主的掃地僧自己主動離開了靈鷲宮,至於理由,他也說得很明白,即“武學障”這三個字。
掃地僧對藏經閣中的一眾高手提到過:“一個人武功越練越高之後,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會受到障礙。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學障’,與別宗別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克制。”

(虛竹及靈鷲宮女劇照)
掃地僧為何會懂這道理?多半是早年間的他苦練武功,落得一身病痛,這才轉投少林派修佛,以化解自己體內的戾氣,這才保住了性命,從此便留在少林寺中。
而虛竹見了他,也要尊稱他為“老宮主”,如此一來,一切就說得通了,這即是金庸的故事,哪怕是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設定,也可以在細節之中找到合理的解釋,金庸迷怎能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