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傍晚,出門散步。
在十一月開頭,清淺的秋意瀰漫在空氣中。
與其他季節相比,秋天的日光明亮卻柔和,不像夏日中的那樣刺目晃眼、咄咄逼人;
風又不似寒冬那般凌厲,變得和煦又服帖。
福州的秋,全然不像詩里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那般頹唐與悲凄。
散步時,路過了一家空間很大的新中式茶鋪。
從外面看,背景是橘黃的暖色調。
一樓是茶室,二樓是餐廳。

裡面的茶葉品類倒還算齊全,福建的茶,基本上都有,還能提供試喝。
搭配的茶點,也很可愛,甚至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茶杯。
這一套流程下來,儀式感滿滿。
難怪當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漸漸喜歡上喝茶,如此有趣的事情,就像玩遊戲一樣。
順便,還能學習一點淺顯的茶文化。
仔細觀察發現,店裡對於茶桌的擺盤,有特別的講究,看起來和諧又舒服。
而自己在家,一般是隨心所欲,怎麼順手怎麼來。
那麼,如果想要讓泡茶進行得更順利,茶桌上的茶具該如何擺放呢?

《2》
首先,是蓋碗和公道杯的位置。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為泡茶最重要的兩個工具,一個是用來出湯,一個是用來分湯,正確擺放非常重要。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如果擺放的位置不正確、不順手,就會影響出湯的速度,間接導致泡出來的茶湯口感變差。
沒有立馬快進快出,茶葉就會一直浸泡在水裡,形成“悶泡”。
悶泡時,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源源不斷地釋放到湯水裡。
最終,即使茶湯倒出來了,喝起來也帶着揮之不去的苦澀味。
由於村姑陳的泡茶慣用手是右手,所以蓋碗的位置,最好是擺在接近右手邊的位置。

如此一來,能盡量縮短手到茶具的距離,有利於快速出湯。
泡茶的時候,蓋碗在右,那公道杯自然而然是擺在左側。
兩者之間的距離,不要貼得太近,也不要分隔太遠,10cm以內,一前一後稍微錯開,便於注水。
沸水注進去以後,右手立馬合蓋,端起蓋碗,完成出湯。
恰好,把茶湯統統倒進左邊的公道杯里,動作流暢,沒有一絲障礙。
所以,大部分和村姑陳保持一樣泡茶習慣的朋友,都可以用這種擺法。
另外,針對左撇子的朋友,我們可以隨機應變。
假如平時都是用左手寫字、拿筷子,那麼泡茶的時候,貿然更換成右手出湯,大概率是不適應的。
還會因為拿不穩蓋碗,而燙傷自己。

就好比右撇子突然要用左手泡茶,左手寫字,左手吃飯,如何能接受?
這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不過,也不必為難自己,只要順手即可。
最後再來總結一下,右撇子泡茶,蓋碗在右,公道杯在左。
左撇子泡茶,蓋碗在左,公道杯在右。
與身體的距離,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不要太近,免得水濺到自己,也不要太遠,導致手部動作受限。
在日常泡茶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就能調整到最佳位置。
ps:以上的“左”和“右”,都是指泡茶者第一視角,文章配圖由於有鏡像效果,所以展現出來的是蓋碗在左,公道杯在右,特此說明。

《3》
其次,是燒水壺的位置。
愛喝茶的人都知道,泡茶用的燒水壺,和平時家用的燒水壺是不一樣的。
家用的燒水壺,壺嘴一般比較短,以容量大為優勢。
而泡茶用的燒水壺,壺嘴要長,容量要適中。
不能太大,否則加滿水以後,重量太沉重,不方便靈活注水。
所以,泡茶最好要準備一隻專用的燒水壺。
當然,專壺專用,也是為了避免產生其他的雜味、異味,影響茶湯純正的味道,破壞喝茶心情。
說回正題。
燒水壺的挑選很重要,擺放的位置同樣關鍵。

泡茶,簡單來說,就是兩個步驟,一進一出。
注水與出湯,前者靠燒水壺,後者靠蓋碗,故而它的擺放也決定了注水流程的順暢度。
假如注水不順利,出現了細節上的小問題,就會耽誤出湯。
那麼,照樣會形成悶泡。
為了提高效率,燒水壺擺放最理想的位置,是和蓋碗相對。
比如,如果你是用右手端起蓋碗出湯,那燒水壺的位置,就盡量靠左側。
沖泡時,左手持壺注水,右手合蓋出湯。
左右開弓,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一泡香清甘活的茶湯,就誕生了。
反之,左手端蓋碗出湯,燒水壺就靠右側。
總而言之,最好不要和蓋碗放在同一側,否則用同一隻手注水、出湯,會干擾“快出水”。

《4》
除了以上關鍵角色外,還有一些不起眼的配角。
像是克秤、茶則、茶夾、茶撥、茶盂、茶剪,它們又該擺在哪裡呢?
首先,為了方便整理收納,可以準備一個“茶筒”。
造型和筆筒類似,平時的茶桌小工具,都可以插在裡面,乾淨簡潔。
或者買茶道六君子的時候,商家往往會附送一個收納筒,那就不必單獨買了,直接用現成的即可。
茶夾、茶撥、茶則、茶剪等,都可以放在裡面。
而不會散落在茶桌的各個角落,不僅看起來邋遢,真正要用的時候,又要四處尋找。
其次,克秤盡量擺在靠近手邊的位置,等到使用完以後,可以稍微拿遠一些。
不過,都要控制在手能夠到的地方。

再次,茶巾一定要擺在茶盤附近。
萬一泡茶時有水不小心濺出來,能及時擦乾淨,保持桌面整潔。
最後,還有一個茶器——茶盂。
在干泡法中,茶盂是收納廢水用的,比如燙壺溫杯的殘水,或者喝到杯底的殘渣,這些要統一倒進水盂里。
水盂的擺放,以我個人來說,習慣在右邊。
因為燙壺溫杯的時候,是用右手拿茶夾,再夾起小茶杯。
順手倒入右邊的茶盂,更方便。
如果擺在左邊,還要橫穿半個茶桌,若是衣袖比較寬大,還會碰倒茶具或者弄濕衣服,太煞風景!
不過,也不排除有些茶友已經形成了習慣,有更順手的位置。
畢竟,規矩是定好的,但人是靈活的。

《5》
茶具之所以要順手,是因為我們用的是沸水。
所以,大家要考慮,怎麼買,怎麼擺,怎麼放,怎麼泡,才不會把自己燙到。
如何能讓自己泡茶的時候,既順手,又安全。
在輕鬆的狀態下,泡出一杯好喝的茶。
注重細節,這是好事。
因為這意味着,你願意花時間去研究,去布置,精益求精。
而要做好細節,除了平時多練習,多觀察,還可以參考他人的經驗。
以上這篇文章內容,希望能對各位看官帶來幫助。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