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想不通,如何才能變通?

2023年11月01日10:09:14 育兒 6127


曾仕強: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想不通,如何才能變通? - 天天要聞

常言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人體好比小宇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整體通暢時,就不會產生疼痛感;一旦有痛的感覺,那就表示有些不通暢的部位需要調整。

人的觀念和思想也是如此,不通,可能會抑鬱苦惱,人生灰暗無光。通了,就會豁然開朗,人生色彩斑斕。

那麼,如何才能通呢?

01
必須依理而變才能求通

《易傳》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遷流當中,正如《論語 · 子罕篇》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整個宇宙是一個變化的大曆程,和孔子當時所看到的河流一般。

《繫辭上傳》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變化有象有形,大家張開開眼睛便能看見。

《繫辭下傳》又云:“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宇宙唯有變化,才能夠不窮而久。

因為變可以不窮而通,而通即能久而不停息。變化是宇宙的根本事實,只要萬物生生不已,變化就能永不止息。

然而變是變,化是化,彼此並不相同。

“化”是變的過程,而“變”是化的結果。一切時時都在化,都需要一段時間,我們才能看出變的成果。

易學更進一步指出,變化是有條理的,變化必須依據不易的常則,才不致亂變而造成不通的惡果。

《繫辭上傳》云:“動靜有常,剛柔斷矣。”一切動靜都有不變的常則,也就是有常道可以依循。

剛柔的符號一旦定下來,便可以分辨清楚是不是符合常則。又云:“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天下事物變動不已,卻不能亂七八糟而不合條理,因此,《繫辭下傳》直接指稱:“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這個“一”,便是永恆不易的常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生”——不是生命,而是創造。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一切都是電磁波的變形,宇宙的電磁波一直存在着光速的現象,我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把原有的光速現象加以改變形態而已。

不論如何,有原則地應變才能通;缺乏原則或者違反常則的變,徒然製造一些紊亂的惡果,那就是不通。

02
持經達變才能真正變通

不易的常則,稱為“經”;變易的因應方式,則為“權”。

“經”是不能變易的基本原則,應用的時候,必須因應當時的內在因素和外在環境,做出因人、因事、因時、因地的合理應變。

那就是我們常說的權宜應變,也稱為權宜措施。

“持經”的意思,是堅持既定的原則,維持一貫的理念,確立永遠的目標。

“達變”的用意,應該是為了達成“持經”所做出的某些調整或改變。

所有的權宜應變,都應該有利於既定原則的實現,換句話說,一切的權宜措施,都不應該違反或偏離既定的原則。

長久以來,中華文化歷經各種外來文化的衝擊與內部不同意見的挑戰,都能夠順利地加以整合。

便是古聖先賢立經,後代子孫持經,大家再怎樣求新求變,都不敢離經叛道或做出離譜的改變所產生的功效。

中華文化得以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主要的原因,便是中華民族具有持經達變的素養和能力。

不幸的是,二十世紀以來,我們這種能力正在快速地喪失中。面對外來文化,我們既不能持經,也不能做出合理的權宜應變。

最初學日本,然後學歐美,接着想學蘇俄……不但不能持經,而且不知如何應變。

殊不知易學啟示我們:唯有持經達變,才能真正變通;想要變而能通,非持經達變不可。

幸好歷經動亂,我們已經迷途知返,思前想後,決定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易學在二十一世紀必將發揚光大,和這種反思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如何持經達變,是學習易理的必修課題。及早把“經”找回來,才能做到真正的通達。

03
推己及人才能人我互通

就人與人的相通而言,我們把“知相通”稱為“理解”;將“情相通”叫做“同情”;而以“意相通”當成“同感”。

無論理解、同情或同感,實際上都不是“實驗”或“經驗”所能夠達成的,而是必須用心“體驗”,才能獲得真正的效果。

求學過程中,我們大多做過科學實驗,卻由於科學缺乏感覺,因此很難有所體驗。

實際生活中,我們也都具有相當的經驗,但若只有經歷而缺乏磨鍊,同樣也不可能有什麼體驗。

體驗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結果,目的在求人我相通。

《論語 · 先進篇》記載:有一天,子路、曾點(曾參的父親)、冉有、公西華這幾位弟子,陪孔子坐着。

孔子說:“你們可能因為我稍微年長,而不方便說出心中的話,現在不妨隨興些,談談自己的志願吧!”

於是子路、冉有、公西華都侃侃而談,各自說出自己的心愿。此三人皆胸懷大志,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

唯有曾點在孔子的催促下,最後才說:

“我沒有同學們那樣有作為,只想在晚春時節,穿着春天的衣服,和五、六個青年,六、七個少年,渡過沂水,在空曠的地方放聲高歌,一路吟詠而返!”

孔子十分欣賞曾點的想法,毫不保留地說出:“吾與點也!”因為曾點所呈現的,是一種仁樂合一的圓融境界,這才是真正的充實之美。

人人倘能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大家歡暢悅樂,應當是己安、人也安的人生藝術。

這種人我相通的境界,不必為了生活或居於理想的追求而緊張忙碌,才是“看似彼此不關心,實則人人都滿足”的難得通達與真正安足!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子女出息,早有預兆”:有前途的人,大多有這3個特質 - 天天要聞

“子女出息,早有預兆”:有前途的人,大多有這3個特質

年少立志,未來可期,子女是否有出息,從平時的一些表現便能看出。只要多加留意、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端倪,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一些細微之處往往暗藏乾坤。子女若有出息,其實早有預兆,有前途的人,大多具備特定的特質。01:自律性強自律是出息
人這輩子3次大劫渡完後,上天會加倍補償你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3次大劫渡完後,上天會加倍補償你

人生長路,布滿荊棘,劫難如影隨形,而我們大多時候只能獨自在苦樂交織中踽踽前行。世間紛擾繁雜,煩惱無盡,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在自設的牢籠中苦苦掙扎。
人過55歲,如果你還有八九十歲的父母,要守住這三條規矩 - 天天要聞

人過55歲,如果你還有八九十歲的父母,要守住這三條規矩

文/飛魚人過五十五歲後,如果你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幫忙,那麼自己真的是要多賺一點錢,賺錢第一要點,勤快看望關愛監督第二。你的父母才能過上比較好的晚年生活。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他們也能夠跟你一起出錢出力,自然這個家族是會很和睦的。
廣州一村夫妻最高可獲20萬獎勵: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村夫妻最高可獲20萬獎勵: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

近日,廣州南嶺村首創疊加惠民獎補。以婚育獎補為例,如果初婚夫妻雙方均為南嶺聯社戶籍股東成員,此前只享受聯社最高4萬元獎勵、生育三胞胎一次性補貼6萬元的福利,合計10萬元。新惠民政策實施後,可以同時享受村社兩級獎補,婚育補貼金額將分別翻倍至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合計20萬元。(來源:@廣州日報)更多...
警惕兒童被誤鎖車內,十幾分鐘溫度可升至40-50℃ - 天天要聞

警惕兒童被誤鎖車內,十幾分鐘溫度可升至40-50℃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 石夢竹)近日發生多起家長大意將孩子鎖在車內的險情。據安徽蚌埠消防救援部門接到的報警信息,在蚌埠禹會區一公園北門附近,一名2歲幼童不慎被鎖在了車內,當天午後氣溫高達34℃。消防員破窗後,迅速打開車門將孩子抱出。由於車內高溫悶熱,幼童的衣物已被汗水浸透,還出現了中暑癥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