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泰州8月30日電(通訊員 丁語欣)曾讀過少年詩人周自橫的一本書,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不成氣候,不成詩行,成為一顆樹,鬱鬱蔥蔥。”若將每一位師範生比作是一棵小樹,那麼由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組織的名為”螢螢之火,灼華鳳城“的一支暑期公益支教團隊便是排列整齊的一片樹林,螢火之行活動就是小樹成長過程中的日光與甘霖,給小樹提供養分,讓小樹快快成長。那麼,小朋友們就是正在生根發芽的小芽芽,根部在泥土中汲取營養,芽芽在土地上享受陽光沐浴,向陽彎麴生長。螢火之行活動在為小朋友提供知識課堂的同時,也開設了藝術趣味小課堂,如小小主持人、小小舞蹈家、趣味書法課等等,全方位培養小朋友們的愛好,給小朋友們的未來提供更多的選擇方向。
螢火之行暑期公益活動,為期一個月,七個社區,兩百多個小朋友,十三門課程,共度歡樂一夏。十三門課程包括小小主持人、小小舞蹈家、心靈成長、小小故事會、我是小畫家、作業輔導、手工創意、特色書法課、主題班會、趣味學數學、智力魔方、趣味學英語、黨史主題教育,培養愛好,增長才幹。
小小手工,大大創意
手工,顧名思義,用手製作的工藝品。現今,隨着科技的發展,流水線手工藝品越來越多,人們在這方面的壓力也減輕了許多,但我們不應當讓這份能力消失,否則將來在看到那些手工藝品,或許就是在博物館收藏展覽櫃里了。就比如捏麵人,曾經的它遍布大街小巷,應當是和糖葫蘆一樣的普遍程度,可如今,要走進景區,或許才能一見。又如剪紙,曾經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剪紙,而如今,只有老一輩的人可能才會自己剪紙貼窗,更多的是外面買的。為了提高小朋友手工製作的能力,螢火之行活動開設了手工創意這門課程,讓更多小朋友感受手工的樂趣,在手工創意課上,小朋友們跟隨志願者老師一起製作了熊貓之家、小鹿的家園、小皇冠等等,一起體會手工的重要性與美好。

拿起畫筆,感受藝術
在小時候,嬰幼兒暑期,拿起畫筆之前,很多小朋友都感受過塗鴉的樂趣。而且第一次塗鴉,應當是小朋友剛剛出生時的腳丫印,而後,可能在牆上,可能在紙上,會留下小朋友們塗鴉的痕迹。現在,也會有很多家庭為了不壓制孩子的想象力,也為了保留這份珍貴的回憶,會特意為孩子製作塗鴉牆,留下這份童年的美好。當小朋友們剛開始拿起畫筆時,他們(她們)會在紙上隨心所欲的畫,甚至於他們(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可那時候他們(她們)的畫,沒有摻雜任何東西,沒有指定的目標,沒有指定的主題,這就是我們這門課程的意義。在我是小畫家的課堂上,志願者老師會介紹一個小朋友們都熟知的事物,比如蝴蝶、熊、蒲公英等等,然後讓小朋友自行想象進行繪畫。也有一堂課,志願者老師給小朋友們介紹的是臉譜,小朋友們在畫完臉譜外輪廓後,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顏色對臉譜進行填塗,不做任何要求,課後就可以看到小朋友們做到各色各樣的臉譜,當真的有趣至極。

特色書法,揮墨人生
書法是用筆法書寫的藝術。歷史上每一種字體都有自己的筆法,就如隸書:略微寬扁、渾厚質樸,篆書:字形對稱、筆畫委婉,草書:筆畫連綿、筆意奔放,行書;行雲流水、筆勢貫通,楷書:結構方整、端莊穩健,此為中國古代五大書體。
在螢火之行活動中也開設了一門名為特色書法的課程。志願者老師在課堂中選擇的是楷書作為學習內容。第一,是因為小朋友日常在學校中多用楷書;第二,可以讓小朋友體驗古代人寫字的樂趣,播下逐夢書法的種子;第三,書法可以讓小朋友們慢下來,陶冶情操。在課堂中,首先,志願者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了毛筆的握法,剛開始的時候,有許多小朋友不習慣這種握法,依舊採用的是握鉛筆的方法,在志願者老師的多次糾正下,很多同學都習慣了這種寫字方法,寫出來的字也因此有很大的改進。
中國書法千年傳承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學會,那我們能做的就只能是不斷堅持。在現在,很多大學也專門開設了書法系,使很多孩子有了專攻的目標,能夠學習到更多書法的專業知識,也有很多人將書法由愛好變成了職業,正因為有了這些人中國書法才能夠源遠流長。相信在未來,在這兩百多個孩子里,也會有很多孩子為書法傳承做出貢獻。

螢火之行暑期公益支教活動為小朋友們提供了許多有趣的課程,讓小朋友們在快樂中增長知識與才幹,也種下了夢想的種子,為他們的(她們的)未來提供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