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從腳下起”,立秋之後孩子不能光腳嗎?聽兒科醫生是怎麼說

2023年09月01日22:53:09 育兒 1366

“寒從腳下起”,這是一句流傳於民間的諺語,意味着人體寒冷從腳底開始,逐漸影響全身。立秋後,天氣漸涼,許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光腳會不會受涼。那麼,孩子立秋之後是否可以光腳呢?聽聽兒科醫生是怎麼說的。

“寒從腳下起”,立秋之後孩子不能光腳嗎?聽兒科醫生是怎麼說 - 天天要聞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標誌着夏天進入尾聲,秋天的腳步漸漸臨近。隨着氣溫的下降,家長們開始為孩子的穿着打算,擔心他們受涼。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年幼的兒童,由於身體發育尚未健全,免疫力相對較低,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兒科醫生的建議非常重要。

根據兒科醫生的建議,立秋之後孩子最好不要光腳行走。原因有幾點:

“寒從腳下起”,立秋之後孩子不能光腳嗎?聽兒科醫生是怎麼說 - 天天要聞

首先,腳部的保暖對於整個身體的健康十分重要。人體的腳部是離地面最近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寒冷的環境容易引起腳部血管收縮,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增加感染的風險。而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抵抗力較弱,更容易受到寒冷的影響。

其次,立秋之後天氣漸涼,地面溫度也會逐漸降低。如果孩子光腳行走,腳底直接接觸冷地面,容易導致腳部受涼。受涼後,孩子的身體會通過腳底的穴位傳導寒氣,影響到全身的氣血運行,進而導致不適甚至引發感冒、咳嗽等疾病。

“寒從腳下起”,立秋之後孩子不能光腳嗎?聽兒科醫生是怎麼說 - 天天要聞

再次,孩子的足底存在着許多重要的穴位和經絡,與全身各個器官有着密切的聯繫。如果孩子光腳行走,容易導致足底受涼,進而影響到整個身體的功能。尤其是在秋季易發的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統疾病等方面,寒冷的刺激可能加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因此,立秋之後,兒科醫生建議孩子最好穿上襪子或鞋子,保持足部的溫暖。選擇適合的鞋襪材質,如棉質透氣舒適的襪子或鞋子,有助於吸濕排汗,保持足部的乾燥和溫暖。此外,家長們還可以根據天氣情況給孩子穿上合適的服裝,注意室內外溫差的調節,避免孩子受涼。

“寒從腳下起”,立秋之後孩子不能光腳嗎?聽兒科醫生是怎麼說 - 天天要聞

當然,每個孩子的體質和環境不同,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也不盡相同。如果您的孩子對寒冷的耐受能力較強,沒有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度讓孩子光腳運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及時觀察孩子的身體反應,避免出現寒冷引起的不適和疾病。

總之,立秋之後孩子最好不要光腳行走,因為“寒從腳下起”。兒科醫生建議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足部保暖,選擇適合的鞋襪,避免孩子受涼引發疾病。當然,具體的穿着方式還需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保護孩子的健康,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和關心。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着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蓮,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着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