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2023年07月13日18:34:04 育兒 1826

有位媽媽說,自從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就得了一個毛病,咬床頭。在床頭板和床尾板上咬出了一個個牙印子,就像被啄木鳥啄過一樣,有的部分都被他咬得露出了木頭。

孩子啃咬的時候聚精會神,只要被打斷了,小臉就漲得通紅,委屈的嘴角像個倒掛的香蕉。

她以為孩子缺什麼微量元素,可檢查也做了,哪項指標都是正常的。這讓她很是困惑:孩子已經4歲半,就一歲多口欲期的時候經常咬東西咬人,過了那個時間段就沒咬過,現在突然又開始咬東西,難道是口欲期又回來了?

孩子總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 天天要聞

確實,很多孩子都有啃咬東西的習慣,什麼桌子,椅子,各種木製品,毛巾,杯子,床單,自己的手指甲,小皮屑,衣服上的線頭,都逃不過他們的“魔嘴”。

不過家長要注意的是,3歲前的孩子,喜歡用嘴探索世界,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現。但如果已經超過3歲,孩子還在不停地啃咬,就有可能是“口欲期停滯”。

01.為什麼會有“口欲期停滯”?

這種行為的出現與孩子的年齡、性格、環境和生理因素都有關係。

有些孩子可能是因為缺少某種微量元素,例如缺鐵、缺鋅,這時可能就會出現神經緊張和肌肉緊張的情況,加重啃咬行為。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而且現在的孩子食物比較豐富,很少會出現缺少微量元素的情況。

大多數的這種情況則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係,例如孩子在學校或家庭遇到挫折、壓力和感到不安全感時,可能會用啃咬行為來緩解內心的緊張和不安。

某醫院曾經對4所小學的732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45.08%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性行為”。其中,啃指甲的發生率最高,佔29.64%,習慣性抽動佔16.93%,吃手指佔8.88%,習慣性擦腿佔1.64%。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Dr.Lori Woodring指出,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跟固定的東西有關聯。當孩子需要適應變化,就會有新的壓力產生,這些壓力會在情緒上、心理上、生理健康上表現出來,咬東西,就是其中的表現之一。

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咬床頭的孩子,經過媽媽的諮詢詢問,發現是因為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總是憋尿,憋不住了就尿褲子,被老師批評了,因此一上幼兒園心裡就特別緊張導致的。

孩子總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 天天要聞

02.孩子出現這種行為,能不能用厭惡療法來治療?

所謂的厭惡療法,就是在孩子喜歡啃咬的地方,比如說手指、鉛筆頭這些部位塗上苦味劑、手指水、辣椒水、風油精這類東西,孩子咬的時候吃點“苦”,就不敢再咬了。這種做法是完全不建議的。

一是把這些東西塗在孩子的身上,有可能會對肌膚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比如辣椒水,塗在手上會紅腫。

二是會存在誤食的風險,例如很多手指水雖然打着安全、不含毒素的廣告語,但誰也不知道它裡面到底有啥。風油精更是含有薄荷腦樟腦這些,對孩子的大腦會有損傷,完全不能口服。

三是可能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啃咬的更厲害。

孩子總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 天天要聞

03.那到底該怎麼辦?

有位寶媽分享了她的經歷:只要看到孩子啃咬,就拉起來打手,孩子哇哇大哭,說再也不會了。可一不在媽媽的視線里,孩子就會繼續啃咬,眼睛還不停地盯着媽媽離開的地方,防止媽媽回來。

所以,打一頓雖然暫時能有效果,但治標不治本。

孩子總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 天天要聞

那到底該怎麼辦,才能讓孩子改掉啃咬的行為呢?

①提供適當的咀嚼物。

孩子啃咬行為的出現可能是因為缺乏適當的咀嚼物。父母可以給孩子適當添加需要啃咬的食物,如胡蘿蔔、蘋果等,或者購買專門的咀嚼玩具,引導孩子正確的啃咬行為。

②尋找孩子啃咬的原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可以帶孩子去查一下微量元素,如果缺什麼那就積極補充。

如果不是身體問題,那就要積極尋找孩子心理壓力的來源,是因為換了照顧人、生活環境緊張不安,還是被欺負了等等。

找到原因後積極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孩子總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 天天要聞

③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例如在人較多的場合,孩子會緊張,手就會不由自主地放到嘴裡。家長可以抱抱孩子,或者牽着孩子的手,緩解他的緊張情緒。

回到家後,可以適當地表揚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幫孩子樹立信心,這樣慢慢地孩子在公眾場合就會不那麼緊張了。

或者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孩子身上帶一個他最喜歡的東西,告訴孩子大家會一直陪着他,這樣也能減少孩子的不安。

④給孩子創造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穩定對緩解孩子心理壓力和焦慮感有促進作用。父母的關係和諧樂觀,充滿正能量,可以間接地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減少啃咬行為。

家長可以通過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安全感,或者帶孩子多參加一些親子戶外活動放鬆身心。

⑤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的啃咬行為很嚴重,比如有的孩子會把手啃得鮮血淋淋,家長應該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孩子總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 天天要聞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出現一些怪異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們能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耐心地幫助孩子慢慢改正,這些行為都會逐漸消失。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對他們多一些關注。


更多推薦:

[心]哪一瞬間,你突然發現孩子長大了?

​[心]一不順心就哭鬧,娃真不是故意的,而是到了這個關鍵敏感期

​[心]應對孩子發脾氣最好的方法,根本不是吼吼吼,而是說這3句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 天天要聞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文|菁媽很多無知的大人特別喜歡逗孩子!有時候會讓孩子羞愧難當比如讓孩子當面跳舞,孩子不願意就在旁邊說孩子小氣,出不了眾。有時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戶外洗澡,洗完澡沒穿衣服的時候,親戚就逗孩子,這個小雞雞能給我嗎?我用糖跟你換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聞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於悅悅(聲明:作者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故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我叫於悅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一路順利的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 天天要聞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5月24日,小女孩在展示製作好的手工龍舟。 當日,中鐵建工青島上合大廈項目部舉行“童心同行 粽享端午”親子家庭日活動,邀請職工家屬及子女一起包粽子、做龍舟,開展互動趣味遊戲,了解中華傳統習....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1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着...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聞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僅今年5月,山...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 天天要聞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小妹這廂有禮了!?前些天看見小孫子捧着手機不撒手,突然想起我們那個沒手機的童年。那時候的日子啊,像村頭老槐樹上的知了,熱熱鬧鬧地擠滿了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