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第一次被欺凌發生在念小學一年級時,有個高年班的男生,多次趁放學、所有學生齊集操場、老師忙於安排同學上校車時,跑去推撞兒子,有幾次兒子給他推跌地上,幸而沒受傷。
我非常氣憤,想了一夜,希望想出一個和平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法。直接向老師告狀當然是最容易的方法,但對方會被學校記下小過或大過,對他的操行會造成影響,幾歲小孩不免頑劣,罪不致要影響他的學業。此事勾起我念小學時,也曾遭高年班的女生欺淩,母親怎樣保護我,我決定抄襲母親的方法來保護她的外孫。
翌日,我特意提早到學校去接放學,但不現身,躲在一角,看到毛毛頭從樓上的班房走到操場,他不知道我已到了,我看到離他不遠處,有個比他高出一個頭的男生不懷好意地從兒子後邊跑過去,我跟在這男生後面,當他預備出手推毛毛頭時,我搭着他的膊頭,他伸出去的手仍懸在半空,男生回頭望向我,我叫毛毛頭認人,是不是這男生推撞他,毛毛頭認出是他。
“你叫什麼名字?”男生緊閉着嘴。
“你不說沒關係,我帶你去見校長,他應該知道你的名字和念哪一班。”
男生不再爭持,將他的名字和班級告訴我,是個三年級的學生。我將他的名字和班別重複一次,跟他說:“你不要再欺負任何人,我每天都會來躲在不同的角落看着你,如果你再欺負他或其他人,我會帶你去見校長。”
當年母親逮着欺淩我的人,就跟她講了同一番話,數十年後,我竟能用上母親的智慧,自此毛毛頭沒再被欺淩。
在毛毛頭升小二的暑假,我安排他參加一個本地夏令營,早上送他到集合地點,主辦方有旅遊巴士來接載一批孩子到營地去,活動包括游泳、踢球和吃一頓午膳,藉此讓他接觸學校以外的孩子,訓練他的社交技能,怎樣與陌生人相處和習慣群體生活。
夏令營為期兩個星期,第一天回來,他興高采烈地講述午膳膳食怎樣、玩了什麼遊戲,第三天回來,他第一時間要求:我不要再去夏令營了。
我直覺知道有事發生,用閑談方法旁敲側擊,知道真相了。
原來夏令營有個小胖子,趁導師更衣未到泳池前,從後用力將毛毛頭的頭按入水中幾秒才放手,導師來了,小胖便若無其事的走開。連續兩天毛毛頭都遭受小胖子同樣的欺淩,令他憤怒和害怕會被傷害,無助之下唯有拒絕再去,避開小胖子。
很體諒兒子的反應,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身邊沒有成人在,給欺淩了,沒人可以幫他,最容易的解決方法是逃避。
他不去夏令營,我不用管接送,省下不少時間,但問題沒有解決,他日長大了,去上班,遭到欺淩,難道馬上辭職不幹?這樣他會變得懦弱。
真人真事,當醫生的朋友的診所聘有3名女護士,其中一位新入職的20多歲的女護士,剛過試用期,因不滿加薪幅度未如理想,向媽媽訴苦,媽媽翌日就跟女兒上班,當面跟醫生理論,然後代女兒辭職,很難想像她如何能夠獨立起來。
棄用懦弱逃避的方法,另一解決辦法,是再像他念小一時,暗暗跟隨他去夏令營,將小胖子逮個正着,但這難以做到,因夏令營離市區一小時車程, 而且夏令營不準外人進入,或許這是兒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時機。
我提議五個方法給他:“一,等候導師更衣完畢才跟着導師去泳池;二,是嚮導師告發小胖子,讓導師教訓他;三,是避開他,他在東,你在西,不給他機會欺負你;四,是他動手時,你大聲呼救;五,是反抗,讓他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但這方法是五個方法中最不可取的,因為你若還手,就變成互毆,你也會受罰,你自己想想哪個方法適合你。”
如常送他去集合地點乘專巴去夏令營,着他暗示誰是小胖子,小胖子五官和身體都圓嘟嘟的,沒半點霸氣,不會有人相信他表裡不一。
當天兒子從夏令營回來,問他用了哪個方法解決問題,他愉快地回答:“我跟他做了朋友。”
方法很簡單:“我走過去跟他聊天,講大家喜歡的玩具,講自己學校的事,就這樣做了朋友。”沒想到毛毛頭想出了第六個方法。
翌晨,送他去集合地點,小胖子已到了,早已坐上專巴一個窗旁的位子,見到毛毛頭到來,大力的揮手招呼,示意毛毛頭坐他身旁。目送兒子上車,小胖子欣喜地站起來迎接,兩人似有說不完的話題。之後每天從夏令營回來,毛毛頭都歡天喜地,到了最後一天他顯得不舍。
此事,毛毛頭反過來提醒我,溝通可化干戈為玉帛。這份禮物是他送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