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2023年02月08日23:06:13 育兒 6875

近幾天,一則“韓國文化遺產廳已經註銷銀質梨花紋花瓶的文化遺產登記”的消息再次引發熱議,甚至很多韓國網友還留言:很丟人,不過現在取消也是理所當然的,錯的地方還得改正。

韓方此次主動撤銷文化遺產登記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紋花瓶底部刻有“小林純銀”四個字,已經被確認為是由日本東京小林鐘錶店設計打造。

正是這場申報文化遺產烏龍事件,也引起了網友對韓國“文化剽竊”黑歷史的群嘲。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銀質梨花紋花瓶”撤銷登記始末

2009年,韓國文化遺產廳申報登記文物“銀質梨花紋花瓶”。

給出的理由是:梨花是朝鮮李氏王朝的王室標誌。“銀質梨花紋花瓶”最初被發現時,韓國政府認定這個瓶子是由1910年前韓國王室的官方工坊製作而成。

奇怪的是,在後來對文物的研究中有人發現,瓶子底部刻有“小林”“純銀”的字樣,一看就是某種標誌。

不過,韓方還是執意為“銀質梨花紋花瓶”進行文化遺產的登記。依據未經證實的消息稱:韓方覺得“小林”的字樣不能代表這個瓶子就不是韓國王室遺物,可能是韓國王室花錢請人為其製造的。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當這件事情鬧大之後,日本方面給出確鑿證據,證實“銀質梨花紋花瓶”是由日本東京著名工藝商店“小林鐘表坊”獨家設計製造。

在鐵一般的證據面前,韓方主動撤銷對“銀質梨花紋花瓶”的文化遺產登記。

按理來說,這的確是韓國文物部門的失誤,沒有弄清楚文物的具體來歷就盲目申報。

可是,鑒於韓方在此前的“黑歷史”,各個國家的網友對其譏諷道:這是韓國人的慣用伎倆;小偷,專偷文化等等不是太好聽的話。

其實,不能怪網友們群情激憤地譏諷韓國,實在是這個國家對傳統文化、文物太過“執著”,逮住有點年代的東西都去申請文化登記,或乾脆申遺。

關於這點,相信我們最有發言權了。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韓國曆年申遺與相關“文化混淆”事件

2005年前後,韓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了一項名為“江陵端午祭”的傳統節日。

亞洲很多國家都過端午節,其淵源與中國都有密切關係。但是,各國過端午的習俗不一樣,江陵端午祭是韓國在1967年之後才得到逐步重視的。

現在的江陵端午祭與中國端午節的最大區別是在節日這幾天,韓國民眾會載歌載舞,舉行各種祭典、假面舞劇;包括農民樂舞比賽、打鞦韆、摔跤、跆拳道比賽、足球賽等1000多個相關文娛節目。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因此,韓國江陵端午祭的確脫胎於中國的端午節,其內容和形式與中國端午節大相徑庭。

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江陵端午祭前後長達三個月,時間不局限於端午節這一天。

中國的端午節於2009年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本質上就與韓國的江陵端午祭產生了區別。

但因為“江陵端午祭”的日期定在了五月初一,導致韓國上下始終不承認這一點事實,反倒打一耙,說中國人眼紅韓國傳統節日能成功申遺,這才是最令中國人氣憤的關鍵點。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此外,1971年,一位名叫安浩相的韓國學者強調孔子有着東夷血統,韓國人是東夷族的後裔。

其他韓國在野史學者還提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觀點,例如:高句麗、百濟、新羅在中國大陸(內陸);漢字起源於古朝鮮發明的篆字。

如果硬要和韓國人掰扯,簡直說上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正因為韓國人特彆強調孔子擁有東夷血統,他們在2006年想為“釋奠大祭”進行申遺。

所謂的“釋奠大祭”,是韓國人通過祭拜包括孔子在內的多個中韓聖賢這一文化活動向聯合國進行申遺,但最終未能成功。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2021年,一則“韓國人又要申遺中國結”的消息遭到全民熱議,連不少權威媒體都轉載這一消息。

事情的起因是在韓國文化遺產廳官方網站介紹中,他們把這種酷似“中國結”的編織工藝品稱之為“繩結”。

在介紹里有這麼一段話:“繩結”的編織和染色方法是從三國時代從中國傳入韓國的。

這麼一看,好像沒什麼特別大的問題。不過,引起爭議的是一張出現在韓國社交媒體上的“繩結”宣傳圖。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韓國官方網站明確表示這種繩結是從中國傳入韓國的,但社交媒體上的這張宣傳圖卻對此隻字不提。

於是許多中國留學生義憤填膺地指出了這張宣傳圖的錯誤,卻反遭韓國網民的“圍攻”。

韓國網友和大學生口口聲聲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分時間和空間共有的,中國人都很小氣,因為東亞歷史存在着文化共享現象。

按照韓國網友的說法,不管是不是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都可以被拿來共享,任由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進行申遺。中國人不同意的話,那就是我們小氣,不懂得文化共享。

這麼一頂大帽子扣過來,簡直讓人無力招架。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在近幾十年里,最令韓國上下心心念念的一個申遺項目,就是“金屬活字印刷”。

稍微有點常識的他讓你應該都會了解,“活字印刷”最早起源於中國北宋。

小學課本上明確寫着:中國北宋年間,一個叫畢昇的發明家發明了泥活字,標誌着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但韓國始終不同意這一說法,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金屬活字印刷術起源於韓國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2009年,中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潘吉星出席由韓國舉辦的東西方印刷史國際會議時,他拿出了溫州博物館館藏的世界上現存最早活字印刷品《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這件作品印刷於1103年,比韓國人提供的證據《南明泉和尚頌證道歌》早136年。

因此,拋開一些未經證實的謠言,咱們更要提防近幾年韓國人刻意混淆中華傳統文化的做法。

如果僅讓他們申請了一些模稜兩可的文化遺產項目,還在能承受的範圍之內。但若是把整個中華文化混同於亞洲文化,甚至與韓國扯上關係,那才是真正的損失。

正如專家所言:韓國土地面積小,文化遺產相對較少,他們不可能去剽竊西方國家傳統文化,算來算去只能緊盯着中國,把中華文化化為己用,當作自己的文化推廣出去。中國文化遺產項目比較多,我們千萬不能按照韓國的節奏走。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現如今,我國每年在文化部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就多達600多個。

截至2014年,中國有30多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居世界之首,這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若一個國家把他國的什麼東西都“據為己有”,這恰恰是對自己民族自卑的表現。

當不成強盜,難道就能當小偷嗎?

在中華文化圈的輻射下,整個亞洲國家,尤其是日本、韓國引以為傲的本國傳統文化,與中華文化都是同根同源。

中國的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和文化資源,自古以來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國人民,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為之驕傲。

韓國申報文化遺產,事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韓國網友:真丟人 - 天天要聞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更好地保護和弘揚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尊心。只有尊重和珍視傳統文化,才能讓華夏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正因為韓方歷年對他國文化(尤其是中國)的“混淆,共享”,才讓此次“銀質梨花紋花瓶”事件引起群嘲。

畢竟,不是你的,怎麼搶都都搶不走!

參考文獻:

[1]戚岩竹,沈家琪.韓國非物質文化申遺熱的冷思考[J].傳承,2014(07):144-145.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14.07.003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