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2022年12月23日20:53:04 育兒 1288

小黃鴨,相信家家都有。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這種玩具一般是給孩子洗澡時,放在水裡玩耍的,聽起來是最乾淨的玩具。


但是你知道它切開,裡面有多臟嗎?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來源:YouTube\環球時報


這烏漆嘛黑的,是不是看着就噁心。


但是再想想,孩子經常拿着小黃鴨啃咬,玩耍,裡面的細菌可能會在無形中進到孩子的嘴裡,恨不得立馬回家去清洗孩子的玩具。


其實不僅是這種經常泡在水裡的小黃鴨,孩子經常玩的其他玩具和日用品,也需要定時清理。


尤其是,孩子玩耍頻率高的和愛用嘴啃咬的!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毫不誇張地說,家裡有個娃,玩具能堆成山。什麼塑料、木質、橡膠、毛絨…材質也是五花八門。


不同材質,要怎麼清潔、消毒?


一張圖告訴你: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了上面這些,可能還有一些玩具沒有提及到。


如果是孩子經常玩,但又不能用水洗的,可以用酒精濕巾擦過,放消毒櫃或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同時要注意,玩具在清洗之後,要完全乾透之後,再拿給孩子玩。(潮濕的玩具更容易滋生細菌!)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那倒也不用。


孩子玩具那麼多,如果每個都要這麼洗,家長就啥也不用幹了,天天在家埋頭洗玩具吧!


玩具多久洗一次,根據孩子的使用頻率來就好。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現在特殊時期,如果帶孩子去戶外、小區公園啥的,拿着玩具出去,回來要像洗手一樣用流動水和香皂洗乾淨,直接酒精濕巾擦拭也可以


不常玩的玩具可以放在密封的儲物盒中存儲,保持清潔。


如果這樣大家還是會覺得麻煩,那也可以: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除了玩具,還有一些寶寶經常啃咬、入嘴的物品,像是奶瓶、牙膠,更得清潔+消毒雙管齊下!


避免病毒和細菌進入到娃的腸道,引起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甚至腸胃炎症。


清潔


第一步:


用完之後,立馬用流動清水沖洗,別讓奶液和食物殘留停留太長時間。


第二步:


餐具可以根據個人習慣用清水洗或奶瓶清洗劑清洗。


奶瓶要把瓶蓋、奶嘴、密封圈小零件拆開,逐一清洗,可以藉助小毛刷、棉棒等工具清潔細小的縫隙


第三步:


洗好的餐具和奶瓶,放在通風良好處的瀝水架上晾乾,完全乾透再放進櫥櫃內。


消毒


消毒主要有3種形式,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即可。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煮沸消毒:


1、把清洗乾淨的奶瓶(小零件要拆開)、餐具,放入鍋里,加熱煮沸。


注意要與冷水一起入鍋,並且水要沒過餐具或奶瓶,水燒開後保持煮沸狀態5-10分鐘


2、用夾子把餐具或奶瓶夾出來,放在乾淨的紙巾上或通風良好的瀝干架上,晾乾就行。


3、煮沸消毒方便常用,適用於耐高溫的餐具和奶瓶,包括餐具或奶瓶中的零部件。


✔蒸汽消毒


奶瓶消毒鍋:


第一步:按照產品說明書加水;

第二步:把清洗乾淨的奶瓶零件放進去,蓋上蓋子,開電源;

第三步:等待10分鐘,完成。


微波爐消毒:


我把孩子的玩具切開後,差點吐出來,天天用水洗,竟然這麼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紫外線消毒


直接按照說明書,以此放入消毒即可。


但要注意奶瓶、餐具的擺放位置,保證紫外線直接照射到需要消毒的表面,如果被遮擋,就無法起到消毒的作用。


Ps.對於奶瓶建議需要消毒的孩子的奶瓶選擇玻璃和硅膠材質的,可以採用水煮消毒、化學消毒、蒸汽和微波爐蒸汽消毒,不推薦用紫外線消毒。


消毒好的餐具不需要再用清水沖洗,直接收好備用即可。


孩子的餐具、玩具雖然不起眼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家長們一定要認真仔細做到位哦。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墳的風水與家族興衰常被賦予神秘聯繫,民間流傳的“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便是典型例子。這句俗語表面指墳墓土壤顏色與財運的關聯,實則暗含古人自然觀察、五行學說與倫理觀念的多重交織。要探究其真實含義,需從民俗學、地理學及歷史背景等多維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 天天要聞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緒,宛如手中可調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緩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張等待繪製的畫卷,色彩與構圖皆由你決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劇情走向全憑你掌控。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人生猶如一場漫長且充滿未知的旅程,每個人都會在這條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難題。有些困境看似能繞開,實則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這七難,無論身份高低、財富多寡,終將一一面對。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聞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備受關注的天水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有了最新調查進展。據通報,事件起因是園方在部分面點製作過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而據警方介紹,如此荒誕之舉,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進一步擴大生源,增加收益”。鉛是公共健康領域最受關注的有毒化
45歲老師帶71歲失智的母親上班,卻被家長圍堵“討說法”! - 天天要聞

45歲老師帶71歲失智的母親上班,卻被家長圍堵“討說法”!

45歲男老師帶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母親上班,還安排母親在學校幹活,誰料,學生家長知道後竟圍堵學校“討說法”。男老師叫孫元金,出生在普通家庭,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照顧他,生活艱難,但是母親卻拉着他說:“兒子,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