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穀媽~
我和寶爸在接布妞放學這事上,很是積極。雖說不是第一個去的,但每次都還算早。
有時候我姐就會說,你要是工作忙,就晚點去,把孩子交給老師就好了。
我搖搖頭,說再忙,也不能讓布妞等太久。
而且作為幼兒園家長,老師也總是叮囑我們:放學的時候,盡量按時來接孩子,不要太晚,更不要等到別的孩子都走了,你還沒來。
為什麼說,家長接孩子放學,一定要早點去呢?
一:愛?還是不愛?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指出,當孩子有了情感理解力之後,如果父母很晚接他,他就會認為,這是“愛或不愛”的問題。
因為孩子在社交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他會把委屈、緊張和無助這些情緒,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只有在放學看到家人那一刻,才能安全地釋放出來。
但如果他看到身邊的同學一個個被接走,他趴在窗台上等啊等,可望穿秋水你還不來,他的期待就會一點點落空,希望逐漸變成了失望。
他不會把這件事解釋為“媽媽有事來晚了”,而是會覺得:“媽媽是不是不愛我?”
一旦孩子思考“父母愛他或不愛他”的問題,他就容易把這件事放心裡,而這一放,就有了心事。
很多父母說,孩子長大後不黏我,不跟我親。
這很可能是,孩子在依戀你的時期,你沒有給他足夠多的依戀,讓他從小就有了“愛或不愛他”的心事。
畢竟,就算是大人,我們若去到哪裡,知道事情結束後會有人來接,我們一整天的狀態都是開心而充滿期待的。
因為,一個願意風雨無阻早早來接我們的人,他帶給我們的,是滿滿的愛意。
孩子也是一樣,我們接送他的這一行為,其實就是一種愛的語言。
如果孩子在與我們相處中,他感受到的是安全、依戀和愛。那這些溫暖的情感,就成了他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等上了小學,他就開始使用這筆財富,用這些溫暖的性格底色,去和同學老師相處。
但當孩子的情感世界是緊張、疏離和冷漠的,那孩子就難以解決複雜的人際關係。他長大後,很容易變得卑微而討好。
所以說,在幼兒園階段,“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每天很晚接他放學就行了。
二:實在晚到,請做好這些
當然,我們也不必每次都第一個到。
曾有研究表明,經常被第一個接走的孩子,容易產生虛榮心。等哪天你不是第一個去接他了,他就會因落差大而難以接受。
所以說,我們只要按時去,稍微早一點接孩子,就可以了,不必刻意做到第一個接。
但如果我們實在因為工作忙,沒法按時早點去咋辦?
①事先和孩子說清楚
如果自己沒法去接孩子,可以拜託家裡老人幫忙接送。如果是自己接送,又因為工作耽誤了,就提前和孩子說清楚。
跟孩子說事情的時候,越具體越好。
因為你若只告訴他“媽媽有事”,他可能會想,你是不是撒謊?是不是忽悠我?是不是不愛我?
但如果告訴孩子,這次我的事情比較多,要開一個會議、打3個電話、回復4個郵件,等做完這些,就可以去接你了。
那孩子就心裡有數了,他在等你的時候,不會是空等,而是有一定的預期,自己預算你正在開會還是打電話。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問一問孩子,等媽媽的時候,你能做些什麼事打發無聊的時光呢?
孩子可能會說,坐教室里看書、畫畫,去玩滑滑梯等。
有這樣一個事先說明,孩子就能理解你的遲到,並且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題。他不會因為毫無準備,而自己亂猜亂想。
②平時多溝通
平時在和孩子聊天時,我們也可以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如果哪天爸爸媽媽沒及時來接你,一定是因為非常非常急的事耽誤了,並不是故意遲到的。
有這樣一個“預防”,能培養娃的安全感,孩子也就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至於太焦慮。
我們也要及時給老師打電話,告知情況,或者在電話里跟孩子說明原由,讓孩子耐心等一等。
③事後彌補
我們除了提前預防,還要做的一個重要步驟是:事後彌補。
有一次我也是去晚了,見到布妞那一刻,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並且緊緊地摟住她說:“媽媽見到你好開心啊,剛因為事情耽誤了,但我好想你啊,見到你真是太好啦!”
有這樣一個安撫,孩子就能明白,媽媽晚接他不是故意忽視或不愛她,而是因為真的有事。
同時,媽媽的擁抱和言語也讓孩子放下心來:“媽媽很愛我!”
接孩子放學,看似只是件小事,但在孩子那裡,卻是關乎“愛不愛我”的大事。
就像我小時候和爸爸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如今回憶起來,卻都是他曾在大雨天接我放學的片段。
孩子真正依戀父母的,只有短短數年。等他上了小學,甚至初中,你會發現,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等孩子一朝長大,他便不會再粘着你的手不放,也不會再鑽進你懷裡使勁撒嬌,更不會在上學後還哭喊着“要媽媽”。
在孩子最依賴你的時候,請不要缺席,也不要遲到。因為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就真的再也找不回來了呀!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專註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鬆養育,喜歡就關注吧~
更多精彩推薦:
退休老教授每天帶娃玩,媽媽不滿,娃上學後的超強專註力讓人嘆服
2歲寶寶語言大爆發,得益於媽媽堅持做3件事,方法值得父母借鑒
北大博士媽媽,帶2歲女兒玩出超強專註力,分享3點心得引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