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很努力去得到你認為最好的東西,可最後當你看到最好的東西時,卻無法享用”。梅子的朋友說。
當聽到朋友給自己說了這句話的時候,38歲的梅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緊緊按住胸口,終於抑制不住,嚎啕大哭起來,她說:
“你這句話戳到了我的內心,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的感受,我總是很努力很努力,但卻在最後一步的時候放棄了,我為了工作,為了家庭,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努力了那麼久,做了那麼多事,終於還是放棄了”。
“你知道嗎,這句話,就是我要的答案。從前我一直迷茫着,焦慮着,我賺了錢,不能讓自己高興,我努力工作,卻不能獲得我想要的位置,公司領導不理解我,家人也不理解我,都要習慣這樣了”。
梅子不去刻意壓制內心的情緒,也不去刻意放鬆,就讓所有的情緒隨着淚水自然而然地湧出來。
梅子憤恨又委屈,不知道哭了多久。
在此之前,梅子從未得到過誰的允許,去哭,去軟弱,去妥協,去釋懷。現在,她終於可以這樣自由地釋放一回了。
梅子喜歡喝粥。但她有一個奇怪的習慣,每次喝粥都會剩下一口。當她剩下最後一口的時候,總習慣給老公吃。她不吃這最後一口,還可以去吃別的東西。如果勉強吃下去,就會感到胃脹難受。
她想起小時候,媽媽說過“好吃的東西要放在最後吃,不喜歡吃的、不好吃的要先吃掉,這樣最後就能吃到好吃的東西了。”
她聽媽媽的話,她拚命吃,拚命吃,吃到最後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時,卻怎麼也吃不下了。
努力地吃到最後,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卻已經筋疲力盡,無法享用。這剩下的最後一口飯,成了梅子與幸福之間的距離。
做為一個快40的已婚女,梅子剛經歷了公司中層管理崗的競聘,兩次都失敗了。雖然整日忙於工作,承受巨大的壓力,每項工作都做到最好,但事業發展終究還是遇到了瓶頸。她對職場有些心灰意冷。
工作不順也罷,說說家庭吧,卻是一地雞毛。
孩子心理出現問題,任憑梅子再苦口婆心的教導,成績總提不上去。
由於平日都奔忙於各自的工作,跟老公是聚少離多,平時遇到個事,彼此總是無法溝通。
梅子很愛媽媽,從小到大,她都覺得自己是媽媽可以在外面炫耀的孩子。小時候是品學兼優,現在是職場上的佼佼者。而今,兩次競聘失敗,梅子認為自己糟透了,她甚至不敢回去看看媽媽。
梅子真希望自己可以看清幸福的路。
朋友這一句話,終於破解了梅子幸福的密碼。
後來,梅子時常跟自己和解:原來我是可以這樣的,原來我並不需要去那樣做。
梅子和老公真誠溝通,看到了老公對自己的情感和付出,她明確地感知到自己對老公的需要,並向他表達自己的需要。她不再覺得老公離自己“很遠”。他們的關係變得更親密了。
工作中,當她感受到不公平時,她不再像以往那樣默默承受,而是堅定地表達自己的質疑和拒絕。
在和媽媽的關係中,她變得更加主動去表達。一直以來,因為她不想讓媽媽失望,她總是逼着自己去消化媽媽塞給自己的一切,這讓她感受到難以抗拒的壓力。這種被強迫接納的感受她再清楚不過了。
梅子不再被迫接納媽媽對她所有的“愛”,不再全盤接受媽媽的所有要求,而是主動和媽媽進行溝通,讓媽媽更懂她。
後來媽媽向她道歉了。那是媽媽第一次跟梅子道歉。
梅子再一次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