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曉玲發信息說:真糟糕,昨晚又夢到了過去的一些事情,夢境中最記憶深刻的就是我媽又在發脾氣,心累。
我與曉玲認識20幾年,她以前很少提起家人,直到前幾年患上了中度抑鬱症,才從她絮絮叨叨的言語中了解了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
曉玲的媽媽不容易,年幼時靠不上父母,婚後又靠不上男人,所以形成了要強的習慣。只要曉玲沒有達到她的要求,就會大發脾氣。除此之外,她總是會回憶自己童年的不幸,並且講給曉玲聽,媽媽的傷心痛苦給曉玲帶來很多無措時刻。
幫助曉玲治療抑鬱症的醫生告訴她:之所以這麼痛苦,最大的根源來源於母親,她的情緒無形中影響着曉玲。只有把自己內心的痛苦告訴媽媽,讓穩定的母愛才能真正的療愈到曉玲。
父母情緒不穩定,是孩子的災難
有人說:媽媽情緒不穩定,是孩子的災難。
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曉玲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她一直在努力調節自己的情緒,並且選擇離母親較遠的地方上學、工作,就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
只是母親自小對她的影響,哪裡會因為距離問題就消除呢?面對情緒不穩定的媽媽,受到傷害的不止曉玲一人,很多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被媽媽的情緒所影響。
我以前見過一個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旁人勸阻的時候,她說:“那麼小的孩子,懂啥呀?能影響啥?”面對這樣的媽,我必須鄭重其事地說:“小孩子是有感知母親情緒能力的。”
一個人從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感知到母親的情緒。可以說母親就是孩子的晴雨表,他們的情緒會隨着母親的喜怒哀樂而變化。
如果母親是開心快樂的,孩子表現出來的也是開心快樂,但如果母親經常傷心難過,情緒暴躁,孩子的性格會變得猶豫,暴躁。
所以,別小看媽媽情緒對孩童的影響。
研究發現,一個孩子長大的性格與處理事情的方式,80%來源於幼年時母親對他的影響。
允許一切發生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段形容母親情緒的描述:母親的情緒就像一條流淌的大河,柔和的時候能夠滋養萬物,讓孩子如青禾般茁壯成長;暴躁的時候可以掀起巨浪,孩子自然也會在浪花中遭受打擊。
作為媽媽,我們無法預測到孩子成長過程中將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也無法預料到未來他們會成為怎樣的人,但成為母親以後,有兩點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1、允許一切發生
其實很多人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所帶來的一些困擾,就像曉玲已經30+卻依然會夢到,自己兒時媽媽發脾氣的場景。但沒有辦法回到過去,解救那個曾經的自己。如今成為母親的她,時常告誡自己不要成為媽媽那樣的人。
我心疼曉玲的經歷,也想要告訴有同樣經歷的女性,要允許一切發生。過去的發生了, 學着接受,只有允許一切發生,才能夠解救那個不開心的自己。也正是有了允許一切發生的能量,才能夠讓心胸變得開闊,才能給孩子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
2、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我之前有給大家分享過曾經看到的一條視頻中的內容,一個才上小學的女孩說:“大家說情緒可以控制,實際上你們說的對,但是不能用控制這個詞,要用轉化。”
的確,仔細想想沒有哪個人能完全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每一次的控制情緒,背後總要有一個發泄口。尤其現在社會的女性,其實很累。要照顧家庭、孩子,還要工作,應酬,把自己武裝的就像一個超人。這樣的高壓之下,難免有壞情緒。
可以理解媽媽們有情緒,但不認同的是把孩子作為情緒的宣洩口。所以,成為媽媽後,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對着沙袋狠狠錘下去,可以在空曠的山頂喊幾聲,可以去陌生的城市旅行……
育兒小貼士:一切轉化情緒的前提是:別當著孩子的面,隨意發泄情緒。
媽媽才是孩子高情商培養基地
一個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就是有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而這個環境中不可缺少的是:情緒穩定的母親。媽媽情緒穩定,孩子可以從小獲得安全感,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情緒穩定,熱情開朗,待人接物方面都讓人舒適。
有人把情緒穩定的孩子稱作是高情商,他們的情商並非遺傳,而是後天環境中有好的“培育基地”,那就是媽媽。
提起高情商的孩子,就不得不提到霍思燕與杜江的兒子:嗯哼。從《爸爸去哪兒》被熟知,再到後來參加其他的綜藝節目,嗯哼都展現出高情商的樣子,收穫了一大批的“媽媽粉”。她們羨慕霍思燕有高情商的兒子,也羨慕霍思燕會教育兒子。
仔細思考,你會發現霍思燕教育出高情商的兒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在孩子面前情緒穩定。當節目中嗯哼哭鬧的時候,霍思燕不會大聲質問,而是耐心地與嗯哼聊天,甚至還會“孩子氣”地與嗯哼對峙。
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一個能夠時刻愛媽媽,為他人着想的嗯哼。其他人誇嗯哼懂事,情商高,其實培育出這樣招人稀罕孩子的,正是他情緒穩定的媽媽。
一個女人情緒失控很容易,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但能夠做到穩定自己的情緒,確實不容易。可成為媽媽以後,保持一個穩定的情緒,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甚至是有責任去做的事情。
如此才能培養出健康,高情商的孩子。現在提倡“雙商”教育,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如果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未來的幸福,媽媽們是有責任的。所以啊,請做一個穩定的媽媽,這是基本,也是你偉大的使命!
凌晨媽媽來叨叨: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希望每一個媽媽都能讀懂這句話,並且讓孩子成為前面一類人,讓孩子用童年,治癒他的一生,回憶起來的媽媽,是一個情緒穩定的好媽媽!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鏈接1:聖誕節每年都有,童年卻只有短短數年,給孩子過聖誕節還有幾年?
相關鏈接2:兒童社交:童年交到這4種朋友的孩子,可成功避開“夥伴危機”
相關鏈接3:你讓孩子的童年“雞飛狗跳”,卻希望他在你的老年“母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