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牢固、特長突出才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最佳方式

2022年10月03日03:35:03 育兒 1123

基礎牢固、特長突出才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最佳方式 - 天天要聞

育鄰夢

網友提問:對孩子的教育,如何處理好全面發展和特長培養的輕重關係?

回復:基礎牢固、特長突出才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最佳方式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人類生命誕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樣完全依賴“自然生態食物鏈”生存,餓了採摘植物果實、渴了喝山泉水、偶爾捕殺其它動物打牙祭、困了找個樹杈或者山洞小憩......人類原始祖先的生活方式與當今許多雜食性野生哺乳動物沒什麼不同。但是,作為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動物,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通過歸納總結、抽象發散形成複雜文字智慧的社群性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等都屬於人類主動勞動創造改良生活環境的基本方式。

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征、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着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回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白話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也就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基礎牢固、特長突出才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最佳方式 - 天天要聞

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個人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才是最重要的、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現有人類文明生存經驗證實了一個基本事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即使同卵雙胞胎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成長差異,那些在特定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必定捨棄了許多。

小學生課文《小貓釣魚》

貓媽媽帶着小貓在河邊釣魚。

一隻蜻蜓飛來了,小貓看見了,就去捉蜻蜓。蜻蜓飛走了,小貓空着手回到河邊,看見媽媽釣着了一條大魚。

一隻蝴蝶飛來了,小貓看見了,又去捉蝴蝶。蝴蝶飛走了,小貓還是空着手回到河邊,看見媽媽又釣着了一條大魚。

小貓說:“真氣人!我怎麼一條小魚也釣不着?”

貓媽媽看了看小貓說:“釣魚就釣魚,不要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三心二意,怎麼能釣到魚呢?”

《小貓釣魚》告訴我們: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而不能一心二用、三心二意。當然,正如課文中的小貓捉蜻蜓+捉蝴蝶時必須捨棄釣魚、專心釣魚時必須對蜻蜓+蝴蝶視而不見,某個孩子想要在人類智慧學識彙集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海神針”就必然要做取捨。

《增廣賢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類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在哪裡收穫果實。然而,時間對所有自然生命都一視同仁,不會剋扣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也不會刻意寬恕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因此,人們選擇農耕就要捨棄狩獵、選擇採礦-加工-製作生產勞動也生活輔助用具就要捨棄畜牧、選擇衛國戍邊就要捨棄與家人長相廝守、選擇做醫生就要捨棄經商賺大錢、選擇忠誠為人民服務就要捨棄徇私枉法......

捨得,指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須捨棄即願意付出,不吝惜。《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個人緝訪得賊人真信,來報你時,你還捨得二十兩銀子么?”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捨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是擁有超越境界來對已得和可得的東西進行決斷的情懷和智慧。也是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

俗話說:“捨不得孩(通鞋)子套不着狼。”春天播下種子、精細田間管理,秋天才能收穫糧食;今天種下樹苗、精心修剪枝葉,若干年後才能收穫木材。同理,作為後“信息爆炸”時代的原住民,每個孩子都必須先為自己選擇一個待學方向,之後刻苦鑽研方才有可能在某個特定方向脫穎而出,比如各個奧運冠軍、鋼琴領域的郎朗、檯球領域的丁俊暉......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今天,學校教育統一的教學大綱&教材、以統一的標準遴選老師&組織升學生源選拔,按照學校教學要求就能引導孩子們實現全面發展。但是,人類社會生產勞動分工協作的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以自己最優秀的那個點接入社會才能獲得最大群體價值認同。因此,基礎牢固、特長突出才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最佳方式

基礎牢固、特長突出才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最佳方式 - 天天要聞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需要來自家庭的無私陪伴、需要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諄諄教導。育鄰人:探索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以期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建成社區鄰里相幫的教育服務生態圈。

基礎牢固、特長突出才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最佳方式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