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幾乎一夜之間,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掛滿了紅旗,隨處可見它們颯爽的身姿。帶孩子逛街玩,大寶問:“媽媽,快來看,街上都是五星紅旗,為什麼每家店門口都掛得有啊?”
“因為在祖國生日期間,張掛五星紅旗是愛國的表現呀。大家都在用同一個行動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聽到孩子這麼問,我想了想說。
感覺自己回答得有點蒼白,回家我又查閱了一些資料,原來《國旗法》有相關明文規定:在國慶節、國際勞動節、元旦、春節和國家憲法日等重要節日、紀念日,企業事業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居民院(樓、小區)有條件的應當升掛國旗。
在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大型展覽會,可以升掛國旗。
科普了一些歷史知識,我給孩子講述了3個有關國旗國慶的故事,有些是切身體會過的,有些是沒有經歷過的,但是內心流動的情感都是一樣的。
第一個故事:新中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孩子,這個故事有點遙遠,甚至媽媽的媽媽也沒有有幸目睹,但是卻真真實實是國慶的由來。
在一些影片和資料中,描繪過這樣的場景:
1949年10月1日,天很藍,秋高氣爽,伴隨着高昂激亢的《義勇軍進行曲》和54門禮炮齊鳴28響,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按動電鈕,天安門廣場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向世界宣告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
《我和我的祖國》中第一個故事《前夜》就講述了開國大典前夜曲折升旗的故事。
由黃渤飾演的電動旗杆的設計安裝者林治遠和工友們懷着匠人之心,多次實驗模擬自動升起場景,終於克服困難,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五星紅旗伴隨着國歌冉冉升起,撞針穩穩頂在金屬球上。人們歡呼雀躍,林治遠流下了熱淚。
目前,跨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連同旗杆、自動升降裝置都已珍藏我國國家博物館,有空我們要去看一看的。
第二個故事:香港回歸祖國時刻
記得1997年6月30日那天,我和姥姥姥爺早早吃過晚飯,圍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着“央媽”的現場直播——香港回歸特別報道。
因為7月1日零點起,中國政府就要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了, 歷經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大家在守候的時候,電視機里不斷播放着香港的變化,和遊子們渴望歸來的激動心情。
7月1日零點整,隨着雄壯的國歌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場沸騰了,很多人眼睛裡都噙滿了激動的淚花,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第三個故事:國慶70年大閱兵
孩子,第三個故事,這個不說你也知道。2019年,在祖國70周年的那年國慶節,媽媽和你一起觀看了閱兵典禮。
那一天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盛況可謂驚為天人。媽媽和你一早守在電視機旁,和14億國人一起觀看這場盛大典禮。
記得在分列式閱兵時,地面上數千米解放軍叔叔組成的不同的方隊依次走過天安門廣場,天空中各種裝備和戰鬥機劃破長空,面對這樣的陣勢,你不停的驚呼讚歎:“太帥了,太酷了。”
媽媽也是看得熱血沸騰,在看到主席和軍隊互相致敬,萬人齊呼:為人們服務。媽媽那一刻感到很榮幸,能夠生在中國。
就像很多網友發朋友圈的那句觀後感:此生無悔入華夏,千古高風說到今。
孩子,你不知道的是,大閱兵後面的一輛空車,看哭了億萬中國人民。
標記着1949年號的閱兵車,它是一輛空車嗎?不,它承載的是先烈們、革命家們、開國元老們的偉大英靈。
很多網友都發圈致敬:這盛世,如你所願!
給孩子的寄語
孩子,給你講述這三個故事,它只是我們新中國歷史長河中湧現的“小浪花”、珍貴時刻。
這樣的時刻還有很多,比如:2001年我們正式加入世貿組織、2003年我國首次實現中國載人航天、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以及我國運動健兒們站在世界領獎舞台上……
每每此時,五星紅旗都會伴隨着熟悉的國歌旋律冉冉升起。
講到這裡,我也不禁思考一個問題:國旗升起的是什麼,僅僅是一塊紅布嗎?不!它升起的是榮譽和身份的象徵,這裡面飽含着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仰望紅旗升起的時候,我們內心總涌動着情愫,眼睛不禁濕潤。這讓我想起艾青的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有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國慶節,不止是一個長假休閒遊玩的日子。孩子,永遠不要忘記”今日的歲月靜好、太平盛世,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要常懷感恩之心,向前人致敬。
同時,作為一名小學生,國家給予你們青少年以厚望,少年強則國強,要從小立志、謹記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以實際行動去報效祖國,回饋祖國的厚愛,維護祖國的安靜與祥和。
今日話題:這個國慶你給孩子做愛國主義教育了嗎?歡迎留言互動交流。
豆芽媽媽,一位職場二胎寶媽,上海大學在讀MBA,心理諮詢師,專註兒童心理與成長。
喜歡我的內容,關注我,持續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類乾貨知識和育兒故事。
育兒路上,一起走、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