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可貴的是什麼?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來,孩子如果能保有好奇心的同時,保持可貴的童心和探索精神,是我最希望的。
所以,雖然我家娃是一個5歲的科普直男,但是我一直希望他閱讀的科普童書,都是那種有科普性同時又具備童心和趣味性的書。
這套新東方童書出品的《啟明星科學館》做到了。這套從韓國引進的童書,用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串聯起科普知識,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中養成探索的意識。
整個科普讀物分為上下兩輯,總共有37冊。他從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物質、科學等多個角度給孩子們講解了植物、動物、環境、地球宇宙、人體、生物、能量等各方面的知識。
我兒子最喜歡這套《啟明星科學館》,是關於它講述人體的內容部分。
要知道,像我兒子這樣5歲的讀大班的孩子,這幾年體驗了太多的居家、排隊、疫苗,關於人體的知識空前豐富。這種“豐富”更激發了他們對於人體的好奇心。
比如,我兒子就有無窮無盡的問題:
我們是怎麼樣品嘗到味道的?
細胞里到底是什麼樣子?
人體是怎樣對抗細菌的?
這套《啟明星科普館》這方面就做得極好。它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讓孩子們了解很多很多的人體知識。
而且,不僅每個分冊有故事,後面還有專門的啟明星科學課堂和我想知道更多兩個欄目來進行知識回顧和拓展講解;而且各個分冊中的知識也能夠相互的重複,便於孩子們理解和記憶。
比如,其中的《我們的大腦指揮官》提到了人體的大腦,不僅用圖畫方式向孩子們展示了大腦的結構,而且告訴了孩子們大腦不同結構所對應的不同的功能。
我兒子看了這冊書,很輕鬆的就理解了左腦控制右邊的身體,右腦控制左邊的身體。
關於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內容也很有趣。我兒子讀了以後,和我有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你說過blabla~
我怎麼不記得我說過。
那是因為你是短期記憶,你只記住了18秒。我一直記一直記,就變成了長期記憶,就記住了。
又比如,講解人體消化系統的《食物的旅行》分冊,不僅模擬人體用豎著的圖畫方式,向孩子們講解了整個食物的消化過程,還有一個關於“舌頭地圖”的澄清。
過去,人們一度認為我們舌頭的不同部位對應着不同的味道,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
畫風雖然略有點“特別”。但親測孩子接受度很高。而且他對消化系統中的那些精靈們的各種工作很感興趣,也無意識中掌握了許多相關的知識。
關於舌頭地圖的知識,兒子讀了《奇妙的五感》,驚奇的發現其他分冊中也提到了這個知識點。兒子一口可以說出來這是錯誤的觀點。
繪本最後的“啟明星科學講堂”部分。也非常精彩,用對比、填空的方式讓孩子們開動腦筋,回顧相關的知識。如果孩子們學有餘力,還可以看後面的“我想知道更多”欄目進行拓展學習。
而且這套書不僅僅是一套科普書,同時也有助於讓孩子們了解一些好的習慣為什麼“好”。
比如在提到細菌和病毒的時候,就提到細菌和病毒也有細胞質,它們的細胞質可以被肥皂溶液。小朋友們由此就可以知道,看似比較經常甚至步驟比較“麻煩”的洗手原來有那麼大的用處。
又比如,小朋友們可能好害怕打疫苗。但是,當他們理解了抗體、抗原這些複雜的原理,他們對於一名也許就不那麼抗拒,反而很驕傲自己比同齡的小朋友知道更多這方面的原理。
其他的內容也非常的精彩。
不同的繪本有不同的繪畫風格和演繹方式。比如,《食物的旅行》分冊的人物看起來醜醜的,但卻採用了和食物消化過程類似的豎式圖畫排版方式。
而《池塘生物真聰明》故事中,小男孩和爸爸一起回到自己的家鄉,去池塘邊觀察生物,整個繪畫風格很有田園色彩。
《哇,是恐龍耶》則是濃郁的科學探索風格。其中,關於恐龍的腳印,可以讓我們判斷可能是群居動物還是獨居動物,是在奔跑還是在走路?關於恐龍的大便,可以讓我們了解他是草食還是食肉性動物。
這些有意思的內容,不僅我兒子很感興趣,連我這個來自恐龍之鄉的老母親都倍感新鮮。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這些非常精彩的科普讀物,讓孩子們既能了解知識又覺得有趣,更想探索更多。
而作為老母親的我,看起來唯一的不滿意就是自己賺的太少。
不過,買書,似乎是最合算的教育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