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說:人的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表現。之前不太理解這句話,會反問:明知道憤怒傷身,若是沒有那些惹自己憤怒的人和事,何以會憤怒?
慢慢地,發現自己能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
一個孩子發怒,一定是遇到了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父母沒有滿足他看動畫片,他想要的玩具沒有到手,一道數學題無法作答,一長篇文言文需要背誦……
總之,當一個孩子發怒的時候,往背後去看他發怒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夠。
看不了動畫片、得不到新玩具,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話語權,也沒有足夠的理由和表達能力。
儘管動畫片和新玩具或許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比較負面,但或許在孩子提出來的當下,他是有迫切需求和充分理由的。
但無論他心裡覺得多麼委屈,因為他是孩子,他面對的是成人,他提的要求是成人世界裡公認“不妥的”,所以便無法實現願望。
成人是孩子無法抗衡的權威,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是一個十足的弱者,他沒有任何能力去挑戰成人,心裡卻又實實在在覺得委屈,所以只有發怒!
同樣的道理,當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發怒!解不出來的數學題,看着都頭痛的文言文,永遠背不完的英語單詞……
孩孑往往會拿着書本猛摔,或者對着一道數學題低吼!對於想學卻學不好的孩子來說,那些解決不了的文山題海,就是一個個把他打倒的敵人,他太弱而敵人太強,他沒有能力和敵人作戰,心中的鬱悶只有靠憤怒去發泄。
同樣一個孩子,當他在解決那些他會做的題目時,他是不會憤怒的,因為那些作業只是他需要去完成的任務,只要花時間就可以做完,哪怕心裡覺得作業太多沒有時間玩而心裡煩躁,但也只是會抱怨而不會憤怒。
能讓他真正憤怒的學業,一定是他當下能力範圍內解決不了的東西。
成年人之所以憤怒,更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表現!無論是因為工作薪水、人際關係還是身體健康的原因,真正讓一個成年人發怒的事情,都是他解決不了的事情。
同一個項目組的同事,別人加薪我加班的情況,現實中頻頻會出現。加班的那個人若是被蒙在鼓裡也就算了,如果不幸知道了真相,十個人有九個人會發怒。
發怒的原因無非是兩點:一是覺得領導不公平,憑什麼一樣做事兩樣對待?
二是認為自已無能,若是自己能搞定項目或者搞定領導,也不至於落到這個下場。
這兩種原因無論是哪一種,深層次里都是因為“自己無能”。
領導不公平嗎?領導要的是結果,如果一個人能為領導帶來肉眼所見的好處,領導當然要優待他。不能為領導帶來好處,就算天天加班也不會讓他為你加薪。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公司面對一個問題久久解決不了,老闆從別處挖了一個人才,三天內就完美解決掉了。
老闆高薪留住了那個人才,不僅給他單獨一個辦公室,還允許他不修邊幅去上班,允許他遲到早退,允許他在工作時間抽煙打遊戲。
公司的元老覺得不公平,跑去找老闆理論,老闆一句“你有他那樣的本事我也給你同樣的待遇”,成功讓元老氣憤得直想辭職。
這個社會是個憑資歷的社會,也是個看臉看關係的社會,更是個看能力的社會。就算你有資歷、有長相有關係,但遇到能力不及的時候,一樣會憤怒!
每一個憤怒的人,幾乎都認定:是他們把我逼到這份上的,若不是他們
怎樣怎樣,我又怎會如此生氣?!
人才也不是天才,不可能樣樣都精通,“有能力”其實也不需要像孫悟空那樣會七十二般武藝,只需要在某些方面精通就行,或者只需要在一個方面成為專家就行。
一個在某方面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輕易憤怒發脾氣的,因為他有自己的“能力”傍身,哪怕遇到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物,他也能放低身段去討教,因為有底氣的請教,反而是一種謙恭。
憤怒是無用的表現,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宣洩。與其讓生活逼着自己發怒,還不如沉下心來,認真學一樣能傍身的能力,讓自己可以在往後餘生,不至於被人、被事逼到牆角,用自己真正擁有的能力去永久遠離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