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某“XX榮耀”手機遊戲算是特別火爆了,小到6、7歲的兒童,大到60、70歲的老人,一玩就上癮,壓根停不下來。我侄子就是,今年讀3年級,每天一放學,“三下五除二”寫完作業,就吵着讓媽媽把手機給他玩。
有時候媽媽不準玩,他就偷偷去找奶奶。讓奶奶眨眨眼、轉轉頭,就可開啟超長續航模式。真別說,侄子年紀小,玩起遊戲來天賦的確高,我老公也是個遊戲迷,和侄子打了幾把後,直誇“遊戲苗子,這水平打專業比賽都不為過”。
孩子打遊戲自然是開心,然而家長們怨聲載道,一打起遊戲來,完全不知道冷熱饑飽。如果你不控制,他能玩一天不覺得類。有時候打輸了還發火、脾氣越玩越大,完全無心學習。去年開學前,侄子來我家玩了一個月,侄子對遊戲的着迷程度,我頓時理解了家長們對這款遊戲的恐慌。
我也有兒子,我害怕將來的孩子也跟侄子一樣,於是,我提出“侄子來教我打遊戲,我和你一起戰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正玩了這遊戲才發現,誘惑真的太大了,完全讓人沒辦法拒絕。
在陪侄子玩遊戲的一年裡,不曾想我也能沉入其中,有段時間不打遊戲就難受;好在那段時間過後我走出來了。在經過一系列分析、嘗試、思索過後,我成功把侄子的遊戲的着迷引到了學習上,雖然遊戲照樣打,不過成績穩步上升,玩的同時也會好好學習。
我是怎麼做的呢?今天就來把這個經驗分享出來。教你如何用遊戲化思維,讓孩子學習“成癮”。
希望孩子不要沉迷遊戲,首先你得知道為什麼遊戲那麼吸引孩子?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家長對遊戲的恐慌一直都有,只是近幾年更為猛烈。防沉迷就是兩代人的鬥爭豬蹄,一方是被遊戲吸引的孩子,另一方是努力想把孩子從遊戲拉回現實的父母。遊戲它的着迷之處在哪?
我有個同學在遊戲公司工作,他也是目前這款最火的遊戲設計者之一。他告訴我一個關於遊戲最核心的秘密:但凡能讓你着迷、沉浸其中,並願意花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在上面的,說明這個遊戲的設計者把人性研究得透透的。所以它有幾個特質非常契合人的心理需求:
積分等級制:
玩過遊戲的都知道,基本所有遊戲都會有個積分等級制;比如你殺了怪,會有經驗值,多殺幾個等級就會增加。人性的特點裡,對這種“不斷得到”的青睞,就會欲罷不能地繼續玩下去。就像“XX榮耀”裡面,等級越高、經驗越多、可玩的英雄越多、符文越好,在戰鬥裡面更有勝率。
任務拆解:
遊戲會讓人一步步、天天花時間在上面的原因在於,他的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永遠是從小任務、小難度開始,基本只要你玩了,就能立即獲得成功、進階的成就感。
勝負欲:
當你因為某個失誤或裝備不好,被對方打敗了,會立刻調動你的勝負欲,給你極大的刺激感。讓你想要更努力練習或是充錢買更好的裝備打敗對方,這種感覺就像“身處武林,憑武藝就能摘得武林盟主,受他人敬仰、尊重”。而且遊戲之所以可愛,是因為輸了沒關係,還可以重來。
遊戲及時反饋效果好:遊戲的反饋會比現實中的反饋來得更及時,不管是聲音效果、裝備獲取等都專門設計過,目的就是通過及時且炫目的反饋效果,刺激玩家得到多巴胺。
借用遊戲化思維,如何讓孩子從沉迷遊戲轉變到愛上學習?
現在的孩子愛玩、以前的孩子其實也愛玩,只不過現在的孩子需要面對的誘惑更多,所以更容易沉迷其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孩子無法杜絕遊戲的影響,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借用遊戲化思維,讓孩子自主愛上學習。
利用積分制思維:讓激烈代替懲罰
玩遊戲時,贏了加積分、玩久了也會加分,但永遠不會減分。我們可以把這個特點用到教育孩子中來。模仿加分制思維,今天按時完成作業了加幾分、今天提前預習功課了加幾分、幫忙做家務加幾分,用加分制去肯定孩子的成長,讓激烈代替懲罰,更能激起孩子越做越好的動力。
任務拆解:小任務獲得成就感,完成大目標
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過大的目標,比如“下個月考試你要從倒數第三考進前三”這種不切實際的目標。在孩子眼裡,這樣的目標,不像是期盼,更像是壓力和打擊,反而會大大降低孩子的學習慾望。
借用遊戲思維,進行任務拆解,把大目標分為幾個小目標,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一個個實現,就像通關打怪一樣。這個數學考試只有50分,語文考試60分,英語考試60分,下個月爭取實現數學60分。剛開始不要太難,一步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進入下一關。
勝負欲:破除孩子的完美主義情結
遊戲里又不斷地“試錯資本”,這局輸了、下局再來。但生活中卻很難,一旦失敗了很難再次說服自己站起來,多次失敗後就很可能自暴自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遊戲思維告訴孩子:你是普通人,失敗、輸贏都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也失敗過很多次,這沒關係,就像遊戲一樣,這一局打輸了,咱們再來一局就好!
及時反饋:推動孩子的內驅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你跟孩子說:“快點刷牙,準備上床睡覺”,大多數孩子不是磨磨蹭蹭就是當沒聽見;
但是如果你跟他說:“快點刷牙,待會我們可以在床上看十分鐘動畫片”,孩子動力一下就來了。
及時反饋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努力做了一件事,馬上就能得到正面反饋,於是我就會繼續做下去。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一些及時反饋,來驅動他繼續努力。比如孩子今天從英語APP上學習一節課,就可以領取十分鐘手機自由玩耍時間,是不是很棒的做法呢?
CiCi媽寄語
其實,玩物不見得就喪志,遊戲並不都是讓人上癮、喪失活力的毒品,當遊戲的特質用於正途,就是順應人性的快樂生產力。也許,這種快樂生產力還能讓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變得像遊戲一樣精彩。為什麼不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