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2022年09月29日21:59:26 育兒 1161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 天天要聞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半數以上中小學生網民表示,不希望成年人總是跟他們嘮叨。

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交到了新朋友,開始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同時也渴望更多的自由。

於是他們和爸爸媽媽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不再喜歡粘着媽媽,開始不那麼喜歡之前和媽媽那種甜膩的親密關係,而是渴望新型的親子關係。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 天天要聞

重建親子關係,成為孩子的“成長合伙人”

記得兒子上小學後的那段時間,我送他上學,到學校門口,我還像送他上幼兒園一樣,甜甜的說一句“寶貝,再見”!

他立馬回過頭來告訴我:“媽媽,你不能再叫我寶貝了,我都是小學生了,會被同學笑話的。”

突然我才意識到,孩子長大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喜歡粘着媽媽、離不開媽媽的小豆包了。

“成長合伙人”這個詞是我在《我用閱讀教育孩子》書中看到的,意思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商議並制定學業目標,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家長提供各類支持,包括資源、時間和技術支持。

孩子長了,會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也希望爸爸媽媽不再把自己當小寶寶看,事事命令、事事代辦,而是希望和自己做“合伙人”,平等獨立,可以商量,一起奮鬥。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 天天要聞

成為孩子的“成長合伙人”,管好3件事放手3件事

先來說說,應該管好哪3件事?

首先是閱讀。這是孩子認識世界、觸摸人生的鑰匙,也是能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但需要從小養成。那父母就需要手把手把這把鑰匙交到孩子手裡,並教他學會使用,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其次是運動。運動的好處很多,尤其是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在陽光下奔跑,在戶外揮灑汗水,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都有好處,和同學朋友一起玩,還有助提升合作和團隊意識。

因此,除監督孩子的學習外,也要適當幫孩子安排些戶外運動。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 天天要聞

第三是交友。對孩子來說,朋友也是一筆財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甚至超過父母。

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除了從小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外,也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注意觀察和甄別,並在關鍵時刻給孩子做出提醒。

養育孩子很有學問,小時候側重於養,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則更側重育,幫孩子鍛煉各種生活和學習的能力。

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父母逐漸放手一些事情,就比如想要成為孩子合伙人,這3件事就要學會放手。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 天天要聞

第一是生活細節。

我兒子現在才二年級,生活方面就已經經常自己做主了,穿什麼樣的衣服、選什麼樣的寫字等,小女孩發育的快,可能在幼兒園就已經有這方面的意識了,那我們不妨逐漸放手,讓他自己做主,有意的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第二是陪寫作業。

到底陪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剛和朋友討論過。

我個人覺得在孩子習慣養成的階段,可以適當的盯着點寫,以便糾正些不良的習慣。

但如果習慣已經養成了,孩子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作業,或者孩子要求自己寫作業,那就要學會放手,因為孩子也需要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 天天要聞

第三是興趣愛好。

每個孩子的喜好都不一樣,但只要是合理的、健康的,就應該給孩子一份自由。

比如你特別想讓孩子學鋼琴,但孩子只想學架子鼓,那就沒必要非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愛好,可以先報個試聽課,讓他體驗感受一下。

我們作為父母,經常打着“為你好”的名義,各種越界,很少去想這樣的“為你好”是否真的為了孩子好?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伙人” - 天天要聞

你家孩子在上學後,有哪些明顯的變化?也歡迎來分享你的經驗呀!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