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小孩因為2000元跳樓的視頻,痛心,惋惜,養孩子應該這樣

2022年09月28日06:38:04 育兒 1553

剛才看到一個非常讓人痛心的新聞,一個男孩要去外地見女朋友,往父母要2000塊錢沒給,結果男孩 就直接跳樓了,正好被人給拍下來了。很讓人惋惜。


看到一個小孩因為2000元跳樓的視頻,痛心,惋惜,養孩子應該這樣 - 天天要聞


下面評論區也是說啥的都有,在評論區還曝出其他的小孩子跳樓的例子,讓人覺得惋惜的同時,也讓人反思為什麼現在中學生跳樓自殺時間呈上升的趨勢。很多這方面的報道是被封鎖掉的,爆出來的不多,我自己小區也出現過初中生跳樓事件。好像是孩子和父母吵架後,父母出去打麻將了,孩子自己在家跳樓了。

現在很多人都說為什麼條件越來越好了,孩子跳樓的反而多了呢?我也是看過很多很多的育兒書籍的人,但是我不太認可大多數的育兒書籍,尤其是目前國內一些人寫的育兒書籍,西方的很多育兒書籍也不太適合咱們的現代國情。

現在小孩子之所以這麼脆弱就是太過於溺愛,挨揍挨得太少了。很多育兒書籍都是需要正面管教,鼓勵孩子,孩子做對了啥的要正面誇獎啥的。還有一些就是寫陪伴孩子的,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怎樣,網上這類的視頻和書籍一大堆,開頭總是拋問題,最後目的也是為了收費賣課或者賣書。把很多才放父母的人引上了歧途。

我看過得那麼多書籍,在培養孩子這塊成本太高了,完全可以用炫富來形容。還有哪些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例子,周末出去旅遊親近大自然啥的。對於現在大多數的家庭是不具備這個財力和精力的,完全沒有實操價值。

直接說我的觀點吧,反正我看到的錯誤太多了,很不切合實際。也說下富人和條件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培養方面可以實操的方法。

不管是窮人家庭還是富人家庭,在孩子小時候一定要讓他們有足夠的運動,有時間就讓他們出去找小夥伴們去玩去,玩具,零食這些都可以和小朋友們分享,這個小的時候這個階段要做到孩子在大人視野以內,不要低頭玩手機,抬頭孩子沒了。也不用近距離地跟着,但是你要告訴孩子,轉移陣地的時候,比如進樓道或者換遊玩場所的時候,一定要過來報告下,或者喊你。

孩子6歲以後,基本上就可以聽懂大讀書的話了,這個時候就要讓他幹活了,自己的事情盡量的自己做,還要承擔一些家裡的家務。家長可以給與適當的報酬,也可以不給,給孩子灌輸這個家需要家庭成員一起努力奉獻的思想,做到讓這個孩子不自私。

一定不要所有的事情給孩子準備好,一定要讓他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雖然有時候很花時間,但是給孩子點耐心,費事只是因為不熟練,多重複聯繫,孩子速度就會快了。順便灌輸時間的觀念,很多孩子對時間是沒有觀念的,一會,五分鐘,半個小時等等,他沒有時間長短的概念,這個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有了,提前灌輸。

再大一點的話,富人家庭和普通人的家庭在孩子的培養方面就不一樣了。

先說富人的吧,富人的家庭是有財力和精力培養孩子的,雖然也有很多把孩子給培養廢了的,但是成材率比普通家庭要高得多。富人的家庭可以通過一些方法,發掘出孩子的特長和興趣,然後針對這兩個方向或者一個方向培養,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在富人的家庭來說不是問題,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見識,格局,能力。將來有興趣接班就接班,沒興趣接班就做自己喜歡或者擅長做的事情,反正也不用為錢發愁。格局,見識,責任性或者同情心這心善良的品格培養起來,基本上就不會出現輕生的想法也不會危害這個社會,因為看到的都是社會的善,上一輩足夠富有的話,基本上不會接觸到不好的方面,或者所有的事情在家族角度看都是可控的,可以接觸的。

普通的家庭考慮的還是生計問題,為什麼現在普通家庭的孩子成才的概率低一些,歸根結底就是父母太愛孩子了,甚至是溺愛,因為他經歷過苦難,所以不想讓孩子經歷,及時條件一般,也要努力的讓孩子不受委屈,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對的,很有可能就是這樣錯誤的想法毀了孩子。

普通家庭對孩子太好的話,超出了正常普通家庭的水準,孩子不會感覺到超標了,他會覺得他和別的小孩子是一樣的,實際上不知道父母已經是加了槓桿,省吃儉用才能滿足他看似平常的生活水準。

尤其是一些農村搬到城裡的家庭,孩子接觸的東西,這些家長從來沒接觸過就會選擇從眾心理,別人家孩子有的你家孩子也要有,但是這類家長沒有意識到的是別的家長有的你不一定有。

很多城裡的家長小時候就和現在孩子過得生活差不多,稀里糊塗地長大了,家裡給安排個工作,有幾套房子收租,他們是沒有生存壓力的。他們的孩子也不會有。但是從農村通過自己奮鬥到城裡來的不一樣,你啥也沒有,還要求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一樣,但是忽略了自己本身能不能承擔這個“一樣”的能力,很多時候就是供着供着發現跟不上了,孩子也接受不了,你還覺得孩子不理解你起早貪黑的努力工作都是為了他,他為啥是這個樣子。你也可能看到孩子一天天長大,反而不像以前那樣的乖巧,你也會猶豫壓力大,委屈孩子的不理解和孩子爭吵,進一步激化矛盾。你還會在不能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有指責和對孩子不懂事的責備等雙重心理。這個裡面沒有錢是原罪,就是開頭提到的,因為2000元錢跳樓。

既然通過努力進了城,有了房子,有了車但是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話就不要在孩子面前裝,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包括消費。不然早晚有崩盤的時候。和孩子坦白家裡的財政狀況,告訴他哪些可以有,哪些不可以有,哪些是優先有的。對於孩子來說,能吃得上飯,有上學的學費,得體的衣服,不一定是名牌,必須要滿足的是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再有錢的話,允許孩子培養一個自己的興趣,可以有多個,但是只允許在一個裡面投入進去,別的感興趣的自己想辦法。

再一個就是讓孩子學會掙錢,如果父母是做生意的,就讓孩子跟着幫忙,跑前跑後,搬搬弄弄的,不讓讓孩子懶了,對於電子產品啥的,可以有,但是要完成一定的條件,而且使用要有限制等等,這些從小就開始灌輸的話,也不會出現上面說的跳樓的事情。

至於說孩子會不會自卑,這個完全看家長怎麼引導,沒偷沒搶的,自己努力得來的不丟人,從小就給他灌輸需要什麼葯通過努力才能得到的想法,而不是直接給與。即使是有條件的給予也要注重延遲滿足,讓孩子感覺出父母的不容易,這樣才不會提出超出父母能力以外的要求。

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狀況,有正確的金錢觀,責任感。知道他和別的城裡小孩是不一樣的,沒有房子給他收租,老子的錢也不是花不完,是花的小心翼翼地精打細算才不會餓肚子。我覺得這樣灌輸長大的孩子也不會想不開,有想要的自己會努力,想辦法,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不要覺得孩子不能打,該打還是要打,尤其是小時候。三歲以後,男孩十歲之前,女孩六歲之前,犯錯了該揍還是揍,要懂規矩。有時候打是最長記性的方法。別亂打孩子就行,打孩子也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打皮肉。疼就行,別給打傷了 。

體育鍛煉要常抓不放,身體有勁則神壯,神壯能辟邪。疾病是可以影響人的意志的。

不管是富人還是不同人,都儘可能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要不就讓孩子參與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多陪伴,有時候他能看到你在做什麼就足夠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有些往事,憶了又憶,不過是幾片情深緣淺的痕迹 - 天天要聞

有些往事,憶了又憶,不過是幾片情深緣淺的痕迹

那些曾經,就像老電影的片段,在腦海里不斷放映:還記得初次相遇的午後,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你帶着溫暖的笑走進我的世界,那一瞬間,時間都停止了。我們一起漫步在街頭巷尾,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樂,以為這樣的時光會一直延續。
人到五十歲,不管多窮,都要主動給子女3樣東西,這才是遠見 - 天天要聞

人到五十歲,不管多窮,都要主動給子女3樣東西,這才是遠見

人到五十,生命的列車已然駛過了大半個旅程。此時,我們的身體的機能大不如前,生活的重擔卻可能依然沉重。但即便如此,作為父母,我們對子女的愛與責任卻從未有過絲毫削減。這個階段,不管我們的家境有多窘迫,下面這三樣東西一定要主動給予子女。
61萬孕婦、73萬新生兒將受益!廣東這樣守護母嬰健康 - 天天要聞

61萬孕婦、73萬新生兒將受益!廣東這樣守護母嬰健康

4月7日,由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辦的2025年世界衛生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舉行。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保障母嬰健康,呵護祖國未來”。廣東率先行動,將出生缺陷篩查納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計劃覆蓋超過61萬名孕婦和73萬名新生兒。
DNF:真有回歸buff,旭旭寶寶親自確認,回歸一天就畢業,寶哥都懵了 - 天天要聞

DNF:真有回歸buff,旭旭寶寶親自確認,回歸一天就畢業,寶哥都懵了

DNF這遊戲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是進入到了一個歐皇版本了,在這個版本中氪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是比不過歐皇玩家的。畢竟這遊戲目前最強的畢業裝備,太初裝備只有刷深淵才有幾率爆出來,而即使是土豪如旭旭寶寶氪金了這麼多也是還沒有得到太初無影劍的。所以說,這個版本,其實對於平民玩家來說是一個反超土豪大佬的機會,只...
廣州15歲男孩在家做實驗引發爆炸!這些實驗千萬別隨便做 - 天天要聞

廣州15歲男孩在家做實驗引發爆炸!這些實驗千萬別隨便做

4月6日,廣州市荔灣區富力廣場小區傳出爆炸聲,引發廣泛關注。同日,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都市報記者,經初步了解,系一名男孩在家中做實驗引發爆炸。涉事小區現場畫面。圖源:南方都市報“整棟樓震了一下”男孩幸無生命危險當日,該小區有業主討論稱,13時30分許,事發樓棟“整棟樓震了一下”,隨後陸續有消防...
人這一生,做自己就好!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做自己就好!

作家畢淑敏曾說:“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狀態,才能變成一縷柔紗,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
關係再好,都不要向別人透漏自己這3個秘密 - 天天要聞

關係再好,都不要向別人透漏自己這3個秘密

有些話,一旦出口,未必能帶來益處,反而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煩;有些人,即便關係親密,也不能毫無保留,因為人心複雜難測。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必須學會把握分寸,尤其是在言語表達上。切勿輕易將心底的秘密和盤托出,尤其是關於自己的這三個方面,務必守口如瓶。
餘生,不問三事!(精闢) - 天天要聞

餘生,不問三事!(精闢)

人生之路,風雨兼程,每個人都在經歷着各自的苦楚與艱辛,每一步都承載着不為人知的辛酸與不易。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保持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抱怨只會讓心靈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