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習只會“死記硬背”,時間長了怎麼行呢?還是有方法的。方法不難,說干就干,上個周末我們就帶孩子在校區“玩”起來了!
陪孩子一起,製作一個標註了“歷史時間軸”的牆書,引導孩子把腦子中混沌的歷史時間,分出大概的先後順序,把已知的時間標記貼到牆上,在貼了一些標記後,引導他們進行對比。
比如讓他們發現,原來中國宋代開封最繁華的時候,也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鼎盛時期。
掌握了玩法之後,孩子們以後看了什麼電影,玩了什麼遊戲,都會有意識地去想,是發生在什麼年代的,隨手就能扯張小紙條,把新的時間標記貼到牆書上去。
這樣,不用死記硬背,孩子腦中零散的知識碎片,也能一點點歸位、排列,慢慢生長出他們專屬的歷史時間軸。
……
以上細節只是冰山一角。未來的競爭無法預測。但因為無法預測,就給孩子施以重壓,那是盲人摸象的“無效焦慮”。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親愛的各位家長,請放寬心。
父母的視野和格局,才是緩解內卷壓力的解藥,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起跑線。而只有先理解和領悟了世界上被總結、被實踐成功的各類好教育,結合國情和時代,再結合自家孩子所需所想,進而制定教育方法的父母,才是有視野和格局的父母。
聰明的父母、不斷學習的父母自然懂。世界的變化實在太快。
與其苦兮兮做一個焦慮家長。
不如再重看一遍上面那句話:
孩子將來要面對的世界,根本不知道‘考試’在哪,什麼時候才是競爭的終點。
因為:一位中國孩子,一個有潛力的童年,一定取決於你,家長,能否儘快成為更有視野、更有格局的父母。
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大家都整齊劃一,而是在認同每個人的差異的同時,創造出能夠包容差異的氛圍和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