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失去左腿男孩在幼兒園坦然展示假肢#這一話題登上了熱搜,看得我既心疼又感動。
小男孩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左腿。
還在上幼兒園的他沒有害怕被嘲笑,也沒有躲在角落裡自卑地不敢與人交流,而是大方地向小夥伴展示他的假肢。
小朋友問他是怎麼回事的時候,也坦然地說是被大車碰的。
身邊的小朋友也沒有嫌棄或者遠離,而是滿臉好奇地看着他的假肢,我們甚至還能感受到小朋友發出的讚歎聲。
他坦率、豁達的心態,堅強、勇敢的模樣,讓人淚目。
媽媽說,她既想讓孩子展示真實的一面,又怕他內心受到傷害。
網友紛紛評論:
我家兒子肯定覺得超酷的
他是幼兒園裡最酷的崽
真實勇敢面對生活是多麼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小男孩如此堅韌的內心和自信,讓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這份自信樂觀和堅韌,也能讓他之後的人生路更順遂一些。
1
為什麼我的臉上有胎記
別的小朋友沒有?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是媽媽對女兒天生胎記的困擾和擔心。
她說:
女兒出生時,左臉頰就有一塊胎記,像大拇指甲蓋那麼大。我們家鄉有句老話:窮記臉,富記腰。從孩子出生那天起,我一直都很內疚,內疚自己沒能給孩子一個完好的臉蛋。
抱她出門,熱心的親朋好友誇完她那雙漂亮的大眼睛,就會嘆口氣說:如果孩子臉上沒有這塊胎記就好了。
孩子小時候不懂別人的評價,現在上幼兒園中班,知道愛美了,每次被別的小朋友問到胎記問題,她回來就問我:“媽媽,為什麼我臉上有胎記,別的小朋友沒有?”
每次她問我,我都心如刀割。無數次想去給她治療,又聽很多朋友說胎記無法根除。而反覆治療的過程,等於是一次又一次在提醒孩子“胎記是一種病”。現在真的不知道怎樣才能既不傷害孩子,又能讓她無視別人的議論。
這位媽媽的擔心和上面媽媽如出一轍。
可能不一樣的是,男孩對於自己的缺陷能夠直接面對,而女孩無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每位媽媽都希望孩子的一生順風順水,但我們都知道這個概率很低,人生會發生什麼,每個人都無法預知。
但是無論對於孩子的未來,還是孩子自身一些不同於其他人的特點,身為父母,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幫助TA樂觀、自信,讓他們的心理更強大,做一位勇於直面自己和生活的勇士。
都說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那麼,樂觀、自信就能讓孩子的笑容多一些。
2
“一隻眼睛也能做得很好
我從來沒有自卑過”
某乎上就有這樣一個女孩子。
在一個瀏覽量接近1800w的話題:“單眼失明是種怎樣的體驗?”下,一條回答獲得了近5w網友的點贊。
在這條回答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面對從小單眼失明,卻一直都樂觀、自信的女孩。
她說:
“我一直都沒有自卑過,一隻眼睛也可以做得很好,和同學們一樣參加各種文娛活動。”
這個女孩叫陳曉婷,在她發布的照片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陽光、愛笑的女孩子。
但有點不一樣的是,大部分照片里,她的右眼都用劉海遮住了。
小時候,她的右眼是能看到的,直到小學二年級,奶奶突然發現她的右眼反光多一點,試了一下才知道真的看不到了。
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腫瘤細胞已經擴散到整個眼球了,再不切除,腫瘤細胞可能會擴散到整個大腦,她必須實施眼球摘除手術。
提到術後的感受 ,她說:
“不是漆黑一片,也不是空洞,就彷彿我從來沒有過右眼一樣。”
面對與別人的不同,曉婷沒有任何的自卑感。
回到學校之後,她也沒有刻意隱瞞,相反有一次還鬧了一個烏龍。
“我的義眼掉了,我以為是掉在學校里了,奶奶把這件事情跟校長說了。然後校長就發動全校師生幫我找義眼,結果我還是在家裡找到的。但我確實挺感動的。”
由於她樂觀的心態和強大的自信,在學校里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
“小時候一些高年級的比較調皮的男生會叫我‘獨眼龍’‘單眼婆’‘八神’,甚至還有人給我送‘八神’的海報,(八神是拳皇遊戲里的角色,他的右眼也被劉海遮住了)但我並不在乎,我覺得這是他們關注我的表現。
那個時候,我在我們班裡經常是第一名。有時候英語考試還能拿到滿分。久而久之,大家就開始尊重我了。”
一隻眼睛也可以做得很好,演講、合唱、歌詠比賽,她全都不在話下。
雖然有時候生活確實不方便,比如沒法參加體育活動,實習工作面試的時候也有些苦難,但她並沒有過一絲一毫的抱怨。
大學畢業之後,她去鄉村當了一名支教老師。
當學生們天真地問她:
“老師,你為什麼要用頭髮遮住自己的眼睛呀?”
她也非常坦誠地告訴了孩子們真實情況,還鼓勵學生:
“靠一隻眼睛的我,都能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你們有兩隻眼睛的同學,一定會更厲害些。答應老師,一定要好好學習哦。”
她把自己的經歷發帖,是想展示給大家:
你是怎麼對待你自己的,別人就怎麼對待你。
你是怎麼對待你的缺陷的,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的缺陷。
樂觀、自信的人最美。
3
樂觀、自信的孩子
父母這樣培養
在文章開頭的這兩個故事裡,我們大概也能看到媽媽對“孩子與別人有異”這件事的態度。
小男孩的媽媽雖然擔心,但是從孩子的表現來看,媽媽也坦然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沒有對孩子過分地呵護。
而女孩的媽媽面對孩子的提問,也有口難開,一直想着做手術幫助孩子去除。
其實,這位媽媽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先接納自己(治療的事情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
很多時候,給孩子帶來傷害的,並不一定是別人的評判,反而恰恰是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與眾不同時,流露出來的敏感、自卑,以及過份呵護。
也就是說,那些“缺陷”最終會不會傷害孩子的內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
有個小女孩非常漂亮,皮膚白皙,唯一不同的是頭髮也是白的,原因是小女孩患有白化病。
但是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她的媽媽從來沒有對她過分呵護,反而是該幹嘛幹嘛:逛公園、逛超市,吃飯、穿衣都讓她自己來……
這位媽媽知道孩子不可能完全遠離人群,當某些“特徵”短時期內無法消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強大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樂觀開朗起來。
有個小朋友童言無忌,盯着小姐姐問:姐姐的頭髮怎麼是白色的呀?
小女孩沒有感到任何不適,反而一臉燦爛地回答:
我的頭髮是白色的,你的頭髮是黑色的,媽媽的頭髮是酒紅色的,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顏色的頭髮哦!
媽媽也在一旁溫柔地笑着。
這種落落大方的坦然,是父母和家人應該有的態度。
在這樣的態度和環境下,孩子會逐漸變得自信和樂觀,當孩子不在意那些異樣的眼光和中傷的評價時,TA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和生活。
寫在最後:
在《孩子身上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把孩子養得很好 !》這篇文章里,我們曾經提到過“孩子的自我接納程度”。
孩子的自我接納程度越高,說明TA越樂觀、自信,懂得欣賞自己、悅納自己,價值感也越高,會在任何時候都充滿力量。
不因與別人不同而自卑,不因某些地方比不過他人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別人的評價而否定自己。
而這樣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辛苦付出。
點個“在看”,希望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