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2022年09月02日04:06:09 育兒 1065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藝術,是人類偉大思想的結晶,也帶給人類數不盡的驚喜與震撼。

接觸藝術,學習藝術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從故事中走進它。

《我在博物館吃藝術》就是一本故事與藝術相結合的科普繪本。本書作者克里斯蒂娜·齊格勒不僅是作家,還是一位文物修復師以及熱愛藝術的“藝術美食家”,他以故事的形式,通過飛蛾舅舅赫伯特之口向孩子們講解了博物館及其相關藝術品。也許是因為喜愛美食,他居然連書名起的都讓人如此有食慾。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1、 妙趣橫生的故事

小飛蛾一家住在鄉下,他們一直期待舅舅赫伯特到來,想聽舅舅給他們講外面的故事。因舅舅住在博物館,這一次他給小飛蛾們講起了博物館的故事。

因小飛蛾們對博物館世界很好奇,尤其是喬琳德,她還跟隨舅舅來了一段博物館旅行。這趟旅行中,他們還發現了潛入博物館偷畫的盜賊。喬琳德想方設法召集小昆蟲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了密集的群體終於觸發了移動檢測器,成功救下舅舅赫伯特,警察也抓住了小偷。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最後,他們完成了旅行,回到了家裡。

原本只是一場博物館之旅,經由作者筆下,這段旅程充滿了驚險,也充滿了刺激。也正是如此的故事,為看似平平無奇的科普繪本帶來了樂趣。

2、 一絲不苟的科普

本書的科普知識點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是飛蛾的科普,另一方面是藝術相關內容的科普。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通過閱讀這本書,孩子們可以很清晰的了解飛蛾的生活空間、壽命、身體外觀、活動時間、食物、大小、分布、天敵、繁殖等相關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書中還提到人們經常將衣蛾當成害蟲來對待,其實它們對人類並無害。

既然書名提到“博物館”“藝術”等詞,本書便對這些常識性的內容進行科普。

“博物館是保存和展示藏品的地方,是提供所有人‘學習’和‘發現’的地方。”其中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它誕生於1957年,而且是對外免費開放,無論貧富,都可以入內參觀。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而我們所熟知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目前就存在於盧浮宮

至於藝術究竟是什麼呢?書中並沒有給予明確的定義,作者分享了藝術家們對於藝術的回答。譬如藝術家保羅·克利認為“藝術不是在現可視形象,而是創造可視形象”,弗朗茨·馬克認為“藝術就是給形象賦予了意識”,而赫伯特認為“藝術是一種美妙的味道”。

在講述這些概念之後,作者詳細講述了藝術的發展歷程,藝術也不僅僅存在於博物館中,還有街頭藝術、短暫藝術等;他還分享了一些世界上著作的繪畫作品,比如梵高的《星夜》,希爾瑪·阿夫·克林特的《天鵝(17號)》,保拉·莫德松-貝克爾的《自畫像》,從這些畫作中,我們可以更為真實的感受藝術的魅力。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作者還講述了藝術品的修復工作以及如何保護藝術品。修復看似容易,其實工作相當複雜,修復師需要熟悉各類藝術作品的創作技法和使用的材料,要做到修復之後藝術品不發生任何變化。

這些內容,平時孩子們很難接觸到,即使去博物館旅遊也不會有人科普。可如果孩子在讀了《我在博物館吃藝術》這本書,再去博物館觀賞,效果肯定不會一樣。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如今的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去博物館旅行是司空見慣的事。只是,很多家長並不會提前給孩子準備相關知識,甚至家長們也不了解這些知識。

《我在博物館吃藝術》恰好就補上了這一部分容易被人遺漏的知識。所以,我覺得它適合親子閱讀,在讀完之後,家長就可以帶着孩子快快樂樂的去博物館了。

至於博物館的藝術,那就盡情的去“吃”吧!

原來,藝術是用來吃的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