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是屬於無的範疇,看不見摸不着。要清晰地說出它們是什麼,還需要從全息例子來講。
上次是從電視機這個例子來說,這次我換個例子。
我們買了一盒積木給孩子,他3歲,積木有15塊。打開積木盒子,裡面有積木,呈現散亂狀態,有盒子,有方案說明書。
積木是材料,盒子是材料存在的場所,我們以前說過“空間是材料存在的場所”,那麼盒子就是空間。孩子不用看說明書,自己瞎搭一氣,搭出來的就是幻相。而說明書是實相,每個積木上都會說適合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才會根據說明書去搭讓他有成就感的造型,然後再自我創新,思維或感覺上就會再上一層樓。
但是有的家長非要給孩子買超齡的積木,企圖揠苗助長,這就是沒有順其自然。
那麼孩子搭了一個房子,推到了再搭一個汽車,房子和汽車的這個變化過程過程就是時間,所以我們以前說過“時間是材料的變化”。
那麼時間和空間我們有了一個基本概念,現在延伸下對時間和空間的進一步了解。現在孩子3歲,買了15塊積木,那麼15塊積木從組合來說,比如從15裡面選擇4中,那就是C(15,4)=1365種,那麼為什麼積木的說明書裡面會推薦幾種而不是全部呢?那就是先打基礎再自我提升,這就是設計者的意圖和目的,在玩中自我提升,自我突破。
繼續延伸概念,把積木拓展成無數塊,相應的空間會變成無窮大,時間會變得無窮快,那麼我們將會經歷什麼?是不是就是我們的現實。我們就是那個玩積木的孩子,積木的數量是由我們的智慧和能力決定,而方案已經有了,就是我們的實相,它在有條不紊的呈現着,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塊積木,如果我們不覺醒,就是陷入習性的渦流,如果我們覺醒了,就會知道通過鍛煉覺知,從而進入不同的方案裡面體驗,所有的方案就是平行宇宙,這些方案都存在,只是我們在哪個方案裡面,我們是否醒來,並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自我負責。
有人講到的時空連續體,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有個擁有無窮多積木塊的盒子,那就是空間,那是本來的存在,沒有什麼連續不連續,只是我們覺察能力不同,才會有分離的感覺,時間也是一樣的。
感恩審閱,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