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2022年07月07日22:02:12 育兒 1057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千萬別用大人的標準來催促孩子,孩子自有他們的成長規律。

與其催催催,不如引導孩子慢慢前行。
作者 | 李核桃
原以為放假了,終於不必再為女兒的磨磨蹭蹭大動肝火。

事實證明,我太天真了。

上午她寫暑假作業前,先喝了半杯水,然後削了鉛筆,又摳了摳腳,再去洗洗手,然後才慢騰騰地拿起了筆。

還沒寫幾個字,又讓我送塊西瓜給她。

吃完西瓜,又上廁所,上完又掏耳朵,掏完又找指甲剪,要把手上的倒刺剪下來……

1個小時後,我去檢查作業,發現她仍然只寫了幾個字。

我頓時怒火中燒,不由分說揚起巴掌。

女兒下意識躲開,與此同時,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

我猛然想起,前不久看的一部動畫片:《Getting Started(預備)》。

這部榮獲六項國際電影節大獎的動畫片,用誇張的手法表達了一個被我們忽略的真相:

陷入磨蹭中的人,其實內心痛苦得要抓狂,拖延到最後甚至會發瘋、大哭、乾脆放棄。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家長總為孩子的磨蹭而頭疼,卻不知陷入磨蹭的孩子比家長痛苦千百倍。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磨蹭的背後

是擔憂、無助、絕望

《Getting Started》的主人公夢想成為一名鋼琴家,而要實現這個夢想需要每天練琴數小時。

故事就從練琴開始。

他還未登場,鋼琴就像一個巨大的難題,突兀地矗立在琴房中間。

他只在門縫裡看了一眼,就嚇得縮回去了。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他接了一杯水,站在門口喝了好幾口,又返回去拿了一個蘋果,有了這些“能量”支持,他才有勇氣走進琴房。

接着,他上了個廁所,接了一通電話,給自己喊了好幾聲加油;

又喝了好幾口水,活動好凳子,丈量好凳子與鋼琴的距離;

又潤潤嗓子、搓搓手……

做了很多預備動作,才開始練琴。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剛彈了一聲,琴箱里跑出來一隻老鼠。

他內心躁動不已,勉強逼着自己彈了幾下,又走到窗前想靜一靜。

剛平靜了兩分鐘,掛鐘里出來一個木偶,拿個鎚子狠狠地敲擊自己的腦袋,發出“咣咣咣”的聲音。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他如夢初醒,趕緊去練琴,可才練了一會兒就累倒在鋼琴上。

他不想練琴,又為自己的行為內疚,鬱悶之下就去看電視。

看了幾分鐘又覺得良心不安,於是關掉電視癱倒在沙發上。

倒吊著看鋼琴,越發覺得它恐怖,他乾脆滑行到琴凳下,眼不見為凈。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掛鐘上木偶人又開始拚命敲打自己,他被迫再回到鋼琴前……

動畫片的最後,主人公一邊不情願地練琴,一邊惡狠狠地捶琴。

捶不動了,就張嘴去咬。

咬不動了,他氣得在屋裡跑、跳、打滾、哇哇叫。

最後,他嚎啕大哭,棄琴而去……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這一幕幕,像極了平日里那個磨蹭着不願意寫作業的孩子。

可往往家長只看到他的拖延,卻沒法體會他內心的痛苦與無助。

越磨蹭,他越焦慮。隨着時間的流逝,不良情緒也蓄積到了頂點。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孩子磨磨蹭蹭寫作業到十來點,最後總要大哭一場。

吉林就有一個孩子,作業寫到11點半還沒完,最後都急哭了,還是得硬着頭皮完成。

他的眼淚里,有煎熬到深夜的痛苦,有雖然痛苦但還必須完成的壓力。

還有來自於父母的冷漠與嚴厲。

媽媽就坐在後面沙發上,一邊玩手機,一邊督促他務必完成、快點完成。

多重痛苦,焦慮升級,不堪重負的孩子,終於崩潰大哭。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磨蹭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我們都錯怪孩子了

明明磨蹭也沒用,最後還要哭着完成,孩子為什麼屢教不改呢?

我曾經也以為,是孩子偷懶、不自覺。

直到有一次,眼淚旺旺的女兒開始憤怒反擊了:

“放假還有這麼多作業,我才不要!大不了不看電視!”

我吼她:

“哪裡多了?語文不就背一首唐詩、抄一頁生字,數學不就100道計算題、一頁應用題,英語不就錄兩個繪本、聽半小時音頻……”

說著說著,我明白問題在哪了。

我只考慮到,就一整天的時間來看,這些作業不算多,留給孩子玩的時間還有大半天。

但看着堆在眼前的6項作業,至少也得2小時。

別說孩子了,就連我,一想到要監督她這麼久,也會感到焦慮。

心理學家皮爾斯·斯蒂爾說:

“目標和回報太過遙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是導致拖延的3個最重要原因。”

原來,孩子並非天生愛磨蹭,而是因為任務太過艱巨,她沒有信心完成,才用拖拖拉拉的方式表達不滿。

每個磨蹭的孩子背後,都面臨著令人焦慮的難題。

我只看到了孩子的磨蹭行為令人頭疼,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壓力有多大。

看過一個TED演講,演講者也非常喜歡拖延,他將自己磨蹭的痛苦寫在博客里,獲得了極大共鳴。

世界各地的讀者紛紛向他寫信訴說自己的痛苦,其中不乏銀行家、畫家、工程師、博士。

他這才發現:拖延的人狀態很差,他們經常陷入內疚、恐懼、焦慮、自我憎恨,是很多抑鬱和悔恨的根源。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他對拖延症的大腦和正常大腦進行掃描發現:

正常人的大腦有理性決策者,而拖延症的大腦除了理性決策者,還有一個及時行樂的“猴子”出來搗亂,以及一個拖延到最後才出現的“驚慌怪獸”。

所以拖延越久的人,越容易陷入恐慌。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而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完整,作為理性決策者的前額葉皮層無法戰勝“猴子”和“怪獸”,他的大腦就會陷入凌亂、崩潰。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最後,他開始內疚、自責,這比被揍一頓還要痛苦。

而這種痛苦,又會使孩子對下一次任務產生排斥,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孩子甚至會陷入自我厭惡、自我攻擊的怪圈,狀態越來越差。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應付磨蹭的最好方法

根本不是催催催

看到孩子磨蹭拖拉,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催孩子。

但超限效應告訴我們:催促得越多,孩子越煩、越逆反。

當孩子再磨蹭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1. 鼓勵孩子邁出第一步,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

綜藝《親愛的小課桌》里的凱凱,明明很會跳舞,但老師讓表演節目時,他卻拖到最後還不肯上台。

老師一番耐心詢問才得知:他擔心自己跳得不好,所以寧可迴避、拖延,就能避免跳得太差被笑話。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經過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加油助威,他才終於走到中央,跳了一支很棒的街舞

《拖延心理學》一書說:

“拖延可能是一種應對恐懼的心理策略。


很多拖延者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己評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害怕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卻還是做得不夠好,害怕達不到要求……所以他們選擇拖延。”

愛磨蹭的孩子,往往缺乏邁出第一步的勇氣。

究其原因,可能就在於過去有過糟糕的體驗。

比如做得不好時被批評,搞砸了被責罵,犯錯了被懲罰等等。

所以,家長平常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批評,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讓他產生“我能行”的認知。

當孩子相信自己的實力之後,他才不會因為恐懼、畏難而顧慮重重、磨磨蹭蹭。

2. 引導孩子接受“瑕疵”,適當降低自我期許

朋友曾向我抱怨女兒寫作業慢:經常寫了擦、擦了再寫,一個字重寫好幾遍,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還沒寫完生字。

她一催,孩子就急,很容易發生親子衝突。

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接受“瑕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心理學研究發現,追求完美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優秀,常常對自己有不現實的要求、做自己無法完成的事。

可他們的能力又不足以達到,就會用拖延的方式迴避自己的不完美。

就像動畫片《Getting Started》中的主人公,幻想自己成為登頂大舞台的著名鋼琴家,卻又因為任務太難而陷入磨蹭、最後甚至放棄。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針對有“有完美傾向”的孩子,家長要幫孩子適當降低自我期許。

比如說:你剛開始學寫字,寫得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堅持練字,慢慢就會好起來。

沒有誰一開始就優秀,都是在一次次做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遇到挫折,而後不斷努力、改進,慢慢走向卓越。

3. 降低任務難度,提升孩子的完成動機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越簡單的任務,人們完成的動機水平越高,完成效果越好。

反之,越難的任務,動機水平越低,完成效果越差。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我就經常發現:女兒的作業越多、越難時,她磨蹭得時間越久。

比如做卷子,她做得最快、最好的作業,往往非常簡單,比如做50道計算題。

所以,當發現孩子磨磨許久不願意開始時,就要考慮是不是難度太大了。

家長與其扮演“監工”讓孩子心生逆反,不如對孩子施以援手,幫他一起戰勝困難。

  • 可以幫孩子拆分目標、做計劃。

比如周末作業是語、數、外分別做一張卷子,一次性做完的確耗時太長,孩子容易產生畏難心理。

那就讓孩子分多次完成,周五一張,周六一張,周日一張。

將艱巨的大任務拆分成一個個小任務,降低難度,孩子相對就更願意接手,也更容易上手。

  • 還可以給出更清晰明確的指令。

不說“快點寫作業”,而說“1個小時把作業做完”;

不說“快點上學”,而說“我們7點40分準時出發”;

不說“趕緊睡覺”,而說“給你10分鐘洗漱,我們9點熄燈睡覺”。

指令越明確,孩子心裡越有數,越知道怎樣調整自己的節奏。

4. 為孩子提供愉悅的氛圍,允許他有自己的節奏

心理學博士Timothy Pychl研究發現:嚴厲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磨蹭的孩子。

因為他們要求孩子無條件聽話,更容易遭致孩子的敵對情緒。

好的父母懂得創造令人愉悅的氛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輕鬆完成。

畢竟,有的孩子天生慢性子,但慢工出細活,只要不耽誤、不遲到,並沒有什麼不好。

還有的低齡孩子,各方面發育不成熟,沒能力快速高效地完成,不能用成年人的速度要求孩子。

與其一味地催促孩子惹得大人煩、孩子怨,不如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讓他學會自我調適。

被尊重的孩子才有主動權,他才能更專註、更高效。

直到看見孩子磨蹭背後的隱藏劇情,我才意識到孩子有多痛苦 - 天天要聞

阿德勒說:“孩子的很多行為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他們感到氣餒。”

磨蹭也不例外。

好的父母就像良醫,不僅能看到孩子的“病灶”,更能體會孩子的痛苦。

比起磨蹭,孩子面對困難的無助、抗拒、痛苦等更值得被看見。

點個【贊吧】,願每個深陷“磨蹭之症”的孩子,都能被父母的愛與溫柔治癒。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你是因為什麼事在全家族出名的?網友分享的每一個都很炸裂啊! - 天天要聞

你是因為什麼事在全家族出名的?網友分享的每一個都很炸裂啊!

哇塞,這事兒可真牛!這絕對能成為你親戚們教育孩子時用來當反面教材的經典故事。幾十年後,你的這段壯舉還是會被人津津樂道。我這個人雖然沒什麼名氣,但我在家裡排行老六。記得有一次,村裡有個小流氓嘴欠,逼着我堂妹叫他爸爸。我二話不說,躲到車底下,讓
不想娃長大後脾氣大,4歲以後就要立規矩 - 天天要聞

不想娃長大後脾氣大,4歲以後就要立規矩

大家好,我是婷媽。 小傑是一個4歲的男孩,他的父母發現他最近脾氣變得很大,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他的父母為此很苦惱。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擁有良好的品德和....
在鼓勵孩子時,有哪些話語是不可或缺的 - 天天要聞

在鼓勵孩子時,有哪些話語是不可或缺的

在鼓勵孩子時,以下是一些不可缺少的話語:“我為你感到驕傲!”:這句話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努力和成就被看見並得到了認可。“你做得很好!”:直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結果,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我相信你!”:這句話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在面對困
炸串店回應“6名騎手接力幫哄娃”:感動,最近不少顧客來店哄娃打卡 - 天天要聞

炸串店回應“6名騎手接力幫哄娃”:感動,最近不少顧客來店哄娃打卡

近日,在河南柘城縣的一家炸串店上演暖心一幕:店家忙着出餐,六名外賣騎手接力哄娃。該店老闆朱先生告訴九派新聞,為騎手們的善舉感動,視頻爆火後不少顧客來店裡哄娃打卡。 監控顯示,6月27日22時許,正值夜宵出餐高峰,炸串店夫婦正忙着備餐,他們的寶寶在嬰兒車內哇哇哭泣。 其間,多名外賣騎手陸續到店取餐。在等餐...
一站式了解!2024年中招諮詢會今日舉行 - 天天要聞

一站式了解!2024年中招諮詢會今日舉行

“為方便廣大考生和家長選擇合適的學校,6月29日,由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主辦的“正青春 向未來 2024年西安中考招生諮詢會”(以下簡稱“中招會”)將在西安五路口民樂園萬達廣場舉行。眾多高中、職校雲集,幫助廣大家長省時省力,一站式了解中考升學。本次中考招生諮詢會將繼續本着服務考生、服務學校的宗旨為...
你是那一刻對孩子失望的,看完網友的回復,太扎心了 - 天天要聞

你是那一刻對孩子失望的,看完網友的回復,太扎心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寶,給予了全部的愛,寄託了全部的希望。孩子做到什麼程度,能讓父母失望。#微頭條首發挑戰賽#​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就因為不能看手機,就要平靜的殺死他的媽媽。這孩子經歷了什麼,還是天生壞坯子?真不相信會有這種孩子,父母家庭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