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後,父子關係再好,也別做這三件糊塗事

2024年06月20日07:30:22 育兒 7898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一個家庭,父子關係不錯,就能順利把家業傳下去,還能形成合力,抵禦外敵。

但是任何一種關係,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父親進入五十歲之後,兒子就應該長大成年了,家庭需要重新布局。

尤其是兒子結婚後,父子實際上是兩家人,不能什麼都打包處理。

以下幾件糊塗事,父親千萬不要做,會害了兒子和家庭。

五十歲後,父子關係再好,也別做這三件糊塗事 - 天天要聞

01

別溺愛孫子,需要一代人管一代。

《三字經》里說:“養不教,父之過。”

把兒子 教育好,是父親的責任,但是把孫子教育 好,就不是了。

教育孫子,這是兒子事情,你這樣老爺爺,就應該分清主次。

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爺爺對孫子溺愛,導致兒子插不上手,家庭的未來就堪憂了。

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孫子犯錯了,兒子要批評,爺爺馬上就擋住中間。兒子很無奈,總不能罵老父親吧,這是不符合孝道的。

當孫子一次次被爺爺“保護”,就會有恃無恐。“富不過三代”的徵兆就冒出來了。

明朝的朱元璋,坐上了皇帝的位置,還想盡辦法培養了太子朱標。

可悲的是,朱標英年早逝,並不能繼承皇位。

沒有了太子,朱元璋把對太子的愛,一股腦地給了孫子朱允炆。這一點,應付了其他兒子的不滿。

朱允炆憑藉爺爺對自己的寵愛,順利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是他的處事能力,卻有些堪憂。

當叔叔朱棣要爭奪皇位的時候,朱允炆選擇了自焚,結局令人驚訝。

父親教育兒子,希望兒子成為人中龍鳳,甚至逼著兒子有狼性。可是爺爺教育孫子,就不一樣了,一方面是爺爺年紀大了,仁慈的一面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是爺爺會把對兒子的遺憾,在孫子身上找回來。

俗話說:“隔代親,格外親。”看起來不錯的親情,實際上存在越位、過度的問題。

爺爺可以幫忙帶孫子,但也僅僅是生活上的照顧,其初衷是為了給兒子分憂,並不能越俎代庖。

被爺爺慣壞的孫子,是兒子家的禍根,別知道太晚。

五十歲後,父子關係再好,也別做這三件糊塗事 - 天天要聞

02

別偏愛一個兒子,需要公正分配家產。

關於偏心的禍害,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每個家庭的情況也不太一樣。

通常,父親把自己的位置、財富給了一個兒子,會引起其他兒子的爭奪。古代帝王,兒子們爭奪皇位的事情,頻繁出現。

普通家庭,若是有工廠公司、房子等,被一個兒子得到了,其他人是不會服氣的。家庭內耗就冒出來了。

再看看西漢時的“推恩令”,達到了削減藩王權限的目的,又讓藩王以及其兒子們能接納。

漢武帝時期,大臣主父偃思考了很久,主張修改藩王繼承方式:之前,藩王的家業由長子全部繼承;之後,家業由長子、次子、三子一起繼承,分成了三份。

經過幾代人之後,藩王擁有的土地和權限就越來越小了,還不如一個小縣令。

在外人看來,這是藩王在不斷減弱,推恩令其實是一把溫柔的刀。但為什麼能夠順利進行呢?關鍵在於“均衡”兩個字。

三個兒子均衡地得到了家財,每個人的內心就平衡了,從而少了爭鬥。

別以為,家人都希望其他家庭成員活得更好,家人也會有私心的,希望自己是最好的一個人。

現如今,我們都不是藩王,因而不要擔心家業被分配之後,家庭就徹底衰敗了。

農村有句老話:“樹大要分叉,家大要分家。”

父親變成了爺爺之後,就越應該讓兒子們分家了。每個人都一份家業,然後各自耕種,慢慢還是可以做大做強。

就算不能很早就把家業分配,爺爺要自己考慮養老。也要把家業的分配方式,告訴子女,避免子女們虎視眈眈,想盡辦法從大家庭里撈好處。

避免了財富的爭奪,家庭的內耗就少了,誰都不要忽視“唯利是圖”的本性。

五十歲後,父子關係再好,也別做這三件糊塗事 - 天天要聞

03

別長住兒子家,需要有各自的生活空間。

作為爺爺,應該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要總是在兒子家住。

小住幾天,兒子把父親當成客人,長期住下去,兒子不樂意,兒媳就更不好受了。

從現實看,爺爺長期在兒子家,有三點壞處:打擾了兒子的生活,增加了開銷;有可能把家業,無聲息地轉移給兒子;爺爺被兒子嫌棄,活得很難受。

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主動讓賢,自己做了趙國的太上皇,兒子趙何繼承了王位。

退居二線的趙武靈王,長期住在另一個兒子趙章的沙丘宮。

趙何看到趙武靈王的做法,就懷疑“父親是要幫助趙章造反”,於是,引發了家庭大戰。

有幾個兒子的家庭,父親最好住在自己的房間里,老夫妻一起過日子,才是最好的安排。

若是父親走不動了,可以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或者在一個兒子家住,其他兒子出錢,一起承擔是贍養的任務。

養老不是一個兒子的事情,是幾個兒子共同的義務。

五十歲後,父子關係再好,也別做這三件糊塗事 - 天天要聞

04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有一種愛它是無言的,是嚴肅的,在當時往往無法細訴,然而它讓你在過後的日子裡,越體會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寬廣無邊的父愛。”

父子的感情是不能徹底分開的,但一定是有距離的,有愛的規則的。

父親過了五十歲,要根據家庭情況的改變,積極改變父子相處的方式,別總是認為兒子還小,什麼都得聽自己的。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

又說:“一山不容二虎。”

保持三分距離,公平分配財產,不去溺愛孫子,父親弱了,兒子就強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別錯過孩子“黃金五年”!認知啟蒙、語言能力雙提升! - 天天要聞

別錯過孩子“黃金五年”!認知啟蒙、語言能力雙提升!

#頭條創作挑戰賽#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存在着一個被教育專家稱為“黃金五年”的關鍵階段。這短暫而寶貴的時期,深刻地影響着他們未來的道路與成就。遺憾的是,不少家長未能及時認識到這一時期的極端重要性,不經意間錯過了塑造孩子未來的黃金時機。
孫子想考北大上熱搜,朱炳仁:尊重他的想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 天天要聞

孫子想考北大上熱搜,朱炳仁:尊重他的想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朱也天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袁靜“爺爺對我的教育一直都是言傳身教的方式,他不會特意對我說你要怎麼做怎麼做,或者是給我提很多要求,他更多是以日復一日的工作,以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精神,將他的心血投入到與銅相關的藝術創作中。”朱也天曾經這樣談及爺爺朱炳仁對他的影響。6月26日,朱炳仁孫子高考登上微博熱搜,...
這對父母吵架的原因太意外,結局更是暖心至極 - 天天要聞

這對父母吵架的原因太意外,結局更是暖心至極

衝突的起因在一個普通的周末傍晚,家裡的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母親正忙着準備晚餐,父親則在客廳里看電視。突然,母親走到父親面前,質問他為什麼沒有幫忙做家務。父親顯得有些茫然,他並不明白母親為什麼突然發火。母親的聲音越來越大,父親也開始不耐煩,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 天天要聞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我對孩子太過急切,像極我爸當年對我的樣子,也是我最討厭的樣子。如何心平氣和地看待孩子這一路走過去的印記,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執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可以感受到題主的焦慮和無奈,表面上題主是為孩子的平庸而感到失望,其實是你對於自己...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 天天要聞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在翠綠茂密的竹林中,藏匿着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愛使者——熊貓寶寶。它們宛如一顆顆精緻雕刻的玉球,圓潤得如同家中的“煤氣罐罐”,讓人一見便心生歡喜,愛意滿滿。作為中國的國寶,熊貓寶寶不僅因其黑白分明的獨特毛色和憨態可掬的模樣在全球圈粉無數,更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 天天要聞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篆書,作為中國古老書法之一,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篆書書法中,其字形勻稱、線條優美,給人以古樸、端莊的美感。張德聰先生的篆書,每個字的線條都呈現出一種流暢、圓潤的美感,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享受。特別是在書寫長篇作品時,篆書的線條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聞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確實有一些特殊的方式,這些方式可能與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強烈的表達:熊孩子可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經過太多的修飾或考慮。例如,他們可能會直接告訴父母他們想要什麼玩具或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