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先叫爸還是先叫媽?這學問可大了,媽媽聽完千萬別傷心

2021年09月15日18:17:02 育兒 1602

寶寶先叫爸還是先叫媽?這學問可大了,媽媽聽完千萬別傷心 - 天天要聞

你家寶寶是先叫的“媽媽”,還是先叫的“爸爸”?


昨天和我的一位家長——小餅乾媽媽聊天,她說自從小餅乾出生後,她就沒再去上班了,除了睡覺時間,只要睜開眼就是小餅乾。但是沒想到,7個月大的寶寶先開口叫的竟然是“爸爸”!

小餅乾媽媽還說,當時特別委屈,還哭了一場,覺得自己對寶寶付出這麼多,到頭來小餅乾居然和爸爸親,太傷心了!


這可就冤枉寶寶了。


寶寶開口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不是因為他和誰更親,而是因為發音!

寶寶先叫爸還是先叫媽?這學問可大了,媽媽聽完千萬別傷心 - 天天要聞


大部分寶寶都是先叫“爸爸”


世界上大部分的寶寶在開口時,都是先叫「爸爸」。這可不是瞎說,而是來源於一個研究。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分別對美國和中國的 8~16 個月的寶寶做了研究。


這些寶寶的原生家庭以英語、廣東話和普通話為主要語言。研究者發現,大多數寶寶最先叫的是「爸爸」。


同樣,母嬰論壇發起的問卷調查結果也表明,爸爸是她們寶寶最先說出的詞彙,大約佔52%;排名第二的是媽媽,大約佔 35%。還有 13%的寶寶第一句話說的是「貓」「球」「不」等詞彙。

寶寶先叫爸還是先叫媽?這學問可大了,媽媽聽完千萬別傷心 - 天天要聞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常看的日劇、韓劇、美劇、泰劇里,「媽媽」的發音比較一致,基本都是 mama 。

後來我又去查了查,發現好像世界上所有的「媽媽」發音相對單一,幾乎都叫mama。

而「爸爸」發音就比較豐富了,有 papa,baba ,dada 等等。


但是發音的單一與否,並不是決定孩子先開口叫誰的關鍵。

主要是爸爸的第一字母“b”,而媽媽的第一個字母“m”,寶寶在發音「爸爸」的時候屬於「塞音」,發音無需氣流振動聲帶。

而「媽媽」的發音是「鼻音」,發生時氣流不僅要振動聲音,還要從鼻腔處通過。


對寶寶來說,「爸爸」發音更為簡單,寶寶也容易發出,所以先叫爸爸也就不足為奇了。

寶寶先叫爸還是先叫媽?這學問可大了,媽媽聽完千萬別傷心 - 天天要聞

發出「爸爸」的音,不一定是在叫爸爸


前兩天我聽了一場關於孩子語言發育的直播講座,有人互動說:自己家孩子5個月就能開口叫人了!

主播聽到後非常訝異,並提醒他說:5、6個月大的孩子有時候能夠「爸爸」或「媽媽」的音,可能只是在玩的時候無意識發出的,並不是真的在叫爸爸媽媽。


通常情況下,寶寶在差不多12個月大的時候能說出第一批有意義的單詞,而不只是發音。

他們最先講出的,是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關的各個部分:爸爸媽媽、玩具、衣服等。

寶寶先叫爸還是先叫媽?這學問可大了,媽媽聽完千萬別傷心 - 天天要聞


而在此之前,寶寶說的「話」並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只是在自然而然地練習聲帶、練習口腔和舌頭的配合,更何況牙齒還沒長全。


因此,寶寶的咿咿呀呀指代的也並不一定是父母,也許只是看到了吃的,也許只是看到了其它有意思的物件。


但是作為父母,只要寶寶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聲音,就會自行腦補為對自己的呼喚,馬上出現在他們面前,逗他們說「叫爸爸」或者「叫媽媽」。反覆幾次,寶寶自然會把這種發音和父母的形象聯繫起來。

寶寶先叫爸還是先叫媽?這學問可大了,媽媽聽完千萬別傷心 - 天天要聞


不過,有很多老人說,如果寶寶先開口叫的爸爸,那說明下一胎會生個兒子,如果寶寶開口叫的是媽媽,那麼下一胎就會生女兒,其實這些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媽媽們可別盲目的相信。


雖然咱們文章中說,大部分孩子先開口叫爸,但是因為媽媽和寶寶相處時間更長,先開口喊媽媽,也是有可能的。

你家寶寶開口先叫爸,還是先叫媽?評論區里來聊一聊呀~


我是一名早教老師,關注我@晨晨老師遊戲早教育兒路上,咱們交流心得,一起組團進步!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啥意思,有道理? - 天天要聞

“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啥意思,有道理?

今天是進入 小暑的第三天,農村俗語“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是一句流傳於中國民間的氣象諺語,通過觀察小暑節氣在農曆日期的單雙數,來預測秋季氣溫的變化趨勢。這句諺語看似簡單,卻凝結了古人長期觀察自然規律的經驗智慧。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 天天要聞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大家好~我是小余前兩天,小區里一位媽媽,因為穿襪子的問題跟婆婆產生了分歧。婆媳育兒,難免是會產生不同觀念,畢竟老一輩人和現代化觀念差距是很大的。據媽媽所述:大夏天,在家裡還一直忙着給寶寶穿襪子,她穿我就脫,還說我一點不會照顧孩子。那麼話又說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聞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多少暗示着什麼呢?對於寶寶的頭髮,其實也是許多媽媽在熱議的一個問題,前兩天也看到了幾位媽媽在討論寶寶頭髮的問題。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就很茂密,甚至比我們大人的頭髮都要茂密,還很長。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跟奶奶長大和媽媽長大,到底有什麼差距?有很多的家庭,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已把寶寶放在家裡給老人照看,跟着奶奶一起長大。作為爸媽,也都希望有能力把寶寶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可能無法留在身邊。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 天天要聞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大家好~我是小余老一輩人帶娃,也要注意好的習慣,一些錯誤還是要提前預知的,如果老人帶娃,也要普及錯誤。寶寶的脆弱是超出我們認知的,如果沒有被我們所重視,一些錯誤也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一個錯誤,也可能會坑害了寶寶。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 天天要聞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大家好~我是小余在備孕二胎的時候,許多媽媽都產生了一些焦慮。畢竟再生就是兩個孩子,對人力、家庭收入、家庭現況都會給媽媽帶來一些焦慮。在生活中,身邊也有很多二胎的家庭,有的寶寶相差1-2歲,也有孩子相差數十歲的。那麼孩子不同的年齡差,自然影響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 天天要聞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後台給我留言,短短一行字,看得我心裡一緊。她說:“多米媽,我家娃4歲,一凶她,她就悶着不說話,眼睛看着地,站着一動不動。你說這孩子是不是天生性格太悶了?還是脾氣太犟了?”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位媽媽的無奈和焦慮。是不是覺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 天天要聞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一份安心守護,如約歸來由政府指導,14家保司聯合承保的福建省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惠閩寶2025”正式上線啦!點亮城市,共啟八閩保障新篇章7月8日,“惠閩寶2025”發布儀式在福建廣電演播廳隆重舉行。福建省醫療保障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中共福建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民政廳、福...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 天天要聞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又下滑了。廣汽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下稱官方數據),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單月銷量為28832台。相比去年同期,銷量下滑了12.05%。事實上,從今年1月份開始,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就開始同比下滑了。 傳祺E8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1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為18327台。相比去年同期,其銷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