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被愛 無畏山海
01.
每個人從生下來,接受最早的教育就是在家庭。可以說能影響人的一生。
都說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往往是最聰明的。在一個家庭里親人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事會潛移默化影響給孩子。
沒有在家庭關係中感受到愛的孩子,會變得更加的敏感。
孩子的三觀就是在家庭影響下形成的。
一個有愛的家庭,孩子會陽光向上。
一個整天吵架的家庭,孩子往往會自卑而不自信。
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孩子會謙虛有禮。
一個不講道理的家庭,孩子也會變得桀驁不馴。
很多時候,孩子的自豪感都是源於原生家庭的愛。如果孩子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成長,那麼孩子就能活得更加的肆意,更加的色彩斑斕。
02.
家庭關係不和睦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特別大的。
最近很火的一部劇《掃黑風暴》幾乎席捲了整個朋友圈,大家都討論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誰,卻都忽略了劇里的另一個受害者“孫興”。
大家可能都覺得他作惡多端,罪有應得。
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沒人愛被父母拋棄,從小就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暖的一個可憐人。
孫興從出生就開始被嫌棄,媽媽因為他覺得恥辱,爸爸嫌棄他的出生不敢承認。
從小被放養長大的孩子,他的父母無疑是最大的兇手。
一個一味縱容,只養不教,一個只有利益,任何時候都是冷臉。從來沒有人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一個從小缺愛的孩子變得心裡扭曲,覺得自己就是多餘的,從而變得叛逆。,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們覺得或許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親人的一點點關注吧。
孫興無疑是可恨的但也可悲。
03.
家庭條件越好孩子就能教育得越好?
現在的人都在努力掙錢,美其名曰地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條件。
其實,真的不要有這種錯誤的認知。
前段時間老是看到一些關於外國留學生回國的新聞,彷彿冠上某國留學生的職稱就會讓他們高人一等的感覺,沒有人性地詆毀自己的國家。
好的教育條件固然好的,但不一定能教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可悲的事情,就是父母沒有原則,不斷退讓,付出全部,最後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前不久刷到這樣一則新聞:有一位成年男子,躺在地上撒潑打滾。
原因竟然是其父親不答應給他買轎車,先是打罵父母,又躺馬路。
然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威脅父親了。
年初買筆記本的時候,也是躺在馬路上,那次,父親妥協了。
所以這次又想故技重施。
論語言:子不教,父子過。
正因為父母一次次的嬌慣,無底線的溺愛才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二三歲躺地上撒嬌,大家會覺得可愛;二三十歲還躺地上撒嬌,大家就會覺得可笑。
清華才女武亦姝的媽媽說過一句話:
“天才是不存在的,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是父母。”
優秀的孩子不用說教,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首先你要成為什麼樣子。
家是溫暖的地方,因為那裡有愛。
物質可以缺乏,但愛能填滿我們心裡缺失的那部分。
給孩子一個溫暖又充滿愛的家庭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