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過讓媽媽高興的事嗎?《你好,李煥英》,講述一對母女的故事

2021年02月16日22:36:19 育兒 1016


你做過讓媽媽高興的事嗎?《你好,李煥英》,講述一對母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主人公是個一出生就九斤八兩的女孩,別人家的孩子學得第一句話是爸爸或媽媽,而她先學會的第一句話是“再來一碗”。小時候,她總是給媽媽添麻煩,大庭廣眾下,她說,媽,我拉褲兜里子了!媽媽羞得用皮包蓋住了臉。偶爾也有給媽媽爭氣的時候,跑步跑了第一,可褲子卻劃破了!媽媽用巧手給自己的破衣服補上了各種可愛的圖案!


她漸漸長大了,明白了一句話,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原來是騙人的。她十八歲了,體積增大了,不過還是小時候的樣子,胖,還有點丑。


你做過讓媽媽高興的事嗎?《你好,李煥英》,講述一對母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從初中起媽媽經常被老師叫去學校,媽媽給老師低聲下氣,一迭聲地道歉,說自己沒有督促好女兒……但媽媽從沒真正責怪過她!走在媽媽身後,她看見媽媽頭頂有了絲絲白髮,待媽媽回過頭來,她發現媽媽臉上有了清晰可見的紋路!不過她覺得從她有記憶時起,媽媽就是這樣一副中年婦女的樣子!

高中畢業,她沒考上好大學,只考上了成人大學!她覺得有點丟臉,讓同學徐小坤給她辦了個假的《首都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想哄哄媽媽,讓媽媽高興高興!可沒承想,媽媽居然為了這個錄取通知書辦了盛大而隆重的升學宴,媽媽請了所有她認識的朋友和同事,她和媽媽最好的朋友玉梅姨坐在一起。這時媽媽的同事王琴出場了!梅姨一副瞧不起的樣子,說我和你媽最煩她了,要不是她老公沈興誠她算個屁!要不是那次排球賽,好事也輪不到她!王琴風光無限,和同事們炫耀起當年她買了全廠第一台電視機的事情!那次排球賽她得了冠軍的事情!她又若無其事和媽媽說起女兒沈婷婷在美國讀書,讀得導演,一個月掙八萬塊!梅姨看不上她,又掏出了一個紅包,給她塞進書包,媽媽不讓她要,去書包里拿出來,放到桌子上,讓她還給梅姨!可悲慛的是,媽媽拿的不是紅包,而是她真正的錄取通知書!

走在路上,她給媽媽認錯,說自己錯了,沒出息!媽媽說,誰說你沒出息了?她告訴媽媽,我以後會有出息的!媽媽你多想想,我有出息了你想要什麼呀?媽媽說,我照多錢想啊!她說沈婷婷一月8萬,你就照8萬想吧!媽媽說,不行,你得超過她,一月9萬!媽媽騎着自行車帶着她,很吃力地向前騎着,突然一輛卡車沖了過來,媽媽倒了下去……

媽媽插着呼吸機躺在醫院裡,她悲痛地守在媽媽床前,真真切切地感受從沒有過的痛苦!從小到大,她從來沒有做過一件讓媽媽高興的事!惹了麻煩,她六神無主,媽媽去處理;闖了禍,她不知所措,媽媽去承擔!連自己貪玩,完不成作業,都要媽媽去給老師道歉!她欺騙了大家,被嘲笑的仍然是媽媽!她一錯再錯,卻想着總還有機會,她可以彌補媽媽!

恍惚間,媽媽不見了,她不停地找呀找,忽然一陣大喇叭的廣播聲吸引了她,她循聲走過去,聲音越來越近,前面迷霧重重,看不清,她一失足,一下子跌了下去!

恍惚間,她看見下面有一個人伸手想接住她,她沉重的身軀一下子向那個人砸下去,所幸的是,她倆都沒有受傷!一個美麗的女人對她伸出手來,說,你好,我叫李煥英!原來她穿越到了1981年,這個美麗的女人是她的媽媽!廠里的保安見她眼生,要送她去公安局!她謊稱是李煥英的表妹,叫曉玲!李煥英對她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對她很好,把她領回宿舍,領着她各處遊玩!

李煥英和王琴排隊去買電視機,曉玲為了媽媽高興,用裝可憐的辦法,幫她買了全廠第一台電視機!李煥英很高興!王琴不服,約李煥英排球場上見輸贏。李煥英和同伴本不想參加排球賽,曉玲想起梅姨的話,一定要李煥英參加!她告訴李煥英,自己想看看媽媽參加比賽的樣子,李煥英答應了她,她倆幫同伴們克服了各種生活上的難題,同伴們才答應來參加比賽。比賽的時候,她們很拼,不過她們還是輸給了王琴她們,參加比賽的每個人都發了一個搪瓷缸,是她們早就想要的,她們很高興,她們說,有這好事,曉玲你要是早告訴我們,我們一定積极參加!

還有一件事,曉玲不知道是不是梅姨口裡的那件天大的好事,廠長看上了那天打排球的李煥英,說有拼勁的女孩,是最精彩的。他託人把李煥英介紹給了兒子—沈興誠!曉玲雖然覺得媽媽如果嫁給沈興誠,就沒她什麼事了,可她真心希望媽媽嫁得好,不要那麼辛苦地過一生!她努力給媽媽創造機會,可年輕的沈興誠不過是個紈絝子弟,始終入不了媽媽的青眼!沈興誠傷心之下,辭了廠里的工作,坐上三馬子,去深圳闖蕩了!兜兜轉轉,曉玲眼睜睜地看見媽媽愛上了她的爸爸,一個鍋爐工,有些丑有些胖。爸爸希望將來不管生男生女,至少有一樣隨媽媽的美!李煥英說,沒事,全隨你也沒關係,只要她(他)健康快樂就行了!看來命中有些事,是無法改變的,包括你和我的出生!

曉玲見證了媽媽的青春歲月,年輕的李煥英細溜高挑,眉清目秀,一身樸素的藍色工服,穿在她身上,也與眾不同,氣質超群!媽媽對姐妹真誠無私,善良包容;在賽場上叱吒風雲,奮力拚搏!媽媽也曾對愛情有無限遐想,勇於追求自己的所愛!她見證了媽媽的青蔥歲月!她曾那麼嬌羞可愛,青春美好!

老鐵冷特的媽媽出車禍住院了,冷特心急火燎地跑到了醫院,曉玲也追了過去,在醫院裡冷特的爸爸狠狠甩了冷特一個耳光,你這個混賬,要不是你,你媽媽也不會出車禍!你滾!

冷特坐在冰涼的台階上,喃喃說道,從小到大,我沒做過一件讓媽媽高興的事,如果她不生我,也許她的一生會很幸福!曉玲陪着他,說你說的這個,我懂!冷特說,你不懂得!

曉玲想回去了,李煥英這時有爸爸陪她,這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時刻!她想回到現實,去陪陪媽媽,那個為她勞碌了一生的女人!可她怎麼回去,她是不是回不去了?她越想越怕,大哭着奔跑起來,她越跑越快,來到了一片雪地!她坐上了公共汽車,媽媽拿着一兜包子去送她,隨手遞給她一個熱氣騰騰的包子,她問媽媽,什麼時候蒸的包子!媽媽說,什麼時候蒸得你不吃啊!她笑了,說媽媽下雪了,你坐車回去!媽媽說,不用,才幾步道啊,我走着就行!她說,不行,媽媽你坐車回去,我看着你!媽媽半嗔怪半高興地說,知道心疼媽媽啦,好,我坐車回去!她看見媽媽坐上了公交車,放心地吃起了包子!媽媽見她的車開走了,退了車票,步履蹣跚地走在積滿大雪的路上!看到眼前這一幕,她悲痛欲絕,撕心裂肺地哭了起來,不能自已!

全劇終


你做過讓媽媽高興的事嗎?《你好,李煥英》,講述一對母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你做過讓媽媽高興的事嗎?《你好,李煥英》,講述一對母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你做過讓媽媽高興的事嗎?《你好,李煥英》,講述一對母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你做過讓媽媽高興的事嗎?《你好,李煥英》,講述一對母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學會了炒菜 美麗的秋天 - 天天要聞

我學會了炒菜 美麗的秋天

我學會了炒菜四(七)班:馮詩涵 指導老師:武華龍 陽光灑進廚房,映在媽媽忙碌的身影上。我突發奇想,要跟媽媽學炒菜。 我打算炒一盤青菜。首先要摘菜,眼前的青菜葉片緊緊貼在一起,像親密無間的小團體。我彎下腰,小心地把發黃的,破損的葉子摘掉,再將
給孩子零花錢用這3個方法,培養出高財商孩子 - 天天要聞

給孩子零花錢用這3個方法,培養出高財商孩子

12歲男孩用零花錢買下全班同學的遊戲機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深圳一位父親堅持用"零花錢管理系統"培養兒子,孩子不僅自己存錢投資,還在疫情時用收益為武漢捐款。評論區家長集體破防:"別人家的孩子連零花錢都能玩出高度!
真正想學的孩子,根本不用補課 - 天天要聞

真正想學的孩子,根本不用補課

我小時候,補課和吃飯一樣稀鬆平常。誰家孩子不補課,就像誰家飯桌上沒鹹菜似的——怎麼看怎麼寒酸。小學補英語,初中補數學,高中什麼都補……甚至連體育,都想找私教練個“百米衝刺原地起跳”。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們補的不是課,是心理安慰。
驗光配鏡,鏡架鏡片怎麼選價格才合理? - 天天要聞

驗光配鏡,鏡架鏡片怎麼選價格才合理?

朋友如果你家孩子視力有問題首次驗光配鏡,建議去醫院做散瞳驗光,第二天複查後再配鏡。若是成人驗光建議去老眼鏡店,或找有經驗的驗光師。成人驗光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行。1、驗光不管兒童青少年或成年人,驗光要檢查內外隱斜視,融合視和立體視。
副業-新手薅羊毛基礎入門篇 - 天天要聞

副業-新手薅羊毛基礎入門篇

在這網絡的大時代中,人人都在做自媒體。在頭條寫作得這些日子,認識了很多像我當初那樣迷茫的寶媽們,既想照顧好家庭又想給另一半減輕壓力的媽媽們,四處尋找着兩全其美得工作,真的很難!今天我只想幫助曾經的我,如果你覺得我是騙子,請繞道!
售價29.8萬元起,蔚來新ET5、新ET5T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售價29.8萬元起,蔚來新ET5、新ET5T正式上市

就在今晚,蔚來舉行了發布會,正式發布了蔚來新ET5和新ET5T。據介紹,新ET5和新ET5T整車購買起售價為29.8萬元,採用BaaS電池租用方式購買,起售價為22.8萬元,電池月租728元起。新款蔚來ET5和ET5T在設計、空間、駕控、智能方面進行了超500項升級,帶來了更強的產品力。此外,限時鎖單還可享總價值61300元權益,包含5年免費...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 天天要聞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田甜湖南株洲的街頭,一對母子的身影常引人駐足,13歲的腦癱少年譚兆盛手握話筒,用略顯顫抖卻清澈的嗓音唱響《天之大》;身旁提着音響的母親譚淑琴,既是他的“金牌經紀人”,也是他逐夢路上最堅定的陪伴者。這對母子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與命運抗爭的傳奇,更是一曲關於愛與希望的讚歌...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雖說,養育孩子,我們不要拿他去跟別人比較。但大家一起玩兒,我們難免會看到差距: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有的卻總是慢半拍?我們會想,到底是天生的差距,還是孩子成長節奏沒跟上?哈佛大學發展兒童中心有項研究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