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裁员求生!AI行业不敢说的真相:99%企业活不过明年?

2025年05月06日21:33:07 科技 1877

自从OpenAI引爆AI浪潮,国内外无数AI企业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收获了大量融资。

投资者给钱的前提是AI企业能够为其带去利益,而现阶段各大企业的AI业务却几乎没有盈利能力。即便是拥有中科院背景,曾与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并列为AI四小龙的老牌AI企业云从科技,也被迫裁员、高管降薪。

云从科技裁员求生!AI行业不敢说的真相:99%企业活不过明年? - 天天要闻

(图源:云从科技)

云从科技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为3.98亿元,同比下降36.69%,归母净利润-6.9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8.12%,在职工作人员从2023年的801人下降到2024年的453人,核心研发人员从467人减少到239人,三大核心技术人员之一的云从科技副总裁、AI平台负责人张岭离职,就连云从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周曦年薪也降低了7.46万元。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现在的衰退只是开端,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内可能会有大量AI企业破产倒闭。

AI创业: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在行业高速发展初期,投资者和机构无法确认哪个企业拥有成长为行业巨头的潜力,可能会采用广撒网的策略,因而所有初创企业都有机会获得投资。行业逐渐稳定后,投资机构会优先挑选更具潜力的企业投资,实力较弱的企业融资减少后,便可能因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云从科技2022年上市初期公布的招股书显示,预计2022年到2025年营收分别为16.82亿元、25.01亿元、32.27亿元、40.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3.60%。实际上2022年到2024年云从科技的营收分别为5.264亿元、6.281亿元、3.98亿元,与目标相差甚远,且2024年出现了营收负增长。

云从科技原定2025年实现盈利,可2024年营收下降、亏损幅度扩大,今年扭亏为盈已成为泡影。8年时间累计亏损超过45.79亿元的云从科技,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

云从科技裁员求生!AI行业不敢说的真相:99%企业活不过明年? - 天天要闻

(图源:云从科技)

处于这种境况的不只有云从科技,同列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已连续亏损十年,仅2018年到2024年累计亏损就达到了546亿元,2024年下半年裁员更是超过千人。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亦是如此,出现了营收增长不达预期、亏损扩大、连续裁员、分公司关停等情况。

就连行业龙头OpenAI也不容乐观,亏损幅度连年增加,好在软银与其他机构不断投资,才令OpenAI得以为继。然而OpenAI CEO Sam Altman日前在全员信中表示,放弃重组为营利性机构的计划,将把营利性子公司转变为非营利性母公司控制的公益公司。

按照此前的协议,若OpenAI不能在今年底前转变成营利性公司,软银领投的400亿美元将缩减至200亿美元。因此,放弃转型的OpenAI在资金方面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云从科技裁员求生!AI行业不敢说的真相:99%企业活不过明年? - 天天要闻

(图源:OpenAI)

AI行业的竞争,迫使相关企业斥巨资购买芯片、数据,以及建造算力中心,投入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AI四小龙底蕴稍显薄弱,已进入开源节流阶段,甚至不得不减少研发经费,如云从科技2024年研发人员大裁员,研发费用降低了18.27%。同时,大模型开源也成为了行业常态,企业更难增加营收,恶性循环已然形成。

成立较早的AI企业虽占据时间优势,积累了大量技术专利,但进入拼资源阶段后,却难以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相比。长期亏损之下,底蕴薄弱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AI企业盈利难上加难,求生才是关键?

盈利是AI企业的第一要务,但在文心一言免费使用后,国内主流AI大模型皆已免费向C端用户提供服务,难以从普通用户身上赚到钱。

开源大模型成为主流的当下,其他企业可以通过开源代码自行部署AI大模型,导致AI企业盈利难度进一步增加。打造垂域AI,为B端客户提供服务,是A企业少有的盈利模式。从AI企业的动作来看,提高垂域AI的能力和可靠性、推广AI硬件,已成为他们眼中最可靠的破局方案。

垂域AI一直是AI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如百川智能发力金融、医疗两大领域,不过今年3月3日百川智能裁撤金融业务团队,聚焦医疗领域。阿里巴巴通过通义灵码,布局AI编程,为广大程序员提供服务,豆包、混元等大模型,同样发力AI编程。上文提到的云从科技,则在金融、能源、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颇有建树。

云从科技裁员求生!AI行业不敢说的真相:99%企业活不过明年? - 天天要闻

(图源:百川智能)

在小雷看来,当下垂域AI中最具前景且有望取得较高营收的无疑是医疗和教育。人口高达14亿的中国,长期存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前段时间小雷身体抱恙,打算到医院诊断,结果预约已经排到了一周后。AI医疗大模型可以根据病症和检测报告诊断病情,并给出就医、用药推荐,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育方面,AI的作用在于辅导用户学习。各种补习班国内并不少见,但补习班花费昂贵,且教师难以根据个人情况一对一辅导学习,支持一对一辅导学习的私人家教价格又比补习班高出不少。

AI大模型可以规避这一情况,例如精准学集团基于通义千问开发的AI大模型开发的「超拟人一对一AI老师」,能够根据用户知识掌握情况提供学习进度规划和一对一教学。

云从科技裁员求生!AI行业不敢说的真相:99%企业活不过明年? - 天天要闻

(图源:精准学)

与AI医疗大模型不同的是,AI教育大模型通常与学习机结合,需要购买AI硬件后才能体验到该模型的全部能力。针对AI硬件的用途和功能定制AI大模型,也是AI企业盈利可行性较高的方案之一,对于硬件厂商而言,也可以借助AI提高产品竞争力。

空调、电视、洗衣机等多类产品,已陆续融入了AI大模型,阿里巴巴还与雷鸟创新联手,针对AI眼镜深度定制AI大模型。限于本身的功能,这些AI设备不需要完整的满血版AI大模型,结合应用场景定制AI大模型,推理成本能够显著下降,内容生成速度也能得到提升。

不过AI企业依靠垂域AI扭亏为盈,依然困难重重。垂域AI需要大量专业数据用于训练,若数据量不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AI幻觉。因此,AI企业仍需要投入资金购买专业数据和提高算力,加速提升垂域AI的可靠性。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谷歌的AdSense 网络开始在一些第三方AI助手的聊天中植入广告。有望取代搜索引擎的AI大模型,加入广告是迟早的事,却不能急于求成,AI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行业内卷激烈,过早加入广告可能被用户抛弃。行业形成头部化后,才是AI企业为大模型加入广告的最佳时机。

广告植入适合面向C端市场的AI大模型,C端领域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尤为重要,AI四小龙难以与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相比,垂域AI是他们扭亏为盈的希望。

AI泡沫加速破裂,行业加速“头部化”

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企业的兴衰起落,新能源汽车行业便是AI行业的前车之鉴。上海车展上,国内最初一代造车新势力只有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四家企业参展,威马、高合、哪吒等品牌,已成为时代的眼泪。拜腾、爱驰、前途等车企,更是近乎被大众忘却。

如今,AI行业也将进入头部化起始阶段的阵痛期,实力不足的AI企业,将因迟迟无法扭亏为盈,步高合、威马等车企的后尘,大量AI企业倒闭,已成即将发生的事实。

云从科技裁员求生!AI行业不敢说的真相:99%企业活不过明年? - 天天要闻

(图源:豆包AI生成)

头部化也意味着将有部分企业突出重围,并扭亏为盈,类似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理想、鸿蒙智行等企业。然而正如首批造车新势力中存活下来的企业中理想脱胎于汽车之家、小鹏创始人来自UC、蔚来创始人出身于易车,唯有底蕴雄厚的企业,才能支撑到AI行业发展到柳暗花明的阶段。

国内AI企业中,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四大巨头占据优势地位,财力、技术实力、人才三者皆具备。采用混合专家模型架构降低训练成本的DeepSeek,虽表现出色,但牺牲准确性的行为,令其未来恐难以在垂域AI方面与互联网巨头们竞争。云从科技、商汤科技等AI四小龙企业,则需要进一步融资,才能应对行业愈发激烈的竞争。

AI行业形势尚未明朗,任何企业都仍有机会。预计2030年前后,AI行业才会度过阵痛期,出现数个行业巨头,并从长期的亏损中走出。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Neo7 Turbo对友商下狠手 一加对比真我显单薄 - 天天要闻

Neo7 Turbo对友商下狠手 一加对比真我显单薄

#双11国货出行好物#对比同门品牌一加推出的 Ace 5 竞速版,真我Neo7 Turbo 直接用实力完成了一场“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无情对决,具体怎么说,不妨跟着我们一起了解下这款新机吧!
“猴脸识别2.0”上线——不但“辨”猴脸,更“懂”猴子心 - 天天要闻

“猴脸识别2.0”上线——不但“辨”猴脸,更“懂”猴子心

人民网西安5月29日电 (记者李志强)“这只猴子叫‘洋葱’,可信度85%。”打开手机小程序,对准电脑屏幕上的一张猴子照片进行识别,不到5秒钟,结果就出来了。随后的演示图像中,“洋葱”的整个身体被标记上了若干个点位,通过分析这些点位的运动规律,就能深度解析它的行为意图。 5月29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此前研发出“...
AI眼镜将取代手机?对话因眼镜提词器走红的杭州公司联创 - 天天要闻

AI眼镜将取代手机?对话因眼镜提词器走红的杭州公司联创

戴着一副透明的眼镜,你可以在路上导航、脱稿在台上演讲,同时还能启动声纹支付、语音唤起AI点餐和打车,这些充满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被智能眼镜头部厂商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Rokid即将在6月上线新一代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伴随AI关键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快速推进,AI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
黄仁勋:无论有没有美国芯片,中国AI发展都会继续 - 天天要闻

黄仁勋:无论有没有美国芯片,中国AI发展都会继续

5月29日,英伟达发布了第一财季财报。随后,英伟达CEO黄仁勋、CFO克莱特·克罗斯出席电话会议。会上,谈到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对英伟达的影响,黄仁勋表示,出口管制对英伟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这并不能阻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会刺激中国的创新,增强中国在海外的实力,削弱美国的地位。他认为,AI竞赛不仅仅是关于芯...
川南大数据中心即将投运 政府搭台促成企业间合作 - 天天要闻

川南大数据中心即将投运 政府搭台促成企业间合作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5月28日下午,内江市举行“云上甜城·算网为先”川南大数据中心助力内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介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即将投入运营的川南大数据中心总投资4亿元、设计机架500个、算力超过10000VCPU、存储能力50PB,是四川
当手机叫车融入大众日常,出租车为何开始到处排队趴活? - 天天要闻

当手机叫车融入大众日常,出租车为何开始到处排队趴活?

在商场边,打出租车似乎越来越好打了,而且直接上车就能走。笔者近日在广州深圳等地,感受到了街头打出租的变化。一个工作日的晚7点半左右,广州北京路天河城门口,停着几辆出租车,车顶的“空车”灯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司机阿强摇下车窗,望着匆匆而过的行人:“三年前这里根本不担心没活,现在蹲半小时能拉一单就算快了。...
数量锐减30万台,ATM机借势AI卷土重来 - 天天要闻

数量锐减30万台,ATM机借势AI卷土重来

在移动支付全国普及的今天,当你路过街角的ATM机时,是否曾疑惑:这些金属柜体是否终将沦为数字时代的遗迹?最新数据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现实,2024年全国ATM保有量降至80.27万台,较峰值缩减近30万台,但每台设备的价值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这场静默的变革背后,是一场关乎金融普惠与科技革新的生死蜕变。ATM行业的冰火两...
大模型牵手手机银行,开启无菜单时代|银行APP测评 - 天天要闻

大模型牵手手机银行,开启无菜单时代|银行APP测评

2025年上半年,银行依旧以将大模型装进手机银行作为要务,六大行率先对其大模型进行了升级优化,例如工商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发布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 “工银智涌”,累计调用量超 10 亿次,赋能 20 多类业务、200 余个场景,较 2024 年在应用场景数量和调用量上有显著提升,其大模型技术能力在同业中率先输出至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