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洒在装饰一新的小镇上,红红的灯笼和彩带随风飘扬。今天是张梅的大喜日子,小镇上的人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喜字。
张家的院子里,宾客如云,笑语盈盈。张海大伯,一个须发皆白的和蔼老人,今天特别高兴,他穿着一套深蓝色的中山装,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哈哈,今天我家梅子出嫁,我这个做大伯的可要好好喝几杯啊!"张海大伯笑着对着一旁劝酒的媒人说道。

媒人是个三寸不烂之舌,一边向张海大伯劝酒,一边还不忘四下张望,"大伯,您可得给咱小镇长脸啊,梅子找了个这么好的门当户对的姑爷,您喝多几杯是应该的!"
张海大伯虽然心里乐,但还是摆了摆手,"行了,我知道了,我这老骨头可耐不得您这般劝。"但在一旁觥筹交错的诱惑下,他还是接过酒杯,一口气喝了几杯。
张涛父亲在一旁看到这一幕,心里有些不忍,过去拉了拉张海的衣角,"大伯,今天可是大喜日子,您可得注意身体,别喝太多了。"
张海笑着摆了摆手,"没事没事,我这点酒量还是有的,涛子你就放心吧。你看看你女儿今天多美啊,这酒,我不喝白不喝!"

张梅穿着一袭红色的婚纱,在新郎的搀扶下,走进了院子。她看到大伯还在不停地喝酒,不由得走上前去,"大伯,您老人家身体最重要,喝酒还是少喝为妙,今天可是要见证我嫁人的大日子呢!"
张海听了,只是哈哈大笑,"梅子,你放心,我这两天没少补身体,今天就算喝多了,明天满街跑也没问题!"
宴席进行到一半,张海大伯突然觉得胸口一阵剧痛,酒杯从手中滑落,他捂着胸口,面色煞白。张梅见状,心里直打鼓,慌忙喊道:"快,有没有医生,在场的有医生吗?!"
张涛慌张的跑过来,看着晕倒在地的大伯,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转头对张梅说道:"这都怪你,都怪你没有照看好大伯!"

张梅泪眼汪汪,一时间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她从小就跟着大伯长大,两人感情深厚,怎么可能想到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众人的帮助下,张海大伯被紧急送往了医院,但最终还是因应酬过度,喝酒过量,导致心脏病发作身亡。一时间,本应欢乐祥和的小镇蒙上了一层阴霾。
张梅气喘吁吁地跑出家门,大步向着田野方向奔去。她的心里充满了委屈与不解,为何自己的人生路上需要父亲做主,难道她就没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吗?一连串的问号在脑海中盘旋,但脚步并未因此停歇。
天色渐晚,她发现自己已经跑到了一片麦子地里,又高又密的麦茬让她的方向感变得模糊。她尝试着回头寻找来时的路,但却是越发感到困惑。“怎么就这么难走啊!”她自言自语地抱怨着,麦田里传来沙沙的响声,她顿时警觉起来,“是谁?”

“别怕,是我。”一个略显沙哑的男声回答。
随着声音,一个瘦高的男子从麦田中走出,是李强。他的眼神同样透露出一丝疲惫与无奈。原来,李强也是因为父亲的逼婚而逃出家门,在这偌大的麦田里与张梅不期而遇。
“你也是跑出来的?”张梅疑惑地问道。
“嗯,我爸非得逼我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我实在受不了。”李强长长叹了口气,摊了摊手。

两人因此坐在麦田的小路上,月光下,他们开始交换各自的故事。
“我爸妈也是,非得给我定下个傻乎乎的相亲对象。”张梅情不自禁地吐槽起自己的境遇。
“你觉得婚姻应该是怎样的?”李强好奇地问。
“我觉得啊,婚姻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感情好,相互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张梅望着月亮,幽幽地说。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回家后还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局面。”李强苦笑着摇头。
两个同病相怜的灵魂在麦田中找到了理解与共鸣,他们谈到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梦想和计划。
“要不这样,我们彼此帮个忙怎么样?就说我们俩谈恋爱了,这样他们就不会再逼我们了。”张梅忽然提议。
李强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这... 这个方法倒是新颖,不过,我们彼此都不了解,这样真的好吗?”

“谁说不了解,今天不是聊得挺开心的吗?我们可以先假装,慢慢了解对方。”张梅笑着说。
“好吧,那就先这么办。不过,我们得先出这个麦田。”李强站起身,四处望了望。
张梅也站起身,两人肩并肩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计策。麦田中的昆虫声似乎也在为他们鼓掌,路虽然远昧,但有了同伴,一切似乎都不那么难以面对了。
张梅和李强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尤其是双方父亲的反对让他们的步伐变得更加艰难。尽管如此,他们没有放弃彼此,也没有放弃梦想。

“强哥,我知道你爸是因为担心咱们年轻不懂事,才那么反对咱们在一起。”张梅一边翻看市场调研报告,一边安慰李强。她知道李强心里不好受,毕竟谁不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
李强点头,握住张梅的手:“梅梅,有你在我就有信心。我们的计划一定会成功,到时候让他们看看,咱们自己能够扛起天。”
在他们租来的小办公室里,一张张创业计划书、产品设计图散落一地。他们正筹划着自己的第一个项目——一个结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婚礼策划平台。推翻传统婚礼观念,让更多人拥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婚礼。
就在废寝忘食地工作中,一份意外来临的老家邮件将张梅和李强的注意力从工作中抽了出来。信里提到了张梅的大伯去世的事情,一家人忙于奔波,信细节并不多。张梅的家族有自己独特的传承,大伯的突然去世让她感到不安。

“梅梅,我们需要回去看看,也好让你爸爸知道我们俩是真心想好好过日子。” 李强站起身来,语气坚定。
就在他们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回家奔丧的前夕,张梅的父亲打来了电话。“梅梅,你和李强现在在干嘛呢?”
“爸,我们...” 张梅未曾讲完,电话那头的父亲打断了她。
“你们什么也不用说,我听说了你们创业的事情。你大伯的事情,你不用太放在心上。”

“爸,我们...”
“听我说,” 张梅的父亲语气一转,变得严肃,“你大伯留下了一些东西,可能和你们创业有关。你到家后,我给你看看。”
挂断电话,张梅和李强面面相觑。两人不知道大伯留下的东西会是什么,却也为即将获得的可能与创业相关的资源感到一丝振奋。
回到老家后,两人走进张梅家族的老宅。张梅的父亲拿出一个尘封的木盒,轻声说道:“这是你大伯的遗物,他当年也是个创业者。”

打开木盒,一本破旧的日记本,几封看起来很旧的信件,和一个磁带放在里面。翻开日记本,那上面记录了大伯年轻时的创业经历,以及他对传统婚礼观念的种种看法和独到见解。
信件的内容更加令人震惊,大伯当年似乎因为挑战当地的婚礼习俗,受到了不少的压力和威胁。而那磁带中录制的,则是大伯对抗保守思想、坚持自我创新的精神。
李强和张梅对望一眼,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愈发重了。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更要为了大伯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行。
这时,张梅的父亲缓缓开口:“梅梅,这些东西,现在应该是你的了。世界在变,我们的想法也要更新。我虽然一开始不理解你们,但现在我支持你。”

张梅泪眼婆娑地点了点头,李强则是紧紧握住了她的手。他们心中明白,他们的创业之路不再孤单,而是带着一代人的期待与信念,决心要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
张梅和李强终于走过了创业的艰辛道路,他们的项目不仅收获了市场的认可,还得到了两位父亲的理解和支持。有一天,两家人围坐在饭桌上,气氛显得格外温馨。
“梅梅,我真没想到你和李强能做得这么好。”张梅的父亲感慨着,语气中满是自豪。
张梅抿了抿嘴,眼中的笑意是对父亲话语的最好回应,“爸,都是李强比较厉害,我只是跟着他混的。”

李强急忙摆手,“叔叔,您这话就不对了,没有梅梅的创意和坚持,我们哪能有今天。”
“是啊,两个小家伙,一个勇往直前,一个足智多谋。”李强父亲打趣道,“你们真是天生的搭档。”
笑声中,李强把关于大伯真相的文件递给两位老人,“爸,叔叔,其实我们还有个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们。”
张梅继续说:“我们查清楚了大伯身亡的真相,这其中有许多误会。我们不能让大伯白白地去,这些年谣言太多了。”

两位老人仔细地阅读文件,眼神复杂。过了一会儿,张梅的父亲轻声说:“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怀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现在我们有了,”李强断然说,“而且我们不会让事情就这样结束,大伯的名声我们会帮他找回来。”
“孩子们,这是你们做的?”李强的父亲语带震惊。
“是的,是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做的。”张梅坚定地回答。

家人的谈话持续了很久,细节被慢慢梳理,谬误被一一纠正,对大伯的理解也逐渐深刻起来。
夜幕降临,张梅站在窗前,看着繁星点点的夜空,李强从后面走来,轻轻环住了她的肩膀。
“梅梅,你觉得大伯在天之灵,会不会为我们现在做的一切感到高兴呢?”
“当然会的,我们终于能让他安心了。”张梅的声音柔和而坚定。

李强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两人并肩站着,内心充满了未来无限的希望和决心。
不禁让人思考,是不是每个遭受误解的灵魂,都在等待像张梅和李强这样的勇士,以爱与真理为武器,讨回它应有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