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李文忠冒雨单独前往朱元璋的内殿,直言不讳地说:“陛下,胡惟庸的案件涉及太广,如果再不阻止好像就要杀光我们朝廷的人才了。这可能对江山社稷不利。”
李文忠站在那里,低着头,并等待着他伟岸的舅舅朱元璋出现。
兵器的撞击咔嗒声不断地响起,这提醒着李文忠来此的任务有多艰巨。
朱元璋最终出现在李文忠面前,随后示意李文忠跟他一起进了御书房。
待两人在桌子旁边坐下,李文忠郑重地说道:“陛下,我这次前来,是为了说胡惟庸的案件涉及太广。
我们朝廷的人才恐怕会被杀光。如果真的是这样,我的江山社稷恐怕就要受到严重威胁。”
一提到胡惟庸,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那老家伙胡惟庸,竟然还有脸邀请我去他的宅邸观赏,却暗藏歹徒,企图谋反害我。”
李文忠垂下头,继续劝说:“我明白陛下的怒火,但是胡惟庸的案件牵涉太广,无辜者也难以幸免。
如今已经有三万人被大开杀戒,这将对我大明王朝的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请陛下三思。”
“你母亲曾经悉心照料我这个贫困的人,所以我把你视为己出,把你抚养成人。
然而你却太局限于形式了,不能支持大义。”朱元璋沉声说道,“我要建立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明江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容忍像胡惟庸这样的奸猾之徒。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后患无穷。”
李文忠的脸色一沉,郑重地表示:“陛下,臣今天的目的是赴汤蹈火。
但是请您三思,不要再杀无辜了,否则臣将只有牺牲自己来谏止您的罪状!”
朱元璋暴怒地站起来,怒不可遏,“你是真的不想活了!来人,抓走李文忠,秋后处决!”李文忠毫无畏惧,从容不迫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临走前,他嘱托妻子:“我为国家献身,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孩子,替我为国家效力。”
因着丈夫的抉择,妻子泣不成声;李文忠则冷静地从容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受到大家的敬佩。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就连深宫中的马皇后也听说了这个消息。马皇后对李文忠这个朱元璋的外甥心生同情,于是,她暗中跟朱元璋打好了好心思。
当夜傍晚,朱元璋回到寝宫,马皇后拿出了一件破旧的小衣服。她满含泪水地向朱元璋诉说当年的往事。朱元璋沉默着,良久,最终心软了。他改判李文忠闲居在家,不再追究胡惟庸一案。李文忠回到家后,看着自己的年幼孩子,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自己和那位曾经生死相依的舅舅,已经是水火不容了。自此以后,他闭门不出,郁郁寡欢。不久后,在一次梦中,他看到自己母亲招手向他走来,含笑离去。
朱元璋得知李文忠的消息,悲痛万分,亲自为他写了挽联,并追封他为岐阳王,允许在太庙中配享祭祀。
李文忠的故事流传至今,被世人津津乐道,时常引发人们的感慨。忠诚虽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忠诚至死而不渝的举动会在历史中云深人不见,却永载史册,成为后人铭刻的佳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