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乾隆年间,盐城有个姓王的木匠发了财,建了一幢楼房。楼房收工那天,王木匠摆了几桌酒酬谢亲朋好友和匠人。
王木匠办酒席之前放出风来,说是摆酒那天要请人给楼房起个名字,写几个字。在众多亲友中也有几个识文断字的,然而谁也不愿意露一手,生怕遇到高人,自讨没趣,下不了台。
所以主席空着,没有人坐。眼看太阳移到头顶了,人客都坐下来半个时辰了,厨房里菜早烧好了,没有人坐主席就没有办法开席,王木匠急了,双手一抱拳,说:“众位亲友,师傅,我王某人大字识不了几个,祖祖辈辈没有住过楼房,今个能住上楼房,心中高兴,想请人写几个字,给这楼房起个名字,我想,这事不难,起名字容易,字不拘好丑,能使人认识就行。那一位,请上坐。”说完躬身作了一揖。
王木匠讲话之前,大家还说话说着的,讲话之后却一个个默不作声了,屋里静得落针闻声,王木匠急得汗都下来了,后悔不该讨斯文,出洋相。
恰在这时,来了两个陌生人,大摇大摆地直朝家里闯,进屋就朝主席上一坐。王木匠吁了一口气,宣布开席,顿时,外面“噼里啪啦”“通--咜”鞭炮齐鸣。
席散了,桌子收拾干净了,王木匠捧出备好的文房四宝,放在坐主席的人面前,说是请贵客给楼房起个名字。坐主席的那个人提笔在手,问王木匠:“你家姓什么?”“王”。“祖上干什么?”“皮匠”主席上的那个人“噢”了一声,写下三个字“王皮楼”。
“哎呀!”围观的人唏嘘起来,“怎么起这么个名字?”“难听。”“不雅。”人们一个个像找山的蚕,直摇头,有人私下嘀咕:“这个人自不量力,跑到这里来出丑。”有人说:“这个人字倒不丑。”
“你们嫌这个名字不好听是吧?”他朝在场的人扫视了一眼,给“王”加一点成“玉”,给“皮”加三点水成“波”,“王皮楼”顿时成了“玉波楼”。
人们大吃一惊。有人点点头,说:“这个楼名字好是好,就是太大了。”
“太大了?”那个人从怀里掏出印章一盖,说,“大不大?”
人们立即跪下来,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人们都站起来之后,乾隆对王木匠说:“你家胆子不小,居然在太岁头上动土砌楼!”
王木匠跪下来,说:“回皇上,小人的楼房是三个地理先生看的地方,是他们定的开工日子和上梁日子。”
“噢,起来吧!”乾隆问,“三个地理先生呢?”
三个地理先生一起来到乾隆面前跪拜。乾隆问:“你们知道楼房建在太岁头上吗?”
“知道。”三个人齐答。
“既然知道,为什么要在太岁头上动土砌楼呢?”
“我们选定日子注定有大贵人光临,不但不碍事,楼建成后还兴旺发达。”
“噢!”乾隆暗暗吃惊,民间居然有这样的高人,了不得,于是又问,“你们三个人都姓什么?”
三个人依次回答:“姓刘”,“姓李”,“姓周”。
“你们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回皇上,我们三个人是表弟兄三个。”姓刘的回答。
“好!”乾隆说,“寡人封姓王的和你们三个为恭贺老爷,以后谁家砌屋造舍,婚丧嫁娶,只要请到你们都太平无事。”
“谢皇上隆恩。”三个人一起说。
“好,起来吧。”
从此以后,姓王的和表弟兄三个就成了神。有人家还用木板做成牌子,写上:“封座王刘李周”在牌子上面蒙一块红布,烧香供奉,有大事情就把它请出来。
民间还有一说,说是恭贺老爷是太岁的舅爹爹,只要请了恭贺老爷,太岁头上动土就会平安无事。
吴德珠,盐城射阳人,大专学历,市作协会员,种过地,当过兵,教过书,业余写过新闻,教学论文,小小说,诗和散文等在电台,报纸,刊物上发表,编著《咄咄怪事》一书岀版。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