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80年代初的农村设有很多学校,十里八村就会有一个小学,这十里八村的人大体上也互相认识。小时候的我性格顽劣,而三个姐姐是出了名的学习好又乖巧,因此三个姐姐就愈加跟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貌似一直到初中之前,我都是假小子一个,家里也把我当男孩子养。直到上了初中,我才好像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记忆中我总是会跟村里的男孩子们下水捉鱼,上树掏鸟。
家里唯一的小时候的全家福照片里的我又瘦又小,记得我小时候身体柔韧性非常好。无师自通地会很多体操动作,连续翻筋斗、把身体折成圆圈、打搏凌子、鲤鱼打挺我都很上手。不过那时候并不知道这些是体操动作,只是经常在被围观时,心里会洋洋得意。
我们小时候家家都差不多有五六个孩子,记得最多的一家竟然有十个兄弟。那时候谁家孩子多,自然就是不太受欺负,尤其是家有男孩多的。我三个姐姐都是文静爱学习,很少出去玩。而我常常跟一大帮的同伴们到处玩耍,尤其是晚饭后的时光,一大帮孩子四处乱窜在村里,玩捉迷藏和玩打仗等。偶尔村里会有电影队来放电影,我们就会模仿电影假扮各种角色打打杀杀。
小孩子们在一起自然会有各种摩擦,我因为常常是一个人,只要和别人家的兄弟姐妹有摩擦,肯定就是那个被揍的人。记得跟我一起玩得好几个小姐妹,她们每个人都有哥哥。只要我们吵架,无论对错,他们的哥哥就会从天而降地来帮她们打我。也因此,我从小就特别羡慕有哥哥,非常渴望能有个哥哥该多好啊。
小时候的我虽然顽劣,却很是喜欢看各种闲书。80年代初的农村,家家除了学生的课本,几乎就没有任何纸质读物的存在。我家因为爸是大队长,所以邮电所每个礼拜会定期把大队的报纸杂志送到我家,我连报纸的夹缝都会读完。
当年我们能得到的书中最有趣的当属《故事会》,记得那时订一年的《故事会》只需要2.5元钱。《故事会》总是会连载故事,我常常因为一篇未完的故事,却没有办法找下一期,不能知道故事的后续,而急得百爪挠心,只能在脑子里自己瞎编续貂。那时真是做梦都想订一本《故事会》啊。
爸知道了我的这个心思,说有个村民买了我家一只小猪仔,一直没有给钱。他们大人是不好意思张口的,说如果我去要,能要回来就给我2.5元钱,我就可以订《故事会》。这喜从天降的好消息,我当然放马过去呀。
那个村民家住得离我家比较远,他们那里因为家家养的看家狗都很凶,我们小孩子从来不敢去那个附近。但是为了我的《故事会》,刀山火海我也要去呀。
大人们白天都下地干活不在家,我只能晚饭时辰去。前几次那个村民总说他家没钱,等有钱了再给我。可我等不及我的《故事会》呀,于是我计划每天连续蹲守在那个村民家附近,直到拿回钱为止。
我每次是骑自行车去的,二八的大自行车对于小小的我太大了,我都是把腿套进车圈里才能够得上脚踏。必经之路上有好几家都有狗,每次在路上因为怕狗,我都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好巧不巧的是,有一次我刚经过一家大门,猛然窜出一只黑色的大狗,狂吠着扑向我,刹那间我迅速跳出自行车,自行车顺势向扑来的大狗倒去,大狗也吓了一跳,急速后退。而我当时吓得魂飞魄散,跳出自行车后飞速奔跑,瞬间跑出好远,那时如果有计时器,你说我是不是能跑过刘翔呢。
等我惊魂未定地回头,看到这家的女主人出来已经呵斥住了大狗。她看到我的样子哈哈大笑,说嗷呦,死狗把毛丫头吓死了。我想那个瞬间的我是不是破衣烂衫、滋毛乱炸,以致于明明我被吓破了胆的样子,她却偏偏笑得乐不可支。然后她抱住大狗,安慰我说别怕,让我过去骑自行车。
好在经历了一番波折,最后钱还是要回来了。爸说话算话,给了我2.5元,我如愿订了一年的《故事会》。
之后的一年,每个月我都拥有了一份美好的心情,期盼的《故事会》会如期到手。
自此,80年代初的那本小小的《故事会》,开启了我漫长的爱书、读书之旅。
请关注我,我有故事差点酒,请粉我买点酒哈哈哈~~~
(文章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请联系我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