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司机(小小说)

2022年07月16日11:21:12 故事 1165

火车司机(小小说) - 天天要闻

天刚蒙蒙亮,李山川老人便穿戴整齐,倒背手到附近劳动公园散散步,喊喊嗓子撞撞树,然后回来吃早饭。

今天,他吃罢早饭,筷子一扔,打了个响亮的嗝,问儿子李河流:“你今天休息不?”

李河流说:“我今天休息。爸您不记得了,昨晚我就跟您说啦,我看守的道口偏僻,火车汽车行人都少,干两天休两天,两班倒,轻松着呢。”

李山川“嗯”了一声,略有沉思,说:“人老了记性不好,左耳朵听右耳朵冒。”

李河流嘿嘿一乐:“爸您老耳聪目明,记性好着呐。”

李山川知道儿子奉承自己,不顺他给的杆爬,瞅一眼窗外天气,回头又问:“威武今天什么班?”

李河流毕恭毕敬回答:“爸呀,巧了,您孙子今天也休息。”

“哦!”李山川脸展眉舒,说声好,“今年冬运前的家庭会议就今天中午开!”

李山川原是山城机务段火车司机,干了三十年,只开过蒸汽机车,创造过万趟无事故好记录,是全局行车标兵,上过路局大会主席台呢。他当司炉烧火时,一次机车上通沟岭,投煤钩火操作不当,让喷出来的炉火烧花了脸,熏黑了全身,至今脸上还隐约有疤痕。儿子李河流原来也是山城机务段火车司机,开的是内燃机车,干了有二十年。但随着铁路动力设备更新换代,车速越来越快,乘务交路越来越长,人员出现了富余。三年前,机务段分流多余人员,他考虑自己年龄大了,难以接受新技术新设备,业务考试经常不及格,适应不了新时代紧张的运输工作,便主动报名去工务段看守道口。他当司机时,一次机车拐弯瞭望不彻底,轧死一个拾荒老人,让机车大轮染了血。爷俩发生的事故都在冬季,教训极为深刻,所以每年入冬前,李山川都要召开家庭会议,专讲冬运安全。不仅儿子听,老伴和儿媳妇都得听,还要发言谈感想表决心。他们背着李山川叨咕,俺们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可是李山川在家一言九鼎,谁敢不听他的?

孙子李威武大学里学的就是机车运输,三年前毕业,回来还当内燃司机,可真真的机车世家啊!不过,今年李威武“高升”啦!通过考试成为了动车组司机,跑上了高铁!呵,制服换新的了,上下班拎小皮包了,脸上总是喜气洋洋了,坐着像座塔,站着像棵松,到哪里腰都拔溜直,动不动就俺和谐号……

不过在家里他可一点不傲气,都是他长辈,哪有他显摆的份儿?对于孙子的成长进步,爷爷李山川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每年冬运前的家庭会议更是开得兴趣盎然,一讲好几个钟头。晚辈们都认为这是老人老了的特征,现在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了,都假装洗耳恭听,心无旁骛,认为冬运前家庭会议很重要,不过也有糊弄老人开心的成分在里边。

再说孙子李威武,从小个性就强,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主见。爷爷原来给他起的名字叫大地。山川、河流、大地,三代单传,有山有水有平原,占天时占地利占人和,实诚接地气,又显气势磅礴,多好!可他嫌土气,背着家人到派出所把自己名字改成了李威武。名字倒虎虎有生,跟上辈却有些“断档”,好像里面丢了什么没接续上。好在这小子工作认真,勤奋好学,孝敬老人,处对象、结婚这些大事都让爷爷定夺,爷爷爱吃什么就往回买什么,还给爷爷买了个只能接打电话的老人机,让李山川心里总是甜丝丝的,舒坦极了。不过老人总怕孙子开车出事儿,尤其怕冬运期间路况不好,开的还是高铁列车,车速太快……人命关天呐!

李山川定下了开会时间,李河流就得落实呀。早早给儿子打了电话,告诉儿子中午回家来吃饭,爷爷要开冬运前家庭会议,然后跟老伴去超市买菜,回来煎炒烹炸,得弄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午宴来。家庭会议嘛,就得边吃边喝边聊,那才叫有氛围有气息,效果才叫一个好。

孙子李威武从小就知道家里有这个会议,时间在入冬前,主要是爷爷讲,之后爸爸讲,主题都是冬运安全。近几年他参加过几次,一点不反感,特别乐意参与,感觉长辈们讲的都是自己需要了解掌握的。爷爷、爸爸和自己属于三个不同时代,开的火车也从蒸汽、内燃到动车组,简直就是一个逐渐飞起来的奔腾世界啊!高铁列车像闪电像子弹像箭镞,精灵般飞来飞去,如今已经飞出国门,在全世界飞翔,中国铁路发展得太快啦!这是历史的传承,时代的进步,国家高速发展的标志,做为新一代铁路人应该感到自豪!爷爷、爸爸的经验是血汗的凝聚,是岁月的提炼,是生命的代价,十分宝贵,值得自己终身学习呢。所以,接到爸爸电话,他马上答应,并有些兴奋地告诉妻子小燕,“爷爷把今年冬运前家庭会议定在了今天中午,咱们早点去!”

小燕也生长在铁路世家,如今是跑高铁列车的列车长,是“动姐”里面的一枝花,不仅人长得美,心地还善良,有上进心,知道冬运安全的重要性,立马答应,还说要早点呦。

一路上,小两口边走边聊。李威武说:“爷爷、爸爸开火车时条件不好,工作生活艰苦,遭了不少罪,保安全难度大。到了我这儿,赶上中国高铁大发展,咱开上了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单司机执乘,像驾驶飞机,收入是爷爷爸爸总和还带拐弯呢!”

小燕喜形于色,又正色道:“年纪轻轻的别骄傲啊,不是你能耐,是赶上了好时代,还得谦虚点儿,多向老辈人学学。”

“那是当然!”李威武摇晃了一下胳膊,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我都做好记录准备了呢。”

进了家门,跟爷爷打过招呼,小燕挽起衣袖进厨房,帮助公公婆婆做饭炒菜。李威武陪爷爷聊会儿天,上会儿网,再看会儿书,不觉间就到了中午。饭厅餐桌摆上了七碟八碗,菜香伴着酒的浓郁,从饭桌向四周飘逸。李山川端坐冲门正位,腰板溜直,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不言自威。其他人依照辈分,按男左女右分列两旁,静候李山川开宗明示。

按照往年规矩,爷爷李山川开场白,接着是大段大段的安全教育,里面有经历有教训有故事有感慨,更多的是谆谆教诲。可是,老人开场白后,留下了大段大段的空白,老人不说了,一双老眼在一家人脸上逡巡,最终落在孙子李威武脸上不动了。时间仿佛停止了,空气似乎凝固了,气氛有些压抑。儿孙以及他们的媳妇们都不错眼珠地盯望着老人,有些发懵,个个心里在想:老人今天怎么了?有些反常呀?

李河流按耐不住,刚要开口问询,李山川把眼前一小盅茅台端起来,一饮而尽,然后抹一下嘴巴,说:“二零一九年过完了,国家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形势一片大好。国家在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咱家的冬运家庭会议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以前是我说,长篇大论,然后是河流说,也是长篇大论,都是车轱辘话,说多了都是白开水,没滋没味的。今天咱们改改,让威武先说,说说他怎么开的动车,说说他的冬运经验,好不好?”

稍许的沉静,随后就是满桌的掌声。这掌声是鼓给李山川的,鼓给他的与时俱进,鼓给他的高风亮节。李山川显得很高兴,也有些得意,一挑蚕眉,冲着孙子大声说:“威武,大胆说!”

李威武本来是回来学习的,听教诲的,小本本都掏出来准备记录了。跟爷爷爸爸相比,自己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按惯例按辈分,哪有自己先说的份儿呀。可是家庭会议峰回路转,剑走偏锋,老八板的爷爷一开始就把自己推到了前边,这让他始料未及。众目睽睽之下,他脸红了,心跳加快,慢慢站起来,目光胆怯地望了一圈儿。

爷爷的目光坚定,爸爸的目光期待,妈妈的目光鼓励,妻子的目光羡慕……所有人都冲他微笑,鼓励他期待他发言。目光越过亲人越过餐桌,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自信地坐在动车组列车驾驶室里,目光炯炯望向前方。前方是闪亮的钢轨,平坦的水泥道床,排列整齐的电力接触网。更远的地方是起伏的原野,平缓的河流,漂移的白云,白雪皑皑的群山。线路如笔直的河流向前方流淌,片片的村庄和农田在飞快后移,线路两侧无数树干士兵一样列队等待他的检阅。清风给他梳妆,百鸟为他歌唱,太阳高悬在他头顶,光线清澈透明,把一切照得温暖明亮......

他自信了,神清气爽,气运丹田。他清了清嗓子,微微一笑,开始讲他这一代人的冬运安全……


作者简介:孙云海,通化市作协会员、吉林省作协九代会全委会委员、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作协副主席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