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低调精灵”,皱子鸟足菜,你了解多少?在你的家乡有吗

在我家门口的花盆中,生长着奇妙的植物,它们形态各异、习性独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盆景。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种不太起眼却充满魅力的植物——皱子鸟足菜身上。


皱子鸟足菜,学名Cleome rutidosperma DC. ,从分类学来看,它隶属于白花菜科鸟足菜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很有特点,直立、开展或平卧,分枝疏散,最高能长到90厘米。仔细观察,会发现它无刺,茎、叶柄及叶背脉上,还疏被着无腺疏长柔毛,有时候看起来近乎无毛 。

再看看它的叶子,是由3片小叶组成,叶柄长度在2 - 20毫米之间(不过茎下部的叶不太容易见到)。小叶呈椭圆状披针形,有时也近似斜方状椭圆形,顶端可能是急尖、渐尖、钝形或者圆形,基部则渐狭或呈楔形,几乎没有小叶柄,边缘还有带着纤毛的细齿。在这3片小叶中,中央小叶最大,长度一般在1 - 2.5厘米,宽度5 - 12毫米,而侧生小叶相对较小,并且两侧不对称。


皱子鸟足菜的花,单生于茎上部叶具短柄且叶片较小的叶腋内,常常2 - 3朵花连接着生在2 - 3节上,形成开展有叶但间断的花序。花梗纤细,长度在1.2 - 2厘米,等结果的时候,能长到约3厘米。它的萼片有4片,是绿色的,彼此分离,形状为狭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长度大概4毫米,背部有短柔毛,边缘还有纤毛。花瓣同样4片,在新鲜标本上,能看到2个中央花瓣中部有黄色横带, 2个侧生花瓣颜色一样,花瓣顶端急尖或钝形,还有小凸尖头,基部渐狭延成短爪,长度约6毫米,宽约2毫米,整体近倒披针状椭圆形,全缘,两面都没有毛。它的花盘不太明显,花托长约1毫米,雄蕊有6枚,花丝长5 - 7毫米,花药长1.5 - 2毫米;雌蕊柄长1.5 - 2毫米,结果时会增长到4 - 6毫米;子房线柱形,长5 - 13毫米,没有毛,但有些花中的子房不育,长度仅2 - 3毫米;花柱短而粗,柱头是头状。

等到结果时,果实线柱形,表面平坦或者微微呈念珠状,两端变狭,顶端还有喙,长度在3.5 - 6厘米,中部直径3.5 - 4.5毫米;果瓣质地很薄,有纵向近平行脉,成熟后常从两侧开裂。它的种子也很有辨识度,近圆形,直径1.5 - 1.8毫米,背部有20 - 30条横向脊状皱纹,皱纹上还有细乳状突起,爪开张,彼此不相联,爪的腹面边缘还有一条白色假种皮带。皱子鸟足菜的花果期在6 - 9月。

从分布范围来说,皱子鸟足菜的身影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云南台湾等地也能找到它。它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路旁草地、荒地、苗圃、农场,甚至常常成为田间杂草 ,都能看到它顽强生长的模样。


虽然皱子鸟足菜看起来普通,但在生态系统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些昆虫的食物来源,为维持生物多样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于植物爱好者和研究者而言,它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也为研究植物的进化、适应环境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样本。说不定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能发现它更多潜在的价值呢。

下次当你漫步在田野、荒地时,不妨多留意一下周围,说不定就能邂逅这低调又独特的皱子鸟足菜,感受大自然带来的这份别样惊喜 。

朋友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这种植物很少见,你们家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