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T转换在 PCI 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转换在 PCI 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最佳时间研究


王蓉,胡东南,王进,陆蕙,付坤
【摘要】 目的 分析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DAPT)转换在PCI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 HP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最佳时间。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PCI后接受DAPT的ACS患者270例,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为A、 B、 C组,各90例,其分别于强化DAPT方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2周、 1个月、 3个月时进入药物洗脱期〔采用标准DAPT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1周〕,然后选取发生HPR的患者103例( A组48例, B组35例, C组20例)为研究对象,再次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别分为A转换亚组(采用标准DAPT方案治疗, 24例)和A不转换亚组(继续采用强化DAPT方案治疗, 24例)、 B转换亚组(采用标准DAPT方案治疗, 17例)和B不转换亚组(继续采用强化DAPT方案治疗, 18例)、 C转换亚组(采用标准DAPT方案治疗,10例)和C不转换亚组(继续采用强化DAPT方案治疗, 10例)。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年。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A转换亚组与A不转换亚组、 B转换亚组与B不转换亚组、 C转换亚组与C不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A、 B、 C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A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不转换亚组( P<0.05); A转换亚组与A不转换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转换亚组与B不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转换亚组与C不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转换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B转化亚组( P<0.05); A转换亚组与C转化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转换亚组与C转化亚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DAPT转换策略可能会降低PCI后发生HPR的ACS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DAPT转换的最佳时间为强化DAPT方案治疗1个月。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
【中图分类号】 R 54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114/j.issn.1008-5971.2022.00.171

本文来源:王蓉,胡东南,王进,等.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转换在PCI后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最佳时间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 30( 7): 48-53.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