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西部世界与黑客帝国

近来元宇宙概念大火,什么东西都要往上靠一靠,又是一场资本的狂欢。刚一听到元宇宙这三个字,笔者以为是物理学界或者哲学界有了什么重大发现,初步了解之后,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凭空堆叠起来的概念。

为什么说是凭空呢?因为其连一个准确的定义都没有。今年上市的游戏公司Roblox——也正是这个公司使得元宇宙概念传播开来,在给元宇宙定义时,只是说其应具有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这几个要素的概念有意义吗?没有任何意义,非常空洞。带着一颗好奇的心,笔者又去浏览了一下各路媒体对元宇宙的“解读”,发现大家基本的共识是:元宇宙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镜像版。


而这,短期来看,并不会实现。短期是多短?两个世纪以内。


为何?当然不是因为技术达不到,单论技术的话,可能50到100年就能到达实现虚拟世界的水平;关键是人类伦理问题无法解决。笔者猜测,若要最终实现镜像版的虚拟世界,必须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西部世界》阶段,其次是《黑客帝国》阶段。这两个阶段也分别代表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西部世界》阶段代表着是非问题;《黑客帝国》代表着真假问题。

(本篇文章不对这两部影视剧做展开,有需要的话,可以另写几篇来介绍。)


所谓是非问题,就是在虚拟世界中,是非标准如何界定,是非问题如何裁断。因为虚拟,所以肆无忌惮,所以恶意泛滥。这个问题从社交平台诞生之初就存在,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全民普及,其愈发得严重起来。这种虚拟中的恶意,其中的一部分目前表现为键盘侠,当下有对键盘侠相关的硬性规定吗?规定没有,连键盘侠的定义都没有,甚至连是非的定义都没有。所谓键盘侠,仅仅是一个空壳概念,什么都可以往里塞;倒是成为了一种贬低他人、极为好用的手段。


在现今这种程度的虚拟下,是非问题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如何能再进一步虚拟化呢?当出现现实世界的镜像版时,个人情感与虚拟的联系更深、更广,那时的是非问题对个人的伤害必然远远大于当下,如果没有将是非规范定义,其对个人,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伦理会造成极大的冲击。

所谓真假问题,则更像是一个哲学问题。千百年前,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千百年后,黑客帝国问我们,要选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


这个选择题,现在的人真的能解答吗?


两个问题,用两百年来回答,不过分。所谓元宇宙,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