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2020年12月13日10:57:02 科学 1812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如果在天气好的时候,夜晚用使用普通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就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起伏的地貌变化,获得不错的观察体验,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会是什么感觉呢?为什么有人说,在月球上眺望地球,会感觉到恐惧呢?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他也是第一个在宇宙中眺望地球的人类,古人常说“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果没有离开地球进入宇宙中,无法想象地球的体积有多么巨大。

地球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区域被海洋覆盖。地球是一个岩石行星,虽然从表面看起来是蔚蓝色的,但是地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只有在宇宙中亲眼观察,你才能体会到地球的巨大。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阿姆斯特朗是首个登上月球的人,在阿波罗计划中,总计有12人登上过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只有这12个人有机会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我们只能通过各种照片,体会从月球观察地球的感觉。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从月球观察地球会让人感觉到恐惧呢?恐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让我们产生恐惧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在面对某种危险又无法解脱,内心产生的强烈担忧情绪被称为“恐惧”。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巨大的物体也会让人感觉恐惧,这种情况被称为“巨物恐惧症”,一些宇航员也会有这样的心理问题,被称为“天文恐惧症”或者是“宇宙恐惧症”。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在人类早期的天文工作中,因为科技水平不够,参与航天任务的宇航员人数较少,工作时间较长,长期处于幽闭环境中让一些人患上了“宇宙恐惧症”,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情况大大减少直到完全消失。每一位宇航员在进行任务之前,都需要经历严格的培训和筛选,严重的心理问题几乎不会出现。

从其他的行星或者空间站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太过于庞大,观察地球的全貌会让人感觉到自己万分渺小,。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文化建立在地球上,身处月球或者是空间站时,会感觉到恐慌,因为在这些区域发生意外得不到来自地球的救援,任何一个微小的意外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最害怕的就是“孤独”,从月球眺望地球会加大一个人的孤独感。宇宙浩瀚无比,宇宙中存在浩如烟海的行星,地球和月球只是无数行星中很普通的一个天体系统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和月球是不可改变的唯一,人类的文化在地球上,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地球,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出一趟远门都需要准备许多事情,更别提离开地球可能会产生的内心压力。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在远离地球很远,拍下了著名的“暗淡蓝点”,在这张照片中,地球只是一个暗淡的蓝色光点,在整个黑暗的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看到这张照片,同样会让人感觉到有些恐惧。

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地球可能微不足道,如果地球消失,不会对宇宙造成任何影响,可是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就是我们的全部。换一个角度看地球,也可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地球和宇宙的关系。

如果给你一个成为宇航员的机会,你会选择把握这个机会进入宇宙,换一个角度看看地球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 天天要闻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5月19日-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着眼于益生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养乐多支持主办的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 天天要闻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布任免通知,经研究,决定:孔大力同志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免去沈志强同志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职务。孔大力同志任上海天文台台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沈志强同志上海天文台台长职务,保留正局级。孔大力,男,1985年1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行星物理与...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 天天要闻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熟悉刑侦推理类作品的朋友们,肯定对氰化物印象深刻——毕竟很多受害角色,都是只沾了一丁点剧毒的氰化物就饮恨当场。然而,在无奇不有的自然界,氰化物也可以成为传情达意的礼品。不仅如此,动物“情侣”之间还有很多让人大跌眼镜的危险互动,在这个 520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 天天要闻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过去十年里,间歇性禁食已悄然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据《自然》杂志报道,一项统计发现,2023 年美国超过 10% 的成年人都在实践这种饮食方式。在互联网上也只需略加搜索,就能发现各种间歇性禁食的指南,教你如何具体操作,给身体带来种种益处。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 天天要闻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22日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并首次收录了蜻蜓和蚯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物种名录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
OpenAI在阿联酋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扩展至亚太地区 - 天天要闻

OpenAI在阿联酋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扩展至亚太地区

【TechWeb】近日,OpenAI联手G42、甲骨文、英伟达、软银和思科等公司,共同宣布打造“星际之门阿联酋”(Stargate UAE),这是OpenAI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Stargate的第一个国际部署项目。作为“OpenAI for Countries”倡议下的首个合作伙伴项目,OpenAI正在与G42合作,在阿布扎比阿联酋-美国人工智能园区(UA
于涵洋课题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连接 - 天天要闻

于涵洋课题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连接

苏糖核酸(TNA)是一种非天然核酸,结构简单(图1),能像RNA一样碱基配对,也能折叠形成功能性结构,因此被视作生命起源早期可能的遗传物质。而且,TNA具有优异的抗核酸酶降解能力,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展现出潜力。图1. TNA与RNA的化学结构
“唯论文”如何破?清华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唯论文”如何破?清华给出答案

清华大学学子正在上课路上。清华大学供图 在清华大学研究生评价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从2019年起有4份文件围绕一个主题密集出现:《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的导向;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