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2020年08月03日09:40:16 科学 1216

2018年的数据统计,世界上每秒有1.8人死亡。而今年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肆虐的原因,这个数字会更大。

死亡,这个敏感又熟悉的词汇。

我们平常谈论死亡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人类从认知上是被动的接受死亡这个事情的。

但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那么一刻,我们会突然想到自己死亡后的样子和状态,想象自己的意识会去到哪里,这些想象会不断扩大,细思极恐......我们会非常确信地告诉自己,死亡会在未来的某一刻降临,接着内心充满了空虚,无奈和失落......但不会持续在这种状态下太久,又恢复了平静,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那么,死亡到底是什么感受?死亡是终点还是新的起点?死亡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

死亡的本质

狭义上的死亡:是指生物学上的死亡,就是指一切生命特征的丧失。拿人类来说,判断标准是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以及脑死亡为识别标志。

哲学上的死亡:是指生命系统所有的本来维持其存在的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

通俗上总结,死亡就是生命状态的一种不可逆的改变。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从濒死体验入手研究——最接近死亡的体验

如果要了解死亡之后的事情,研究那些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是最优的选择。

有研究表明,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大脑虽然因血液不再被输送而缺氧继而导致功能丧失,但大脑还会继续运作一段时间,临床试验中发现有部分心脏停搏后恢复的幸运儿,心脏停搏期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回忆时居然清楚地知道心脏停搏期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换句话说,人类大脑是有机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这个事实的。

2018年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心脏停搏后大脑内部的活动最长可以持续10分钟。这时候呈现出的脑电波与我们在深度睡眠时的一致。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濒死体验记录——不可思议与共性并存

世界上最早的濒死体验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人类学家菲利普.查理尔博士发现了一份1740年的濒死体验报告,报告描述了病人在濒临死亡时的一些生动感受,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濒死体验研究,作者是当时的法国军医皮埃尔杜蒙肖。

报告中所记载的濒死体验,都有着十分相似的描述,还发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濒死体验的案例。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上帝视角”下的网球鞋

1977年,在医院担任社工的克拉克夏普经历了一次濒死案例,心脏病患者玛利亚在入院第三日心脏骤停,当医生抢救她时她发现自己浮在医院办公大楼外,看到3楼的窗台上有一只网球鞋,她还对那只鞋进行了细致描述。后来,那名社工亲自前往玛利亚所说的那个窗台查看,不仅找到了那只鞋,还发现玛利亚所在的病房内是无法看清那只鞋的细节的。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盲人,看得见世界

一位叫斯库恩梅克的医生,在科罗拉多州的一间医院任心血管主任期间,报告了他的一位女病人在经历濒死体验时有身体分离的经历。这位病人在抢救后回忆说,当时感觉自己身体漂浮起来并“看到”房间中有十四个人,并能准确详细地描述手术室中发生的事情,斯库恩梅克医生说这位女病人的描述与事实完全相符。最让人无法解释的是,这位病人是一位盲人。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世界名人们也有类似的濒死经历与感受

如果你觉得前面几个事例没有说服力,那如果我说一些世界名人们也曾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你又会如何思考呢?

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岁那年就曾经历过一次“灵魂离体”的体验,当时在意大利前线的救护车队服役的海明威,在1918年7月8日的午夜时分,一枚弹片击中了海明威的双腿身受重伤,事后对朋友描述说:

当时觉得自己的灵魂从躯体内走了出来,就像拿着丝手帕的一角把它从口袋拉出来一样。丝手帕四处飘荡,最后终于回到老地方,进了口袋。

除海明威外,德国诗人歌德,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劳伦斯等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科普学术文章中的经典总结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从死亡状态下被救醒,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濒死体验。据2009年出版的选集《濒死体验手册: 30年之调查》介绍,截至2005年,有关濒死体验的数十项研究,总共涉及了3500个对象由此催生了大约600篇学术文章。有240篇文章提到了濒死体验。

很多濒死体验者都表示,他们的体验既不像梦境也不像幻觉,他们常会用“比生活更真实”来表示这种感觉。

濒死体验者都大致表示出一些相同的感受体验:

  1. 安详的感受(约占濒死者中的五分之三觉得情绪及身体感到极其舒适)
  2. 灵魂出窍的感觉(灵魂从身体抽离出来,能够俯瞰自己的身体,并能观察周围的环境)
  3. 感觉进入另一个空间或维度(通常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会出现)
  4. 全景式人生回顾(1/7的濒死者以倒叙的方式回看了自己的一生)
  5. 穿越隧道(感觉自己在一个时空隧道里穿行)见到已故的亲人,他们以高大的形象出现
  6. 面临抉择(濒死体验的尾声,会有一个选择,是选择回到现世的肉体还是走向光芒)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这些不可思议的结论会不会说明了意识会延续下去,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呢?

科学角度猜测死后的现象

从科学的角度上猜测,每个人在死亡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在内的12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能产生奇特的幻觉。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能够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那些快乐的感觉,或许是多巴胺等化学物质带来的。

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能灵魂出窍,还有前面提到的网球鞋事件,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结语

或许死后会去哪里,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知道,因为死的人无法复活,他们无法把死后的感觉传达给活着的人。研究濒死患者的经历,只是给我们一个思路,因为很难用证据去证明他们所说的真伪和原理。

人的意识在死后到底会去到哪里呢,也许人会进入一个所谓的天堂或者地狱,用超现实的意识形态活着,也许转世轮回,也许我们现在的世界是虚假的,当我们死了,会去到一个真正的世界......这些所有的可能,也许只有我们去世后才能知道真相。

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身边人,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以温柔待他人吧!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死亡原来是快乐的?人死后会去哪?大数据统计:死亡可能并非结束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华声在线5月20日讯(通讯员 夏文辉 记者 卢小伟)5月20日上午,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会在长沙召开。14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为推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为加快推动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新思路、新方案。 曹正平 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沈岩、高福、贺福初、顾宁、陈晔光、骆清铭,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 天天要闻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最近复习考试时,搜集到一些很有趣的神经科知识点记忆口诀,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枯燥的学习带来一丝乐趣和便利。如果你的知识库中也藏着类似的秘密武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丰富这个神经科知识的记忆宝库~Wallenberg综合征——钱医生教三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为小...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 天天要闻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江阴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市列入古树名木名录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属于15科21属21种。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 天天要闻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网(SuperDARN)2024年研讨会5月20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首个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的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当日在该国际会议上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5月20日,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