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上海市中心惊现入侵物种?体型很大,不怕人,紧急提醒:千万别摸

2025年05月20日14:40:26 科学 2056

“海狸鼠体型很大!浑身都是黑黑的,看上去萌萌的,还挺可爱。”近日,有市民向新民晚报记者报料称,在上海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内湖边,目击到疑似“入侵物种”海狸鼠。海狸鼠从何而来?相关部门将采取何种措施?记者展开调查。


罕见!上海市中心惊现入侵物种?体型很大,不怕人,紧急提醒:千万别摸 - 天天要闻


两次“露面”悠闲从容


从目击者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只疑似海狸鼠的动物通体呈黑色,身材较胖,正“趴坐”在湖边,悠闲地举着双手,似乎正捧着食物“大快朵颐”。记者查询资料后发现,它与文献所记录的海狸鼠特征“高度相似”:其尾圆而长、比体稍短,身披鳞片,体毛长而绒厚,体背呈黑褐色,腹和体侧棕黄色。门齿强大,指(趾)具强爪,趾间有蹼。


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位于普陀区宜昌路66号,靠近宜川路桥。公园24小时开放,总面积约8.6公顷。园内环境宜人。其中,中湖和下湖均为人工湖泊。


记者从公园管理方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首次“目击”发生在今年5月1日晚约6时。当时,是一名驻场电工经过公园下湖边时,发现这只海狸鼠的身影。据目击电工表示,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动物。“它长得有点像水獭,不过,看上去身手很敏捷,还不太怕人。”


海狸鼠的第二次现身,是在5月6日晚5时许。当时,有多位市民看见,似乎是同一只海狸鼠又再次出现。它的体型较大,正在湖中悠闲地游泳。等到似乎是游累了,它熟练地爬到岸上,抖落身上的水,坐岸边休憩。


罕见!上海市中心惊现入侵物种?体型很大,不怕人,紧急提醒:千万别摸 - 天天要闻

海狸鼠蹲坐在湖畔休息


专家“诱捕”关注动向


两次发现海狸鼠的“踪迹”后,公园方面与普陀区绿化部门取得了联系。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积极到场处置。


近日,记者跟随绿化部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前往实地查看,专业人士全面排查该区域的河边、草地、灌木丛等海狸鼠可能栖息的环境,不过,在现场并未发现海狸鼠的活体、巢穴、粪便等相关痕迹。专家通过与周边居民进一步沟通后获悉,部分市民确曾看到类似啮齿类动物的身影,但无法确定是否为海狸鼠。


罕见!上海市中心惊现入侵物种?体型很大,不怕人,紧急提醒:千万别摸 - 天天要闻

位于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内的人工湖


目前,有关部门已在梦清园内海狸鼠可能出没的区域放置诱捕笼,并与园区管理方协商一致,由其加强日常巡视,若发现海狸鼠已入笼或其他异常情况,园方将会第一时间予以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管现场没有发现海狸鼠的痕迹,它可能暂时处于‘散养’状态。但是,我们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它的动向。”


现身市区较为罕见


据之前媒体的公开报道,海狸鼠并不是第一次“露面”:去年(2024年)6月,金山区亭林镇驳岸村内曾发现海狸鼠,村民家中的莴笋叶、西瓜等农作物都曾被它偷吃,甚至还在“3天内啃食了30只西瓜”;今年1月末,在上海市金山区和浙江省湖州市的交界处,有志愿者发现4只海狸鼠。不过,之前其均在郊区等地出没,被目击到在市区“现身”,尚属罕见。


据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方面介绍,公园从苏州河取水,经过湿地后过滤到中湖及下湖,再通过公园里的溪流,返还给苏州河,来起到水质进化的作用。因此,园方也不能判断,这只海狸鼠究竟是“随波逐流”而来,还是已经“顺水而去”了。


市民不可“擅捕擅撸”


记者从绿化部门了解到,多方与市绿容局相关处室汇报后,就海狸鼠的生物学特性、可能的危害、处置措施等方面,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市绿容局有关专家透露,海狸鼠属于外来物种,海狸鼠的生存需要特定的水域和食物条件,容易啮噬茭白、莲藕、芦笋等农作物,给农户造成困扰。若任由其在郊野环境中无节制地繁衍,种群数量可能会迅速激增,要防范其对于本地农业带来的潜在风险。


据考证,1950年代末,海狸鼠曾被大规模引入上海。1962年,上海市畜产出口公司在长兴岛设立的野牲饲养场,海狸鼠的数量突破1000只。2020年9月,中国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海狸鼠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至于此次发现的海狸鼠,究竟为野生还是人为养殖,目前亦尚无定论。


市民若在野外“邂逅”海狸鼠,该怎么办?专家特别提醒,海狸鼠身上极有可能携带多种病菌,对人类造成传播疾病的风险。市民切勿被它“蠢萌”的外表所“迷惑”,切勿徒手抚摸抓捕,更不能私自抓捕,避免被它抓伤挠伤,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到场处理。


相关链接:

海狸鼠是啮齿目海狸鼠科海狸鼠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等国。我国于1956年开始引进海狸鼠,目前,其已分布多个省、市、自治区。海狸鼠身体粗笨,体长40-50厘米,重2-5公斤。雄鼠较雌鼠大,最大可超过17公斤重。海狸鼠栖息于湖泊、溪流的岸边及沼泽地区。在岸边的斜坡上挖洞为巢,洞口常常是一半露在水面上,一半浸入水中。夜行性,善于游泳和潜水。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为食,也吃陆地上的植物。




本文综合自:新民晚报
相关作者:徐驰
微信编辑:安通

◢ 猜你喜欢↓↓
愿意为演唱会一掷千金,又要靠免费资源健身…超8成人每周熬夜花钱!揭开上海443万人的消费真相→
刚刚,上海人吓一跳!台风红色预警?官方:不要紧张……下班注意,局部中雨+雷电来袭
刚刚,孙杨再次退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HER2 ADC竞争格局悄然重塑 - 天天要闻

HER2 ADC竞争格局悄然重塑

创新药的“内卷”,已有目共睹,即便是有着较高准入门槛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同样如此,其中HER2靶点因在多瘤种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预后紧密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内靶点布局中位居首位,竞争最为激烈。
珍稀“雪山精灵”首现蜂桶寨 生态家园再添灵动画卷 - 天天要闻

珍稀“雪山精灵”首现蜂桶寨 生态家园再添灵动画卷

【来源:宝兴县融媒体中心】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片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在园草坡区域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马鸡的活动画面。这一发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添新证。视频中,这只白马鸡身姿优雅。雪白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你认为是哪三位? - 天天要闻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你认为是哪三位?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是哪三位?在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漫长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巨人的贡献如同三座巍峨的高峰,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框架。阿基米德、伽利略·伽利雷和艾萨克·牛顿,这三位跨越两千年的思想者,分别以其革命性的科学观念和开创性的理论成
恐龙灭绝VS地震逃生:一堂精彩的跨物种防灾课 - 天天要闻

恐龙灭绝VS地震逃生:一堂精彩的跨物种防灾课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姜金柯 于雅晴/文图当史前霸主遇上现代防灾黑科技,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中原区澜景小学明慧厅内上演了一场穿越亿年的“生存对话”——学生们跟着霸王龙的足迹,揭开地球灾难的密码,更在恐龙的“注视”下演练地震逃生
北斗挑战美国GPS全球地位?中方: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 天天要闻

北斗挑战美国GPS全球地位?中方: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2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5月18日,《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北京发布,其中提及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特别是北斗系统发展迅速。此前有国外媒体评论称,北斗系统正挑战美国GPS系统的全球地位。发言人有何评论?毛宁:北斗系...
铁路“蜘蛛人”遍织山体防护网 - 天天要闻

铁路“蜘蛛人”遍织山体防护网

通讯员 王光辉 黄贵彬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火红的太阳直射大地,铁路“蜘蛛人”走进关山脚下,在山体上铺设和修护主动防护网,避免碎石、浮石跌落在铁轨上……进入5月中下旬,随着北方洪涝灾害风险增高,包兰、兰新、兰青铁路沿线也进入新的防汛防洪期。兰州铁路局兰州西工务段聚焦防洪新要求新变化,修订完善防洪工作...
关于2025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 天天要闻

关于2025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甘科奖函〔2025〕3号各提名单位、专家:依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政府令第157号)及其实施细则、《甘肃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指引》等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
长春经开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正式启动 - 天天要闻

长春经开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正式启动

人民网长春5月20日电 (记者王海跃)20日,由长春经开区管委会与长兴基金联合主办的“聚势创合 智启新质”长春经开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建设大会在光电信息产业园举行。吉林省、长春市相关部门领导、院士专家、龙头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合成生物领域的里程碑时刻。 长春经开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