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2025年05月05日02:33:13 科学 1173

前言

你敢拿命做实验吗?美国一猛男18年疯狂自虐,让毒蛇咬自己数百次,甚至往身体里注射蛇毒!结果不仅没死,血液还产生了神奇抗体,可能拯救数万人!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起因:一个“作死”的疯狂实验

蒂姆·弗里德(Tim Fried),一个对有毒动物痴迷到极点的美国人,从18年前开始了一项近乎自杀的实验,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他不断让毒蛇咬自己,甚至直接往体内注射蛇毒,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对蛇毒免疫!

听起来像电影里的疯狂科学家?但这事是真的,而且他还真搞出了名堂。

过程:从“玩命”到科学突破

弗里德在威斯康星州的家里养了几十条毒蛇,包括黑曼巴眼镜蛇太攀蛇这些致命品种。一开始,他只是小心翼翼地提取微量毒液注射进身体,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剂量逐渐增加,甚至直接让毒蛇咬自己!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每次实验,他都详细记录身体反应,并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被咬后红肿溃烂的伤口,网友看得心惊肉跳,他却乐此不疲。

转折:科学界盯上了他的血

他的疯狂行为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加州一家生物制药公司Centivax找上门,他还捐了40毫升血进行研究。结果,科学家在他的血液里发现了两种特殊抗体,能中和多种蛇毒!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基于这项发现,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抗蛇毒血清,在小鼠实验中,它对19种毒蛇的毒液都有效,包括黑曼巴和眼镜蛇。不过,目前对响尾蛇的毒液仍然无效,研究也还在早期阶段,距离真正应用还有几年时间。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代价:玩火自焚,差点送命

虽然实验有成果,但弗里德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他多次中毒送医,有一次甚至被迫截掉了一截手指!2018年,他差点因蛇毒丧命,这才终于收手,停止了这场疯狂的自我实验。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不过,他的冰箱里至今还塞满了各种蛇毒,仿佛在提醒这段既危险又传奇的经历。

全球每年11万人死于蛇咬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1万人因毒蛇咬伤死亡。目前的抗蛇毒血清大多是用马的血浆制作的,不仅生产慢、副作用大,而且只能针对特定蛇毒。弗里德的发现,或许能为更广谱、更安全的抗蛇毒药物铺路。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专家警告:千万别学!尽管弗里德的实验推动了科学研究,但专家们一致警告:普通人千万别模仿!蛇毒极其危险,轻则致残,重则要命。弗里德能活下来,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奇迹。

网友评论

“这哥们是真狠人,但也是真作死……”

“科学需要疯子,但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打疫苗吧。”

“他的血要是能救人,也算没白折腾。”

美国男子以身试毒18年!自身血液产生蛇毒抗体,专家:不要模仿! - 天天要闻

结尾

科学进步有时需要极端实验,但拿命去赌真的值得吗?如果换作是你,敢不敢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让自己被毒蛇咬上百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 天天要闻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中,可控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整流、调速、调压和谐振电路等领域。特别是在谐振电路中,可控硅的特殊特性赋予了其在控制与稳定方面的优势。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 天天要闻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点火升空。本文图片均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5月29日1时3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任务计划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采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天问二号任务示意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宇宙里面最可怕、危险的是什么,在看过老刘的《三体》后,很多人对那片黑暗开始有了很大的恐惧,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 天天要闻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新华社记者张泉、温竞华研发载人深潜装备、探索电磁兼容奥秘、助力干旱区生态保护……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矢志创新、锐意攻关,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