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卫星互联网走向大众 三年内“中国星链”初步完成组网【大咖说】

2025年02月09日06:02:03 科学 1213
2025年卫星互联网走向大众 三年内“中国星链”初步完成组网【大咖说】 - 天天要闻

对话网翎总经理张海明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郝俊慧

科技革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席卷而来。

回首2024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卫星星座、生物医药……诸多科技的螺旋上升,让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被逐渐满足,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正在被重塑。

如今,2025年科技发展的脉络初现端倪,一系列令人期待的成果有望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变革。

《IT时报》邀请九位学界和产业界大咖,以专业的视角和前瞻性的眼光,共话2025科技新趋势。

九九归一,所有科技曙光都指向同一个未来:碳基和硅基共存的世界。

对话者

2025年卫星互联网走向大众 三年内“中国星链”初步完成组网【大咖说】 - 天天要闻

网翎总经理 张海明

2024年8月6日,千帆星座(G60星链计划)的首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成功升空入轨。2024年12月16日,中国星网GW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0星”成功升空入轨。G60和GW的双双发射,开启“中国版星链”的里程碑时刻。

2025年,卫星互联网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关键年。正值商业航天十周年之际,我国低轨卫星星座的加速组网,将推动整个产业规模化发展。

民用卫星宽带何时爆发?《IT时报》记者对话网翎总经理张海明。

《IT时报》:

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是否会迎来规模化发展?

张海明:2025年,卫星发射频率和部署的数量都会有很大的增长,当低轨卫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空间段的卫星火箭发射,地面段的终端和应用都会应运而生。今年是关键年,因为卫星发射数量决定整个组网质量,这就为以后的运营打下了基础。

《IT时报》:

马斯克的星链构建了从卫星制造、发射到应用的产业链闭环,国内商业航天是否会加速实现产业链闭环?

张海明:产业链闭环可以更好地将成本降下来,用商业应用反哺卫星制造与发射。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我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卫星生产制造能力,民营企业也加入火箭发射中,火箭技术日趋成熟。这个链条里离用户最近的是终端,终端又便宜又好用才能普及,整个产业才能实现落地。

商业航天爆发的基础是把价格打下来,才能让卫星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

《IT时报》:

“中国版星链”的竞争非常激烈,对国内低轨卫星企业来说,最大的考验是什么?

张海明:低轨卫星的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对于低轨卫星企业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如何让发上去的卫星尽快发挥作用。马斯克的星链为了让用户先用起来,一开始就补贴终端,将个人用户终端价格降到几百美元左右,相当于一部正常智能手机的价位。只有在低价格的前提下,市场规模才会起来。

“中国版星链”的竞争,也要靠终端来推动,而网翎的思路就是设计和推出小巧轻便、价格低廉的卫星终端,当然这要依靠全产业链一起努力才能达成。

《IT时报》:

2025年,哪些卫星通信应用场景会先迎来爆发?

张海明:一直以来,应急通信是卫星通信的主要应用场景,2025年,它仍旧是占比非常大的卫星应用。

目前,使用高轨卫星实现了手机直连卫星通话,但它仅限于窄带通信;而低轨卫星能提供数据、视频的传输,相当于宽带,网速能达到地面移动通信水平,在很多场景包括无人机巡检等场景中会被广泛应用。

《IT时报》:

消费级卫星上网业务的资费是否会进一步降低,以覆盖牧区、海洋等信号盲区?

张海明:卫星流量资费会不断下降,其中低轨卫星组网的速度是主要推动因素。

马斯克的星链大概花了三四年时间组网成功,我认为国内的低轨卫星星座能在三年内完成初步组网。届时,全球的信号盲区会被大幅度消除。

《IT时报》:

三大运营商都在布局卫星互联网,2025年,商业航天企业是否会与三大运营商联合探索星地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张海明:地面通信运营商和商业航天企业趋于融合,正在认真探讨星地融合的标准,有了标准,就能快速推动应用,而这一融合的意义也是把价格降下来。

国外也有这种合作模式,比如通过卫星把通信基站放到低轨道上,不用做任何手机终端的改动,就可以达到无缝隙的覆盖。地面运营商有用户,有频率资源,扩展了低轨卫星产业的应用,当然还要解决对频率兼容和潜在的信号干扰问题。而卫星通信填补了地面运营商网络覆盖盲点、应急通信等需求,双方的融合势不可挡。

《IT时报》:

一些卫星互联网正在海外展开试运营业务,全球范围的商业航天竞赛是否会更激烈?

张海明:卫星通信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出海是必须要走的路。出海的路并不好走,因为会直面马斯克星链等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比卫星数量,我国起步较晚,公开消息我国将有约2.5万颗卫星级别的星座,包括千帆星座和中国星网GW星座计划,而马斯克星链已累计发射7000多颗卫星。如果卷起价格战,就要做到卫星流量和终端都有价格竞争力。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采访对象 豆包AI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2025年卫星互联网走向大众 三年内“中国星链”初步完成组网【大咖说】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记录江苏百名劳模|《同一种仰望》⑩:国之大者,苏有所为 - 天天要闻

记录江苏百名劳模|《同一种仰望》⑩:国之大者,苏有所为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序言: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年来,千万个背影,同一种仰望。江苏各级工会始终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围绕党的纲领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前赴后继、奋勇拼搏,艰苦奋斗、建功立业,谱写
不小心被拍出一对血红色的瞳孔?恭喜你! - 天天要闻

不小心被拍出一对血红色的瞳孔?恭喜你!

如果你在暗处拍照时,不小心得到了这样一对血红色的瞳孔,那么,恭喜你!图 | scienceabc因为这个红色是眼球后方血管的颜色,能通过瞳孔一眼看到红色的血管,表明你眼睛里透光的部分非常清澈通透,血管的颜色也没有异常。为什么相机能拍下红眼但
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 - 天天要闻

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

日前,岚泽能源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装置顺利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72小时现场考核。标志着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前沿技术在中试阶段取得了决定性成功,也预示着该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中国电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创新推动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中国电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创新推动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展光热发电”已写入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光热发电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技术,是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起到压舱石作用的支撑技术,将是未来保障光伏、风电规模化发展的最有希望的规模化储能发电技术。
韩国: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陆火星... - 天天要闻

韩国: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陆火星...

韩国政府曾在2022年公布的“未来太空经济路线图”和“第四期太空发展基本计划”中明确表示要加大对太空领域投入以实现“成为世界七大太空强国之一”的目标成立航天局 2032年前登月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在为了太空探索的梦想而努力。韩国的航天道路,走得并不顺畅。从1989年成立“韩国宇宙研究院”(...
超40℃!今年来最强高温在路上了 - 天天要闻

超40℃!今年来最强高温在路上了

今天(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暴雨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高温黄色预警: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进入鼎盛阶段今明两天(7月4日至5日)将迎来本轮高温过程的鼎盛阶段,高温范围达本轮过程最大,囊括华北南部到华南中北部大片区域。中央气象台今早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今天,新疆南疆盆地、陕西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