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三年没吃饭却以50%光速吐了,天文学家: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

2024年12月28日23:42:03 科学 1525

在浩瀚的宇宙中,黑洞一直是最为神秘且充满吸引力的天体之一。近年来,科学家们对黑洞的研究不断深入,一系列新的发现和观测结果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黑洞三年没吃饭却以50%光速吐了,天文学家: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 - 天天要闻

黑洞潮汐破坏事件(TDE)是黑洞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当一颗恒星靠近黑洞时,黑洞强大的引力会将恒星撕裂,形成一个围绕黑洞的吸积盘,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

这种现象为我们了解黑洞的行为和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近期,一个名为AT2018hyz的TDE事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在这个事件中,科学家们观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

三年前,一颗恒星被黑洞吞噬,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三年后的现在,黑洞却将大量的恒星物质“吐”了出来最早观测到该事件的是Yvette Cendes,她的发现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对AT2018hyz的观测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这个黑洞的TDE事件存在两点特殊之处。其一,黑洞在吞噬恒星后,经过了较长时间才将恒星物质吐出,这与以往的观测结果存在差异

其二,吐出的恒星物质的量非常大,超出了科学家们的预期。

黑洞三年没吃饭却以50%光速吐了,天文学家: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 - 天天要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科学家们对TDE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这次TDE事件中的黑洞行为与以往的认知有所不同

以往认为黑洞吞噬恒星后,会在较短时间内将物质释放出来,但这次事件中黑洞的“延迟反应”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此外,对于吐出的大量恒星物质的来源和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黑洞三年没吃饭却以50%光速吐了,天文学家: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 - 天天要闻

在对黑洞延迟喷射问题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猜想。首先,他们考虑了密度突然变化的可能性。

他们原本认为,或许是吸积盘或喷射流的密度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了延迟喷射。然而,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详细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吸积盘的密度还是喷射流的密度,在黑洞中都相对较低,这一猜想无法得到证实

接着,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另一种猜测,即早期的喷射方向可能并未指向地球,所以未被观测到。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们根据亮度的变化速度进行了计算。但令人遗憾的是,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随后,科学家们还提出了可能存在两股喷射流以某种奇特的相互作用的假设。这个假设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尽管这一假设被放在论文的附录中,但最终的结论是,这种情况虽然有可能存在,但仍然无法解释喷射流在数百天内快速演变的现象,因此这个假设也未能成立

黑洞三年没吃饭却以50%光速吐了,天文学家: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 - 天天要闻

尽管这三个猜想都被否定了,但研究者们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X射线双星

当一颗早期恒星与一颗致密的中子星或黑洞距离很近时,物质会持续流向致密天体,产生大量X射线不过,这种现象此前在较小的洞中被观察到,而像此次研究中这样的情况还缺乏足够的证据

但这一可能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目前,对于黑洞延迟喷射的原因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科学家们表示会继续进行观测和研究他们将利用更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对相关现象进行更精确的观测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决心不会动摇他们坚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终有一天能够揭开黑洞延迟喷射等一系列神秘现象的谜底,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增添新的篇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 天天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新时代记录】作者:韩 丹(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航拍专委会副主任、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近几年,“新质生产力”是绝对的社会热词。它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 天天要闻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人对智能机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许不太为人所熟悉的是,这类机器人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应用场景:为残疾人群提供出行解决方案。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 天天要闻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今天(5月17日)上午,“百廿复旦 健康同行”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型义诊活动在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举行。现场不仅有超120位复旦医疗专家现场义诊,复旦上医科普讲堂也同步开启直播,全方位为市民的健康“撑腰”。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 天天要闻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任务代号021,寓意从0到1的突破;一箭12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5月14日,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在太空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此次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研发的主导机构,之江实验室,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与AI模型。5月16日,发射已经过去了48小时,...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 天天要闻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5月17日电(记者王朋)立夏过后,西北地区仍然多次出现沙尘天气,局地甚至出现沙尘暴。今年春季以来,沙尘天气频袭西北,个别地方沙尘天气较历年同期偏多。为何沙尘天气频频来袭?沙尘天气往往在冬春季节多发,为何波及夏天?公众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来源:新华社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17日至18日将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民间神兽 马蜂 - 天天要闻

民间神兽 马蜂

马蜂,这种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并不陌生的昆虫,常常带着让人又惧又奇的色彩。当它们在屋檐下筑起蜂巢,或是成群飞舞时,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多数人对马蜂的印象可能仅停留在其蜇人时带来的疼痛与恐惧上,然而,马蜂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