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了?海南部分海域或将发生海水倒灌,权威专家回复了

2024年11月20日06:22:05 科学 1156

近年来,我国“海水倒灌”现象频发,特别是在北方多个沿海城市,大规模的海水侵袭事件屡见不鲜。如今,这一威胁也悄然逼近了风景秀丽的海南岛

到底怎么了?海南部分海域或将发生海水倒灌,权威专家回复了 - 天天要闻

据可靠消息透露,从11月19日中午至20日中午,海南部分海域预计将遭遇风暴增水的强烈影响,使得部分沿海市县正面临着海水倒灌的严峻考验。

针对这一紧急情况,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办(即海南省应急管理厅)于11月19日迅速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判。根据预测,海南岛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将会迎来高达30至70厘米的风暴增水。

到底怎么了?海南部分海域或将发生海水倒灌,权威专家回复了 - 天天要闻

为此,海南省海洋预报台于11月19日10时及时发布了南海海浪III级警报(黄色)和风暴潮III级警报(黄色),以提醒广大公众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前形势,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力求将海水倒灌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权威专家:海水倒灌是海浪和风暴共同作用

海水倒灌,这一自然灾害,常常是海浪与风暴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海南多地遭遇了严重的海水倒灌灾情,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无情的海水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践踏这片原本宁静美丽的土地。

到底怎么了?海南部分海域或将发生海水倒灌,权威专家回复了 - 天天要闻

根据当地海洋预报部门发布的紧急通告,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海浪,猛烈撞击着海岸线;二是肆虐的风暴,它与海浪相互作用,共同加剧了灾情的严重性。

尽管台风“万宜”已减弱至7级,但其影响依然显著。海南岛及广东部分地区频繁出现海水倒灌现象。19日17时01分,台风“万宜”的最大风力已降至15米/秒,正以每小时15至20公里的速度向南偏西方向移动,距离海南三沙市(西沙永兴岛)约155公里。

权威专家对此次灾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受台风“万宜”与冷空气双重影响,海南沿岸海域的海浪异常汹涌。在局部区域,海浪高度竟高达4至7米。而在其他区域,甚至会出现2至2.5米高的海浪。

到底怎么了?海南部分海域或将发生海水倒灌,权威专家回复了 - 天天要闻

更令人担忧的是,专家预测海南岛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将面临30至70厘米的风暴增水。特别是在某些敏感区域,高潮水位极有可能突破当地的蓝色警戒潮位。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海水倒灌的危害将进一步升级,整个局势将变得异常严峻,亟需我们高度警惕与应对。

海水倒灌对人们,带来哪些影响?

海水倒灌属于一种自然现象,现实生活中的海水异常涌入陆地领土的现象,常出现在沿海区域。这一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将会造成多维度影响:

第一:在经济领域,海水倒灌首当其冲地冲击着农业生产。一旦沿海地带珍贵的淡水资源遭遇海盐的侵袭,农作物的蓬勃生长将面临严峻挑战,农田的丰收愿景或将化为泡影,农民朋友的辛勤耕耘也可能换来歉收的苦涩,进而削弱其经济来源。

到底怎么了?海南部分海域或将发生海水倒灌,权威专家回复了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海洋与淡水环境的交融还可能改写渔业资源的命运,水质结构的改变或许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最终波及到渔民的生计安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考验。

第二:在生态领域,海水倒灌同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盐分的悄然攀升或致淡水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岌岌可危,众多原生植物与动物或难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环境剧变,选择逃离低洼地带以求生存。

更为严重的是,海水的入侵还可能触发地下水位的异常波动,进而加剧水质污染问题,使饮水安全亮起红灯,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到底怎么了?海南部分海域或将发生海水倒灌,权威专家回复了 - 天天要闻

第三:在社会领域,低洼城市频繁遭遇海水侵袭,可能迫使居民踏上迁徙之路,引发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与人口流动的新格局。此外,基础设施如道路、房屋等也可能在海水的肆虐下受损严重,增加了城市管理与维护的艰巨任务,为地方政府增添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总结

海水倒灌现象不仅在经济领域造成直接冲击,更在生态与社会层面引发连锁反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全方位挑战。因此,加强对海水倒灌现象的监测预警与科学管理,是减轻其负面影响、守护人类家园的必由之路。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 天天要闻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献给003号坠机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摄山里的纪念仪式简简单单,从山下带上来的一束白玫瑰,分给王健、杨立群和其他队员,在曾经因飞机坠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们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洁白,山林翠绿,经过80年的自然修复,那个“巨坑”已经宛如平地,难以辨认。巨坑近旁,山势陡然下陷,形成一道...